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颜如雪
①在凤凰古城遇见一家卖银饰的店铺,店名“素”。银镯子上刻着缠枝的莲花,不华丽,不张扬,雅致素朴。一件件银饰上,有的镶嵌一块刺绣,有的镶一片青花瓷,或一块黝黑的沉香木,有着光阴的味道。我在心里默念着,仿佛一位小家碧玉的名字,素颜如雪。似一杯萦绕在舌尖的清茶,少有的清雅,淡如微风。
②暮春时节,院中的栀子花开了,白色花朵立在翠绿的枝头,如白衫绿裙的少女站在清清溪水边,说不出的素洁和美好。摘几朵插在透亮的瓶中,连梦里也是栀子花幽幽的清香。
③读明人张岱《湖心亭看雪》:“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此时茫茫天地之间,山长水远,万籁寂静,只听见雪在枝头簌簌落下的声响。天地粉妆玉砌,一派洁净。他在舟中,手捧一卷书,围一炉红泥小火,品一杯苦茶香茗,世间还有比这更惬意优雅的事吗?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泼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的泥土中,简静,纯粹。人生到了他那样的境界开始做减法,删繁就简三秋树,留下清绝、风骨的枝丫伸向天空,如一树清寒的梅。
⑥我喜欢画家林风眠的画,他笔下的仕女真是冰清玉洁。白衣女子坐在堂中,黑发挽起,细细的眉,朱唇一点,纯洁素雅,安详从容。一身素衣,却胜过万紫千红。她们在画中,或凝神,或抚琴,或低眉。你会感到,原来娴静也是一种奇妙的力量。
⑦记得在中国美术馆看吴冠中先生画展,我站在那幅残荷前,惊呆了。荷塘结了冰,只剩下一朵朵残荷在冰雪中挺立着,与我素面相见,清远静美。一瞬间,荷的清气扑面而来。那些雪中的残荷,犹如一个人的暮年,霜严雪寒中,自有一份气定神闲。
⑧一对夫妻,暮年时的爱情是素净如雪。有一幅油画,傍晚昏黄的烛光下,屋中桌前坐着一对老人,白发的男子戴着老花镜在看报纸,老妇人低头在编织毛衣。桌上放着一台收音机,俩人似乎都没有听。他们默默相伴静坐着,不说一句话,素净安详如两尊佛。老年的钱钟书和杨绛夫妇是一对相濡以沫的知己。有人来访,敲开门,杨绛先生不说话,递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钱先生在读书,不能接见来宾。原来,杨绛先生不说话,是怕惊扰了钱钟书先生读书。他们之间没有甜言蜜语,连爱情都显得多余。终无语,竟是最深情时。
⑨读唐诗宋词,你可以看见那个时代的风景,感受到那个时代的心灵,有我们现代人无法想象的清澄和素洁。眼前似乎有了一幅画,山寒水瘦,一个人独坐茅屋,听雪落寒窗,一抬头,见一叶孤舟正泊在江面。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隔着漫漫岁月,清凉和安然的气息迎面扑来。
⑩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
1.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2.如何理解第④⑤段的“好文字”?
3.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
4.文章以“素颜如雪”为题,妙在哪里?
5.“素,是生命的大美和庄严,也是人生另一个难得的境界”,读完全文,谈谈“素是一种怎样的人生境界?
“从众”心理的得与失
方仁工
①几十年前听同事讲过的一则笑话,至今仍萦回于脑际。那位同事说,有一天,去老城隍庙闲逛,发现一条长长的队伍排在那里。他赶忙也排了进去,心想一定有什么紧俏商品或便宜货正等着人哩!可是,等排到前边一看,大失所望!原来,人们并不是在排队购物,而是排队等着上厕所哩!
②这是那个经济不景气的年代发生的事,似乎并没有什么可笑的地方。但那位同事的“从众”心理,着实让我思索良久。
③所谓“从众”,通俗地讲,就是“随大流”,看到很多人都在做某件事,或喜欢某种物品,或有某种爱好,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自己就跟上去“插一腿”。现在的“赶时髦”,也称得上是一种“从众”。“从众”是人的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大家都在这样做,自己跟上去,总不会吃亏吧。这是“从众”心理的思想基础。还有一些人,自己缺乏主见,心中没有打算,发现别人在干什么,自己也去干什么,这些人是没脑子,或者叫做“盲从”。
④不过,“从众”未必就是坏事。看到班级里大多数同学好学上进,自己也不敢偷闲,加入了上进的行列;看到某些同学在发展某项兴趣特长,自己也加入进去,学得了一种“本领”。“见贤思齐”、“从善如流”,这种“从众”好得很。
⑤但是有些人总喜欢听小道消息,传小道消息,把子虚乌有的事讲得有鼻子有眼。这种“从众”就不好。“三人成虎”、“众口铄金”。某人谎称在什么地方看见了老虎,明明没有,但经过口口相传,就仿佛真有老虎在那里。某件事并不是一桩坏事,但经过一个人的胡说,众人也跟着胡说,是非就被颠倒了。这些也都是“从众”的恶果。所以,《弟子规》中才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勿轻言”,“勿轻传”,这是医治“人云亦云”、“亦步亦趋”这种“从众”心理的良药。
⑥古话说:“行成于思,毁于随。”凡事总要多动脑筋,学会独立思考。如果不假思索便跟随在别人后边跑,那就会坏事。开头所说的上厕所排队便是一例。做任何事情,总得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能不假思索“依葫芦画瓢”吧。我们的组织原则叫“下级服从上级,少数服从多数”,这不叫“从众”,这是一种组织观念。在集体生活中,在个人的成长道路上,一定要善于思索。“多想出智慧”,就能有效地抵制“盲从”和随便的“从众”。“众人皆醉吾独醒,举世皆浊吾独清”,这种不跟别人同流合污的做法,值得人们尊敬。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个性,独立特行,因而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这样的人值得我们学习。
⑦总之,既要“从”正确之“众”,又能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这样的好作风在少年时代就要养成。懂得了这一点,人活在世上才有真正的乐趣。
1.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
2.开头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中的画线语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椟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筑书巢》)
【注】
①椟:dú,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
②觌:dí,相见。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有仙则名( )
②无案牍之劳形( )
③未尝不与书俱( )
④乃引客就观之( )
2.下列句中的“之”与“而乱书围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B.无丝竹之乱耳
C.乃引客就观之
D.至之市
3.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用原文句子填空。
甲乙两文中的主人都热爱自己的居室。陋室的主人自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书巢主人的朋友评价“ ”;居室的主人都情趣高雅,与朋友谈笑风生,这个意思可以用甲文中的“ , ”来表达。
阅读与赏析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
①呜轧(yà):拟声词。
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达为金老父女凑盘缠时把自己身上带的五两来银子都给了金老,而史进却只 “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达嫌他“不爽利”,干脆不要他的银子,丢还与他。
B.“智取生辰纲”一章中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分别是刘唐当众在酒桶中打酒喝、吴用在酒中下药。
C.《水浒传》塑造了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善盗的是鼓上蚤时迁,善射的是小李广花荣,善行的是神行太保戴宗。
D.“及时雨”宋江、“智多星”吴用、“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黑旋风”李逵是《水浒传》中的重要人物。A错,情节中的人物不是“史进”,是“李忠”。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雾霾过后抓紧治霾才有可能避免不会陷入周而复始的雾霾困扰之中。
B.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能力。
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一些成绩,但不能沾沾自喜。
D.学校经常开展安全常识教育活动,这大大增强了同学们的自我安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