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青春岁月里,我们走过学校的教室,操场,图书馆……走过远方的高山,原野,村庄……也走过青春的懵懂,快乐,梦想……这些真实的经历使你有许多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请以“ 走过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
③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
④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
⑤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应不少于30行);
⑥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
妈妈会派人来看我
有个6岁的小男孩,爸爸打工,每天早出晚归,家里只剩下他和妈妈。妈妈已是肝硬化晚期,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男孩很懂事,看妈妈的病情稍微轻些时,他就用小手拉着妈妈在院子里散散步;当妈妈难受需要喝水时,他就吃力地去倒水,然后一匙一匙地喂妈妈喝;他从不出去玩,总是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妈妈。
妈妈心里很难受,她多想亲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一想到日后,别人的孩子都有妈妈疼,唯独自己的孩子没有,她的眼泪就像断线的珠子,簌簌地滚落。她试探着问儿子:“假如有一天妈妈走了,永远不再回来,你会不会想妈妈?”看儿子咬着嘴唇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妈妈忍住满腔悲痛,镇静地说:“儿子别怕,好好看着妈妈的眼睛。你记住,即使妈妈有一天真的走了,也会派个人经常来看你的。”
妈妈病情突然恶化的那天早晨,儿子被好心的邻居哄着带出去了。晚上,当儿子再被带回来的时候,家里已经没了妈妈的身影。儿子小小的心灵里隐约预感到了什么,他不哭也不闹,有关妈妈的字眼儿一句也不提,情绪反常得令所有的大人惊诧不已。
爸爸每天仍要外出打工,无暇照顾儿子,只好把他一个人丢在家里,叮嘱他千万不要跑出去。有一天,爸爸收工回家,却没有看见儿子,爸爸的脑子嗡的一声就蒙了,赶紧四处去寻找。最后,爸爸在一个十字路口发现了儿子:一个瘦弱的小身影正独自蹲在那儿,眼巴巴的朝路人张望着。爸爸嫌儿子不懂事,自己干了一天的活累得够呛,还得出来找他,所以不问青红皂白上去就打了儿子两巴掌,并厉声呵斥:“谁让你不听话,到处乱跑的?”儿子委屈得嚎啕大哭:“我想妈妈了!妈妈说她会派人来看我,我在等那个来看我的人。”
一句话,惹得男人泪湿眼眶。望着儿子可怜巴巴的模样,男人霎时悲伤成河,眼泪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爸爸知道,儿子几乎每晚都会梦见妈妈。说实话,爸爸何尝不想有个人来看望一下儿子,给他幼小的心灵一点点安慰。可这份奢望,又是多么不现实啊!爸爸只好轻言细语地哄儿子:“好孩子,也许那是妈妈怕你舍不得,在哄你、安慰你。”
儿子执拗得很,他不满地朝着爸爸嚷:“不,你才哄人呢!妈妈从不说谎,她说会派个人来看我,就一定会有人来看我的。”假如这时候奇迹出现,有个人突然走到儿子跟前说:“好孩子,我就是你妈妈派来专程看望你的。”该多好啊!那么,无论让男人付出多大的代价,他都心甘情愿。就这样,一天,二天,三天……总能在十字路口看到男孩孤单瘦弱的小身影。
奇迹终于出现了。这一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的女人,指名道姓要找儿子。儿子心底咯噔一下,马上就猜到:这个女人该不会是妈妈派来看望我的吧?
陌生女人凝望着眼前的小男孩,一双眼睛突然盈满了晶莹的泪水。她温柔地轻唤着:“好孩子,来,让阿姨好好瞅瞅你。”这句话,更加证实了男孩最初的判断。一霎间,忧伤的记忆里,那股渴望妈妈爱抚的愿望,立刻又潮水般溢满男孩周身。他轻轻走近女人,两眼一眨不眨地注视着她的眼睛——这是一双美丽的眼睛,它投射出来的目光,漾满了母亲特有的慈爱与温情!她抱歉地说:“孩子,阿姨早就想来看你了。”
原来,妈妈在临终前做了个伟大的决定:死后捐出眼角膜。妈妈对受捐者没什么特别的要求,她只希望对方能经常来看看自己的孩子。而这个陌生女人正是妈妈眼角膜捐赠的受益者。遵照与捐赠者的约定,一康复她就来看望好心人的儿子。
女人越瞅越觉得眼前的男孩是如此亲切。她猛地把男孩揽在怀里,轻轻地抚摸他的后背:“好孩子,阿姨来就是想替你妈妈好好看看你,以后我会经常来看你的,你就把我当作妈妈吧!”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喃喃地说:“你终于来了,我就知道,你一定会来看我的!”
男孩脸上露出了甜美幸福的微笑。
1.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
2.这是一篇闪耀着人性光辉的作品,请选择最能打动你的一位人物,结合全文分析其形象。(谈到两点即可)
3.结合语境,品析下列加横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任选一句作答)。
① 男孩的泪水簌簌的往下淌,激动得胸脯不停的起伏,仰起脸,深情地望着这双充满爱意的亲切的眼睛。
②男人霎时悲伤成河,泪水潮水般涌了出来:在妻子离去的日子里,他的心常常被思念撕咬着,但他尽力不让儿子看到他的悲伤,总是趁洗脸的时候,把泪水偷偷运送出去。
4.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发生在男孩家里的感人故事折射出的哪一点社会正能量让你感悟最深?请联系社会实例谈谈。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
他躺了十天。越躺着越起急,有时候他趴在枕头上,有泪无声地哭。他知道自己不能去挣钱,那么一切花费就都得由虎妞往外垫;多咱把她的钱垫完,多咱便全仗着他的一辆车子;凭虎妞的爱花爱吃,他供给不起,况且她还有了孕呢!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 》,其作者是 。
2.文中的“他”指的是谁?“他”为什么得病在床?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
①春夏之交,人们常常会发现,家里和仓库里贮藏的大米、面粉、玉米和豆类中,有蛀虫爬来爬去。
②吃粮食的蛀虫很多,主要有谷蛾、麦蛾、谷蠹、谷象、米象、蚕豆象、绿豆象等。它们的幼虫会蛀食谷物,成虫能啮食谷粒。有一种黑色、体长、尖“鼻”长“嘴”的米象,经常把米粒蛀成一个个小洞。红棕色的谷象,头前长着一个管子状的长嘴巴,有点像鼻子。它的成虫产卵时,先挑选完整的谷粒咬一个小孔,把一粒卵产在里面,然后用粘液将孔封闭起来。一只成虫,一生可产卵36~250 粒。谷象白色的幼虫常使一粒粒稻谷变成空壳。还有一种乳白色的米蛀虫,是麦蛾的幼虫。它们在米里蠕动着,能把蛀过的米粒粘成一团。这种米蛀虫在米堆里悠闲地生活,不用为吃发愁,慢慢地化作蛹,再变成会飞的小麦蛾。
③水是生命的源泉,一切生物的生命过程都离不开水。米蛀虫吃的大多是干谷物,它们是否需要喝水呢?
④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藏有米蛀虫的干燥粮食附近,放置了一些水,结果并没有发现米蛀虫偷水喝的痕迹。他们还解剖了米蛀虫,发现它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一半以上。米蛀虫从不喝水,它身体里的水分又从何而来呢?
⑤原来,粮食中都含有糖、脂肪等营养物质。米蛀虫吃了米粒等以后,在体内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首先分解糖,释放出氧气和氢气,这些气体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结合成水,叫做代谢水。此外,脂肪氧化也会生成水。这些都是米蛀虫体内的特殊水源,能够起水分的补偿作用。米蛀虫的这种本领可大呢,它能把100 克脂肪变成107 克水。
⑥这些米蛀虫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出水来,因而它们不必担心没水喝,可以拚命蛀食大米、玉米和豆粒,经过消化,吸收其中的养料。许多粮食就这样被米蛀虫蛀食了。
⑦现在你可以明白:正是在这种代谢水的帮助下,米蛀虫吃了干燥的粮食,才不会“口喝”,也不会干死。
⑧粮食即使再干燥,里面也会含一些水分,这也给米蛀虫提供了生活和发育的一部分水分。如果粮食的含水量低于12%,那就不利于米蛀虫的发育了。
⑨难怪每当潮湿季节过后,你常常可以看到不少家在翻晒存粮,将大米、蚕豆、绿豆、玉米、面粉等,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把里面的水分挥发掉,保持干燥,再放在通风处贮藏起来。家中的米缸里,如放上一些花椒(用纱布包好,每5千克米放50克)、大蒜等,也能抑制米蛀虫的活动。
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B.米蛀虫的发育和生存完全不需要外界的水分。
C.代谢水是指米蛀虫体内分解糖过程中产生的氧气和氢气分子经过化学反应结合成的水。
D.第⑤段划线句子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米蛀虫将脂肪转化成水的能力。
2.第④段中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了什么?
3.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
贾岛①初赴举,在京师②。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势,观者讶之。时韩退之权③京兆尹④,车骑方出,岛不觉得止第三节⑤,尚为手势未已。俄为左右拥止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推”字与“敲”字未定,神游象外⑥,不知回避。退之立马久之,谓岛曰:“‘敲’字佳。”遂并辔而归,共论诗道,留连累日,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注释】
①贾岛:唐朝诗人
②京师:京城
③权:代理
④京兆尹:京城地方长官
⑤第三节:指韩退之仪仗的第三节
⑥象外:现实生活,眼前事物之外。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①日于驴上得句云 得:
②炼之未定 炼:
③观者讶之 讶:
④岛具对所得诗句 具:
2.下面句中与“观者讶之”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的是( )
A.引手作推敲之势B.炼之未定
C.退之立马久之 D.因与岛为布衣之交
3.这篇短文作者意在赞扬贾岛什么精神?
4.你认为“僧敲月下门”和“僧推月下门”哪个好?为什么?
5.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下题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河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内容。
(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句包含了 的哲理。
(2)“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写 之景,渲染了 的气氛。
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的“独”字写作者喜欢独处的清净。
B.“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中“新”与“旧”形成比照关系。
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写栽着梧桐树的院落很寂静,被“锁”者实非“清秋”,亦是人也。
D.两首词同样是写愁,但晏殊写的是伤时伤春的闲愁,李煜表达的则是亡国之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