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作品,判断漫画的内容符合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再列举一个...

阅读台湾漫画家蔡志忠先生的作品,判断漫画的内容符合下列选项中的哪一句,再列举一个符合这句话思想的社会行为,并说明理由。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C.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D.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B 答案示例: 比如由中央电视台打造的精品栏目“感动中国”,通过展现这些人物身上所具有的优秀 精神品质,潜移默化地进行着社会正能量的宣扬,起到道德引领作用,使人心向善。这种行为,符合孔子的思想理念。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语文学习视野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机结合的新题型,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思考的深度、表达的高度。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了解乡俗文化,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学生理解表述合理即可。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今中外不少名篇佳作中都有类似的情节:《西游记》中,孙悟空为了感激唐僧的释放

之恩,不畏艰险保护他去西天取经;《水浒传》中,武松为了答谢施恩的照顾之恩,

(情节),帮他夺回“快活林”;《三国演义》中,(人名)为了回报曹操的知遇之

恩,华容道义释曹操,放他一条生路;《鲁滨逊漂流记》中(人名)为了感念鲁滨逊

的救命之恩,和他在荒岛上相依为命,忠诚陪伴┅┅从以上这些典型形象的相同表现

中,我们可以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朝花夕拾》中的许多句子蕴含着作者深厚的情感,需要认真品味。对下列句子出处及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是《五猖会》中开篇的句子,鲁迅先生直笔批判,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B.“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阿长与<山海经>》中直抒胸臆的句子,抒发了鲁迅先生对保姆阿长的深切怀念。

C.“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是《父亲的病》中极具讽刺意味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对传统医学的质疑。

D.“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是《藤野先生》中蕴含无奈之情的句子,表现鲁迅先生在民族自尊心受到损害之后的悲愤。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⑦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选自欧阳修《伶官传序》,有删改)

 

【注】

:推究

②庙:太庙,帝王祭祀祖先的宗庙。

③从事:这里指负责具体事物的官员。

④少牢:祭品,用一猪一羊。牢,祭祀用的牲畜。

⑤组:丝编的绳索,这里泛指绳索。

⑥函:匣子,名词用作动词,指用匣子装。

⑦仇雠(chóu):“雠”与“仇”同义,仇敌。

⑧本:探求,考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入则无法家          拂:

②尔其无忘父之志        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     

②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翻译:      

3.【甲】【乙】两文都在阐述忧患意识对于成才治国的重要性。【甲】文列举了舜、傅说等人历经艰苦磨练成就事业的事迹,从而得出 的认识;【乙】文讲述了的事例,进而得出的结论。【甲】【乙】两文从不同侧面论证了【乙】文中“盛衰之理”在于“”的道理。(①③④空用原文回答,②空用自己话概括)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

(2)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辛弃疾《南乡子·何处望神州》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用“              ”写出了环境的清静和自己生活的安适。

 

查看答案

下面两个语段都出自莫怀戚的散文《散步》。语段(一)中画线语句,说的是母亲顺着小路望去所见到的景色;语段(二)是用“生命”解释南方初春田野的景色给人带来的感受。根据各自语境,在【甲】【乙】【丙】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语段(一)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甲】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语段(二)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乙】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丙】生命。

A.【甲】冒号  【乙】逗号    【丙】破折号

B.【甲】破折号【乙】逗号    【丙】句号

C.【甲】冒号  【乙】分号    【丙】破折号

D.【甲】破折号【乙】分号    【丙】句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