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中的许多句子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需要认真品味。对下列句子出处及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是《五猖会》中开篇的句子,鲁迅先生直笔批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B.“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深切怀念。
C.“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D.“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是《藤野先生》中蕴含无奈之情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在民族自尊心受到损害之后的悲愤。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①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②。其后用兵,则遣从事③以一少牢④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⑤,函⑥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⑦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⑧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有删改)
【注】
①:推究。
②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③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④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⑤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⑥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⑦仇雠(chóu):“雠”与“仇”同义,仇敌。
⑧本:探求,考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
3.【甲】【乙】两文都在阐述忧患意识对于成才治国的重要性。【甲】文列举了舜、傅说等人历经艰苦磨练成就事业的事迹,从而得出 ①的认识;【乙】文讲述了②的事例,进而得出③的结论。【甲】【乙】两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乙】文中“盛衰之理”在于“④”的道理。(①③④空用原文回答,②空用自己话概括)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 ”写出了环境的清静和自己生活的安适。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语段(一)中画线语句,说的是母亲顺着小路望去所见到的景色;语段(二)是用“生命”解释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给人带来的感受。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语段(一)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甲】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语段(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乙】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丙】生命。
A.【甲】冒号 【乙】逗号 【丙】破折号
B.【甲】破折号【乙】逗号 【丙】句号
C.【甲】冒号 【乙】分号 【丙】破折号
D.【甲】破折号【乙】分号 【丙】句号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容已经不再是去秋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也都退潮了。
②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
③还是那些老树的苍绿,以及藤萝植物的嫩绿,熙熙攘攘地挤满了一山。
④我慢慢走着,我走在绿之上,我走在绿之间,我走在绿之下,绿在我里,我在绿里
⑤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
⑥到底是一位怎样的君王要举行野宴呢?
⑦何必把每个角落都布置得这样豪华雅致?
⑧让走过的人都不免自觉寒酸了。
——张晓风《魔季》
A.第①句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用“清瘦”来形容去秋时的“山容”,突出表现去秋时节山上草木枯萎、萧条的景象;以“海”来喻芦花之盛、之茂、之广。
B.第②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形象地描绘出山色彩缤纷的特点。
C.第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以“调”“斟”等词语突出表现初春天气的温和。
D.第⑦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强调了阳光照到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砚铭,是一种刻在砚底、砚头、砚盖、砚身四侧或其他空余部位的一种可长可短、亦诗亦文、不拘一格的自由文体。它是我国独有的文体形式,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形式之一。就砚铭的书法字体而言,有篆、隶、楷、草、行;就内容而言,大体可归为三类。
砚铭有的(甲)。“润比德,式以方,绕玉池,注天湟,永年宝之,斯为良”,是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砚铭。他得到这方端州石渠砚时,喜不自胜,便书此砚铭。
砚铭有的(乙)。“尔本无名,托乎云水,云穷水尽,唯一坚粹”,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的一则砚铭。他被贬黄州时,得端州马肝石一块,制成砚台,命名为“紫云端”,并精工刻于砚上。苏轼将“石”比作“云”,是因为凿石工匠作业于岩洞,踏的是“水中天”,水面如天幕,凿“石”如割“云”。作者颂砚之意不在砚,而在于抒发孤寂情怀,表明自己节操自守、坚贞不阿的性格。
砚铭有的(丙)。文天祥曾经在砚侧镌铭曰:“砚虽非铁难磨穿,心虽非石如其坚,守之弗失道自全。” 这则砚铭将一个民族英雄赤胆为民、忠心报国的情操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天祥后来卖尽家产,募兵抗元;身陷囹圄时,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无动于衷,誓死不降;最后慷慨就义。
砚贵有铭。一方好砚,它集佳石、文学、雕刻、书法于一体,本身就是一件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 丁 )【再】镌刻上贴切的铭文,就好比锦上添花,身价倍增。(戊)使人读后深受启迪,(己)也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精神享受。
1.对文中加横线字读音和对【 】内字笔顺的判断,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镌刻(juā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B.镌刻(juà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C.镌刻(juā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竖、横、横
D.镌刻(juàn) “再”的笔顺是:横、竖、横折钩、横、竖、横
2.根据语境,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写短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托物言志
②抒发心情
③表明性格
A.①③②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3.文段中提到的褚遂良是唐初书家四巨头之一。右面是他的一幅作品,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总体结构方中见扁,多见横势,宽绰而见虚灵之气。
B.采用楷书书体,笔画一板一眼,规规矩矩。
C.用笔方圆有度,粗细有变,章法疏朗,自然和谐 。
D.上下紧密,左右舒展,呈现跌宕多姿的空间。
4.文段(丁)(戊)(己)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 不仅 而且 B.只要 不仅 甚至
C.只要 从而 而且 D.如果 从而 甚至
5.依据文天祥的砚铭的内容和他自身经历,你会想起哪句古诗,简要说说为什么会想起这句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