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2)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晨兴理荒秽,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4) ,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 。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6)锦江春色来天地, 。——杜甫《登楼》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诗句是: , 。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一文中,表明自己无意于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风掣红旗冻不翻”写出了边塞怎样的情景?
2.说说画线的诗句在结构和写作手法上的妙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曰:“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曰:“臣居草泽,不的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太宗谓封德彝曰:“流水清浊,在其源也。君者政源,人庶犹水,君自为诈,欲臣下行直,是犹源浊而望水清,理不可得。朕常以魏武帝多诡诈,深鄙其为人,如此,岂可堪为教令?”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深鄙其为人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有上书请去佞臣者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流水清浊,在其源也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D.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下列加横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岂可堪为教令 行拂乱其所为
B.朕之所任,皆以为贤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C.是犹源浊而望水清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D.不欲以诈道训俗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那个上书的人想出的办法倒是真的可能辨别出谁是佞臣,可见他本人一定不是佞臣。
B.太宗认为上书者的办法很好,但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是因为这种办法弊大于利,会败坏社会风气,不利于教化百姓。
C.魏武帝曹操是一代枭雄,同时也是一个奸狡巨滑的人,太宗一向看不起他,所以不愿意向他学习。
D.由上段文字可以看出,太宗虽为一代明君,但也并不都是时时从善如流,善纳谏言,这是由封建帝王的本质决定的。
4.将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我国古代,人们盛物用的器皿除陶器等之外,还有一种容器,是葫芦。
①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如《公刘》篇中的“酌之用匏”的“匏”就是指葫芦。
②用葫芦做容器是先民们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结果。
③葫芦是一种葫芦科爬藤植物的果实。
④葫芦成熟后,掏空里面的籽瓤,即可当容器用。
⑤它大多呈哑铃状,上面小下面大。
⑥我国劳动人民使用葫芦盛物的历史非常悠久。
A. ⑥②③⑤④① B. ⑥①④②③⑤
C. ⑤③④①⑥② D. ③⑤④⑥①②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校园的夜晚很美丽,春风徐徐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晃动起来 ,发出沙沙的声响,四下里显得格外寂静。
B .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研究、了解传统文化,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
C.表现人性光辉的作品,其魅力大多在于其中蕴含的道德力量,而这种力量代表着社会的正能量,是每个社会都需要的。
D.许多事经历了以后才明白,人生最幸福的是有未来可以让我们期待,有梦想可以让我们追逐。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
B.他立刻停止了朗读,惊慌地往四下里看了看,还好,没有人在笑话他,大家的神情都那么专心和认真。
C.重庆合川区三汇天然石林,虽不及云南石林壮观奇绝,也不及湘西红石林古朴秀雅,却也形态万千,别具匠心。
D.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机关事业单位尸位素餐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作风将会有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