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面对防不胜防的餐桌污染问题,众多人大代表呼吁有关部门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食品的安全系数,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

C.在今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些记者认为,亚洲周边的安全取决于某些大国是否还抱有冷战思维。

D.美国业界调查机构认为,到2021年,世界3D打印机销售额将扩大至2012年的5倍,大约可达108亿美元左右。

 

B 【解析】 试题分析:A“之所以”与“原因”重复使用,去掉“的原因”。C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D“强化”与“大约量”与“左右”重复使用,去掉一个。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结合语境,对以下句子中划线部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

理【解析】
“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C.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  雪》)  

理【解析】
“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D.您讲的话也很有道理,不愧是法律界的中流砥柱,所以现在我用法律的名义,请您立刻进行宣判。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理【解析】
“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这里是夏洛克对鲍西娅的恭维,希望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答题。

这种草房子实际上是很贵重的。它不是用一般稻草或麦秸盖成的,而是从三百里外的海滩上打来的茅草盖成的。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档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                ,海风一吹,竞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用这种草盖成的房子,是经久不朽的。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那上面的草又用得很考究,很铺张,比这里的任何一个人家的选草都严格,房顶都厚,因此,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

-------选自曹文轩《草房子》

1.注音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根据上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句话是     

A.黄澄澄似金线

B.闪闪亮如铜丝

C.巍巍然若船桅

D.齐刷刷像竹林

 

查看答案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天网恢恢,                                   (《老子》)

(2)                  ,君子好逑。                 (《诗经》)

(3)儿童散学归来早,                             (高鼎《村居》)

(4)                 ,拄杖无时夜叩门。            (陆游《游山西村》)

(5)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6)                  ,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

(7)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8)了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 

(9)我国的经济之所以能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国内安定的社会环境,用《次北固山下》中的诗句来形容这一现象,即                                     

 

查看答案

匆匆过往,生命旅途中,多少次,你毫不吝啬地把鲜花送给了别人。你可知,你的生命也需要鲜花来点缀?因为鲜花,生命充满着芬芳;因为鲜花,生命充满着激情与梦想……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送一束鲜花给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材力求新颖,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感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查看答案

阅读《母亲的位置》一文,完成题。

①一铺小小的土炕,挤着一家子人。到晚上,母亲总是睡在炕梢的位置。似乎窗外总在刮风,没黑没白,无休无止,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母亲缩在炕梢,蜷睡着,却突然惊醒坐起,掖好孩子们的被角,又把掉落一旁的衣服重新盖上他们的被子。屋子里漆黑一片,母亲所做的一切,全靠了母性的本能。母亲像猫一样警醒。

②那铺土炕,母亲永远睡在炕梢。有时是整个身子,有时是半个身子。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她想起男人还睡着,想起孩子们还睡着,她怕惊扰了他们。

③终于决定盖一栋房子。孩子们像雨后的笋,晚上,她甚至没有将身体蜷起的空间。石子是她和男人从山上采的,先采了大石,然后用小锤一下一下地砸碎;沙子是她和男人从河滩上推的,两个人深弯着腰,独轮车轧开深深的痕;泥板是她和男人亲手脱的坯,平场上一排排一行行,那些天她心惊胆战,生怕空中落下雨滴。房子不大,进展缓慢,可是女人知道,它毕竟是一栋房子,当房子盖好,她和男人,还有孩子们,再也不必在一铺炕上挨挤了。

④房子盖到大半,她搬了进去。她说她得看着她的房子,尽管那里面几乎什么也没有。但是那里有炕,母亲睡在那里,老屋的土炕便不会太挤。忙累一天的母亲沉沉睡去,没有男人和孩子在身边,她睡得格外香甜。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

⑤房子盖好了,搬进去,却仍然有些挤。女儿已经长到需要一间单独房间的年龄,母亲只好和男人和儿子继续挤一铺大炕。现在母亲再也不用蜷起身子睡觉了,可是她却不肯再睡炕梢。那个冬天,她一直睡在靠窗的位置。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冷风顽强地挤过窗隙,把熟睡中母亲的脸冻僵。母亲睡着,又突然醒来,黑暗中,为男人掖掖被角,给儿子的被子加盖一件衣服。她醒得总是恰到好处,她像母猫一般警醒。

⑥春天和秋天里,母亲却让开了靠近窗户的位置,又一次睡到炕梢。她对儿子说早晨会有阳光,那阳光暖暖柔柔的,照在脸上,会很舒服。后来她从收音机里听到一些有关阳光的知识,更不肯再睡到窗前了。她喜欢说营养。她说春天和秋天的阳光有营养,照到谁的身上,谁就多吸收一分营养。母亲一本正经的郑重表情,常常把她的儿子逗笑。

⑦后来,生活就变得好了。

⑧后来,母亲就跟着儿子进了城。

⑨再后来,有一天,突然,母亲就病倒了。

⑩母亲病倒了,接连打了很多天的吊针。她躺在医院的病床上,病床靠着明净的窗户。她一连很多天下不了床,她的眼睛忽睁忽闭,呼吸时缓时急,思维时明晰时愚钝。医生下了病危通知,儿子红着眼睛,日夜守在母亲床前。可是母亲仍然顽强地活着,她在等待女儿从国外归来。

儿子是在清晨突然被母亲推醒的。一整夜他都陪伴着神志不清的母亲,那时候他刚刚睡着。睁开眼睛,他吓了一跳,几天未曾下地和进食的母亲,竟然站在他的床前!母亲微笑着,沙哑着声音,却是一本正经地说:咱们换换床位吧!……现在,我的那张床上,有营养……”

儿子看到,母亲的床头,有一缕微不足道的阳光……

1.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母亲位置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

总是睡在炕稍

A                                

b            

那是屋子里最冷的地方

又一次睡到了炕稍

C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本文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打动人心的是对细节生动细腻的描绘。

B第①段“似乎窗外总在刮风,……从窗隙往屋子里挤,鞭梢似地一甩一甩,砸出满屋酷寒中,”“描写出冬天寒风的凛冽,极富力量感。

C第④段中“那时窗子还没有镶玻璃,屋子就像冰窖,母亲浑然不觉。”母亲“浑然不觉”寒冷,只是因为她白天过于劳累了。

D母亲像猫一样警醒”“她像母猫一般警醒,文章两次将母亲比作警醒的母猫,描写出母亲为了照顾家人时刻保持着紧张而辛苦的状态。

3.根据要求解答下列两小题。

1)请联系具体语境,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横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经常在梦中,她滚落地上,嘴里发出一声惊呼,未及完全喊出,又被硬生生咬断

2)简要分析第段中划线句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4.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

——李森祥《台阶》

请简要分析本文第 段中的划线句子与链接材料中描写方式、内容及其作用有何异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