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太阳的孩子——棉花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

 

太阳的孩子——棉花

①“五月棉花秀,八月棉花干,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这是古人赞美棉花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能安度严冬,少不了棉花的功劳。因此在国外,棉花的外号叫“太阳的孩子”。

②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有4个是栽培种,即:亚洲棉、非洲棉、海岛棉和陆地棉。印度人种棉花的历史最久,公元一千年左右,那里的棉花种植已很发达,株高多在半米至一米半,株高两米以上的叫“木棉”。柬埔寨因其生长有过屋高的木棉,所以有“高棉王国”的称号。欧洲大约在两千年前才首次见到棉花,在这以前,欧洲曾有个关于“羊树”的传说。说的是东方有一种奇特的“树”,这种树上结一种果子,很像绵羊,有四条腿一个尾巴,它身上还覆盖着一种白色的绒毛,这种植物狼最爱吃。直到亚历山大东征印度后,才留下这样的记载:“印度有树生羊毛,柔白而佳美,土人用以织布缝衣。”

③古代,我国人民的衣着原料不是棉花,而是蚕丝和麻类。直到十三世纪以后,才在长江流域种植较多的棉花,至明代棉花的种植和纺织才以压倒的优势替代了丝棉。元代农学家王祯在他的《农书•木棉序》里说,木棉“比之桑蚕,无采养之劳,有必收之功,得御寒之益。”

我国古代种植的棉花,一路是由阿拉伯经波斯(今伊朗)、巴基斯坦,传入我国新疆吐鲁番,再到西北各地。另一路是由印度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地,进入我国云南大理,向北入陕西、河南。再一路则是由越南传入我国海南岛,再经广东、福建沿海到达江苏、浙江一带。无怪乎早在东汉南北朝,西南边疆和海南岛的兄弟民族就已生产一种以棉花为原料的白叠花布,并将其作为礼品,赠送给当时内地汉族的官员。《尚书•禹贡》中有:“岛夷卉服,厥篚织贝”的句子。卉服,就是棉花做的一种衣服。宋人艾可叔在他的《木棉诗》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弹花纺织图。诗云:“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衣裘卒岁吟翁暖,机杼终年织妇勤。”

⑤当严寒降临,大地冰封雪飘之际,人们就会深深地感受到棉花的恩惠。是它,以自己柔软的身体维护着人们不受寒冬之苦;夜里,又把人们带进温馨甜蜜的梦乡。外国人之所以把棉花称为“太阳的孩子”,是有其道理的,这比喻充满敬意而又极为亲切。

1.第②段“棉花,大部分为野生种,有4个是栽培种”中加横线的“只”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文章介绍棉花的时候主要侧重哪两个方面?

4.文章以“太阳的孩子——棉花”为题,有什好处?

 

1.突出说明了棉花的栽培种类之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棉花传入我国的三个途径。 3.棉花在国外的种植情况以及引入我国的情况。 4.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表现了棉花的温暖与可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解析】 1. 试题分析:在说明文中,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等。这些词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棉花在国外的种植情况以及引入我国的情况”特征即可。 考点:概括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这里理解说明文的标题作用,一般标题有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兴趣)的作用,这里学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此处比喻的修辞手法,既奇特又形象,表现了棉花的温暖与可爱;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了文章的说明对象——棉花。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释】① 乾道二年春,陆游四十二岁,遭言官弹劾,以支持张浚用兵抗金的罪名被免职归家。②玉瀣:xiè,一种美酒。③黄庭:道家谈论养生的书。

阅读上面的一首词,回答问题。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一句的妙处。

2.“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①周美字之纯,灵州回乐人。赵保吉陷灵州,美弃其族,间走归京师。天子召见,隶禁军。

②天圣初,德明部落平凉方渠,美以军侯戍边,与州将追战,破之于九井原、乌仑河,斩首甚众。累迁天武都虞侯。元昊反,陕西用兵,经略使夏竦荐其才,擢供备库使、延州兵马都监。夏人既破金明诸寨,美请经略使范仲淹曰:“夏人新得志,其势必复来。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今不亟完,将遂失之。”仲淹因美复城如故。数日,贼果来,其众数万金明,阵于延安城北三十里。美领众二千力战,抵暮,援兵不至。乃徙兵山北,多设疑兵。夏人望见,以为救至,即引去。既而复出艾蒿寨,遂至郭北平,夜斗不懈。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获牛羊、骆驼、铠甲数千计,遂募兵筑万安城而还。

③元昊大入,据承平寨。诸将兵议攻讨,洛苑副使种世衡请賫三日粮直捣敌穴。美曰:“彼知我来,必设伏待我。不如间道掩其不意。”世衡不听。美独以兵西出芙蓉谷,大破敌。世衡等果无功。

④自陕西用兵,诸将多不利,美前后十余战,复城堡甚多。在军中所得禄赐,多分其麾下。及死,家无余资。

1.下列句中的“于”与“美请于经略使范仲淹曰”中的“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将降大任斯人也                B.达汉阴

C.万钟我何加焉                   D.余将告莅事者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赵保吉反叛时,周美不顾家人,投奔朝廷,受到皇帝的赏识与任用。

B.德明部落反叛时,周美作战勇敢,消灭敌人众多,升迁作了天武都虞侯,并且受到经略使夏竦的举荐。

C.在元昊进攻大宋,种世衡不听周美的意见因而劳而无功,衬托了周美用兵如神。

D.周美将所得赏赐多分给了部下,在他死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财物,充分显示了其不贪图钱财的品质。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德明部落平凉方渠    寇:       ②仲淹因美复城如故    属:   

③其众数万金明        薄:       ④诸将兵议攻讨       会:   

4.翻译下列句子

①金明当边冲,我之蔽也。

译:                                                                    

②美率众使人持炬从间道上山,益张旗帜,四面大噪,贼惧走。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题

说言未了,只见A双眉剔起,两眼圆睁,坐在交椅上大喝道:“你前番我上山来时,也推道粮少房稀!今日晁兄与众豪杰到此山寨,你又发出这等言语来,是何道理?”吴用便道说:“头领息怒,自是我等来的不是,倒坏了你山寨情分。今日王头领以礼发付我们下山,送与盘缠,又不曾热赶将去。请头领息怒,我等自去罢休。”A道:“这是笑里藏刀,言清行浊之人!我其实今日放他不过!”王伦喝道:“你看这畜生!又不醉了,倒把言语来伤触我!却不是反失上下!”A大怒道:“量你是个落第腐儒,胸中又没文学,怎做得山寨之主!”

以上文段中的A 是《水浒传》中的哪个人物?片段表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该片段的故事情节。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悟空被招安入天界后,当了弼马温,但因为嫌弃弼马温是个小官,便私自下界自封“齐天大圣”。

B.悟空初次借扇,被铁扇公主用芭蕉扇扇得无踪无影。灵吉菩萨得知实情,给他一粒“定风丹”再去借扇。

C.鲁达因三拳打死镇关西,无奈到五台山出家,却屡屡喝酒滋事,后投奔了东京相国寺。

D.宋江为人仗义,得知官军要追捕劫取生辰纲的好汉,便设计稳住何涛,飞报吴用,让好汉们得以脱身。

 

查看答案

下面文段中加横线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又留蚊于帐中,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A.项为之   强:同“僵”,僵硬      B.又留蚊于帐中   素:白色的

C.喷以烟   徐:慢慢地             D.作青云白鹤    观:景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