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香菱学诗》选自清代文学家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小说通过神态、语言等描写塑造了一个“苦学”和“乐学”作诗的香菱形象。

B.《伤仲永》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文学家、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

C.《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勾画了一幅战略蓝图,《出师表》中又为后主刘禅提出了以“亲贤远佞”为核心的三条建议。

D.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同是抨击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的佳作,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对人心灵的荼毒。     

 

B 【解析】 试题分析:B中应是“《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李贺与李商隐       都是唐诸王孙,都是中唐以后的杰出诗人,       政治上都不得志,       有些诗歌的风格也颇有相似之处,但整体上来说,这两位唐诸王孙        是对政治,         对诗歌创作的态度都是很不相同的。

A虽然      而且      甚至     无论      还是

B虽然      因为      所以     不仅      而且

C因为      所以      因此     无论      还是

D因为      而且      甚至     不仅      而且

 

查看答案

对下列加横线的词语在句中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我们应该反省一下“开卷有益”这一说法,因为不是什么书都可增广知识、开启智慧。(开卷有益:此处的意思是只要读书就会有所收益。)

B没有运动员们水滴石穿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就没有运动场上为祖国赢得辉煌的瞬间。(水滴石穿:这里比喻柔弱的事物经过努力也能战胜强者。)

C他深深地沉浸在小说扣人心弦的情节中,完全忘却了自己是身处人声鼎沸的闹市。(人声鼎沸:这里形容街市人声喧闹,十分嘈杂。)

D.无数个夜晚,从横刀跃马、驰骋疆场、力挽狂澜的梦境中醒来,年迈的陆游都忍不住涕泪纵横。(力挽狂澜:这里比喻在战场上尽力挽回危险的局势。)

 

查看答案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字的字形和注音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时间总是持之以恒地行走着,在日月星辰中,在我们不(jīn)意走过的地方,在我们看不见的每一个角落。

B生活中,人们不改变固有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往往会使许多问题(xuán)而难决

C两人(miǎn)里藏针地斗了一阵嘴,最后还是没有解决问题。

D肆虐的洪水在(qǐnɡ)刻之间吞噬了万顷良田,给国家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道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道作文。

题一:阅读下面一则材料,根据材料表达重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马云说:什么时候是机会?别人在抱怨的时候就是机会,大家都说好,机会不会太好;大家都不看好,往往蕴藏机会。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独特的思考、独特的眼光,找到自己热爱的东西,找到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坚持5年或者10年,一定会成功。

题二:成长的路上,我们经历过,必定收藏了许多:如果把美好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快乐;如果把快乐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幸福;如果把幸福定格在心中,那便是一生的感动……请以“把_____定格在心中”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1.若选题一,请自拟题目;选题二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2)内容原创,不得抄袭或宿构;(3)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情感真挚,文体不限但必须鲜明,语言流畅。

 

查看答案

阅读议论文《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完成题:

人生需要一块聚光镜

陈凌

①最近,朋友圈里流行一个小游戏:七分钟内,连续写出数字1到300,不能停顿,也不能涂改。这道源于一所大学自主招生的考题,看似简单无奇,却难倒了不少参与者。“手写着写着就酸了,一酸注意力也分散了”“数字写多了,就觉得烦躁,一烦躁就写错了”……游戏虽小,却折射出了大多数人面临的现实症结——专注力的丧失。

②“日光不经透镜屈折,聚于焦点,绝不能使物体燃烧”。人的一生,同样需要一块聚光镜。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读书经历,花时间把一页读通读透,比囫囵吞枣地读好几本书,更有收获。的确,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对层出不穷的诱惑,三心二意、浅尝辄止、眉毛胡子一起抓,纵然能力再出众,也难免跌进“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陷阱。相反,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方能百炼成钢。

③孟子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春秋时,有一位名为弈秋的下棋高手,他曾有两位徒弟,一位徒弟专心致志,聚精会神,认真听弈秋所讲的弈棋之道;另一位徒弟虽然人在听讲,心思却在“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最终,学成之后,水平远不如前者。师出同门,却有高下之分,与其说是智力不同,毋宁说是专注有别。正如哲人所言,“达到敏捷的方法在乎专心治事而不在一次包揽许多事务”。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要想事有所成,必须力有所精。

④很多时候,人们很难专注于一件事,从表面上看,是外物纷扰、诱惑太多,其实不然,根由还在于心不静。明代大儒王阳明曾与友人同游,友人指着岩石中的花问道: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这样一番对答,也启示我们:心有所主,哪怕纷扰再多,也不会乱花迷人眼、浮云遮望眼;但假如心散志衰,都无需外界干扰,自己首先便难沉住气,更别说专注一事上下求索了。“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⑤当然,专注绝非是要让人固守一隅、甘做井底之蛙,恰恰相反,心有全局才有价值排序,胸有丘壑方能分清主次。可以说,专注在本质上,乃是撇去不必要的泡沫、剔除不恰当的欲望。兵法有云:“守少则固,力专则强。”对于每个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曾有人提出“两万小时理论”,也就是“经过两万小时锻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卓越”。两万小时,看起来很长,分解到每一天,也就只是一两个小时而已。但倘若守不住心中的宁静、抵抗不住外界的波澜,东瞧瞧、西望望,别说一两个小时,一两分钟都会成为奢侈。多几分老僧入定般的淡定,多几分古井不波般的从容,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在岁月的画布中,书写下属于自己的痕迹。

⑥有人说:“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去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世界嘈杂,我们无法避免;但内心的专注,却可由我们自己把握,不是吗?

2016年01月11日《 人民日报 》)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⑤段文字是不是多余,应该删掉?请陈述一下理由。

5.请根据画线句子特点,用初中语文教材所学知识完成仿写。

专注是什么?那是藤野先生一笔一画的为鲁迅添改讲义,诠释一个师者的敬业;那是邓稼先几十年如一日的埋头苦干,书写一位爱国者的奉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专注,简单的词语,需要用一生去书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