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块汉字前途之争
汪品先
⑴方块汉字的前途,是我国知识界争论的百年话题。
⑵对于汉字的批评,首先来自其复杂难学,历史上只为少数人所掌握。“五四”运动后推行白话文、拟定注音字母,进一步的主张就是废除方块字、实行拼音化。然而建国后的实践表明:通过汉字简化和义务教育,汉字完全可以为大众所掌握,本身并不是造成文盲的主要原因。
⑶时至今日,废除方块字的主张不再活跃,流行的一种观点是方块字不适合于科学表达,不如拼音文字那样逻辑分明,因此汉字可以用来传承文化而不适用于发展科学。其实这里混淆了科学发展的传统背景和语言载体本身的特色。国人撰写的学术论文,无论用的是中文还是英文,往往有着论证不严、逻辑不清的毛病,这里既有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利于科学发展的遗传病,也有在近代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恶习惯。文字无辜,这些毛病不该记在文字头上。
⑷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各种文字的前途提供了重新排队的机会。对于二进制的计算机编码而言,一个汉字只相当于两个拼音字母。同一个文本,汉字的篇幅最短,输入计算机的速度也最快。汉字直观,承载的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更重要的是汉字信息熵最高,有限数量的方块字经过搭配,可以构成无限多的新词;而依靠拼音字母的英文,需要不断制造新的单词才能表达不断出现的新概念。因此,汉字常用的只有几千字,而英语的词汇量早已超过40万,在应对新概念大量涌现的科学发展中并无优势。
⑸语言是文化传承的主角,以汉语作为载体的中华文化,在科学创新中应当具有潜在的优势。一种文化能够保持几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原因。值得参考的是犹太民族,三千年历史有两千年流离失散,却始终坚守着犹太教和希伯来文。在外界压力下,犹太人凭着对知识和智慧的重视,以一千多万的人口,赢得了世界四分之一的诺贝尔奖。华夏文化同样具有尊重知识和智慧的传统,是不是也在深处蕴藏着科学创新的基因,从而也有问鼎世界科学顶峰的前景?
(选自2015年2月27日《文汇报》,有改动)
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
2.指出第⑷段中划线句运用的说明方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其作用。
3.第⑶段中加点的“往往”一词能否去掉?请结合内容说明。
4.结合文章和下面材料说明:“砼”字体现了汉字在科学表达方面具有哪些优势?
“为了方便读写,我国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将‘混凝土’一词简化为‘人工石’,后又
将这三个字组合成一个新字——‘砼(tóng)’。现‘砼’字已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建筑工程的书刊中。”——百度百科
征人怨
柳中庸(唐代)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释】金河、青冢、黑山,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墓,当时被认为是远离中原的一处极僻远荒凉的地方
1.赏析前两句中的“岁岁”“朝朝”有什么表达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阅读与赏析
蹇叔哭师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①。出绛②,柩有声如牛。卜偃③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④,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①殡:停丧。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②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③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④管,钥匙。
1.下列句中加横线的“之”与跟“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案牍之劳形 B.益慕圣贤之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秦穆公发兵攻打郑国,蹇叔认为秦国离郑国路途遥远,兴师动众长途跋涉,郑国肯定会作好迎战准备。可见蹇叔的足智多谋、思深虑远。
B.蹇叔凭着自己丰富的政治经验,对“劳师以袭远”的违反常识的愚蠢行径作了彻底的否定,指出袭郑必败无疑。
C.蹇叔向秦穆公进谏取得成功后,还以“哭师”的形式来进谏,直言不讳地指出袭郑的结果,可见他恃才放旷、骄横跋扈,必然招致秦伯的诅咒和辱骂。
D.在送别秦国出征之师的时候,蹇叔继续进谏——以“哭子”的形式来进谏,准确地指出晋国“必御师于崤”。显示出他的老成先见、忧国虑远。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穆公访诸蹇叔
②劳师以袭远
③晋人御师必于殽
④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②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③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陈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写长妈妈和“我”幼年的一段经历。围绕《山海经》这本书,着重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经历。文章夹叙夹议,在平易中寓有深长的韵味,塑造了一个独特、多彩的长妈妈形象。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革命理想主义色彩的英雄形象,他身上表现的自我牺牲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顽强坚韧的意志永远是激励一代又一代有为青年向善向美的原动力。
C.《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等一系列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希望,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善良的人变成了狡猾、麻木、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格列佛游记》作品的主人公格列佛是18世纪一个普通的英国人,同时他也是一个不寻常的鲁滨孙。如果说笛福通过笔下的鲁滨孙进化的结果,完全否定了英国现存文明的话,那么斯威夫特笔下的格列佛却终于承认了笛福所否认的那些文明的东西。
2.阅读《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回答问题:
行者笑道:“嫂嫂勿得悭吝,是必借我使使。保得唐僧过山,就送还你。我是个志诚有余的君子,不是那借物不还的小人。”
罗刹又骂道:“泼猢狲!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
这段文字中,孙悟空为什么称罗刹为“嫂嫂”?罗刹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
下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A.远:疏远
B.所以:表原因。的原因
C.倾颓:衰败
D.痛恨:极端憎恨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海外网文章指出,如今有的领导干部喜欢到处卖弄笔墨,其实胸无城府,让人联想起鲁迅笔下那些不学无术、附庸风雅的“清国留学生”。
B.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自命不凡,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C.新闻报道的方式也别出心裁,把历史镜头、现实镜头连续播映,把赛场内的比赛和赛场外的活动同时报道,使人耳目一新。
D张教授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其儒雅的气度、严谨的论证、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无不令全校师生赏心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