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选自欧阳修《 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      

(2)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       是: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2)心窃乐之。                   

3.【甲】【乙】两文作者都借助山水表达了自己的乐趣,【甲】文中作者乐            ,【乙】文中作者乐         

 

1.(1)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 (2)是:这样 2.(1)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2)心里暗自喜欢这片山水 3.【甲】乐在与民同乐。示例:乐在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乐在与百姓同乐。 【乙】乐在从山水的乐趣中发现了一个哲理。示例:乐在千古文章之道;乐在多角度思考和欣赏;乐在感悟到了一个哲理(道理)。 【解析】 1.1】 试题分析: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各项字词释义。本题中“翼然”名词用作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的样子。“是”古今异义,这样。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蔚然 、窃,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题目,选择关键的语句进行作答,甲文是学过的课文,根据选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太守宴也。宴酣之乐”再结合文章最后一段,可知其乐是乐在与民同乐。乙文“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可知其乐在从山水的乐趣中发现了一个哲理。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甲】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 至于背负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甜;野味野菜,错杂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在宴请宾客。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时坐时起,大声喧哗,是宾客在尽情欢乐。容颜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乙】昨日游于江上,看见茂密修长的竹子数千株,竹林其间建有茅屋,隐隐有棋声和茶香从中飘扬而出,心底为之暗暗高兴.第二天路过前往拜访那户人家,看见琴、书、茶几、坐席等一应用具俱是一尘不染,泛发出一片豆绿的色彩,大约是竹子的翠绿光芒映射到其上的缘故.静静地坐了许久,从竹叶的缝隙中向外面望去,看见了青翠的山和宽阔的大江,江上飘荡着帆船和鱼艇,又有一丛丛的芦苇洲,耕作着的人和前来送饭的妇女,还有两个在沙滩上嬉戏的小孩儿,狗坐谨慎立在岸旁,就像一个守护着的人.这简直就是小李将军的画中之意悬挂在竹枝和竹叶间.从外面往里面,是一种感受;从里面望向外面又是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做学问的人的确能不同角度的思考看待事物,千秋万代的作文章的方法不外乎也是这样,那里只是画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

(1)金樽清酒斗十千,            ,拔剑四顾心茫然。(唐 李白《行路难》)

(2)《陋室铭》中,运用类比和用典的手法,表达了作者要向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学习的语句                     

(3) “雁是古诗文中经常用来表达作者某种情感的一个意象,如范仲淹的《渔家傲》中,“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写出了飞向衡阳的大雁丝毫不留恋塞下,烘托出作者一种悲凉的心情。请写出古诗文中带“雁”的一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那些传统的节日,丰富的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滋养着我们的心灵。例如你读到了“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样一联诗,一定想到了春节,想到了辞旧迎新,想到了放鞭炮,贴春联……每到此时,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回家团圆。

读了以上文字,你想到的一联诗句是                (填写古诗词)。与    节日)相关,其中的民俗活动        ,其文化内涵是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姓”代表个体所属族群的血统源流,“名”则是个人的标号,用姓和名结合,就能清楚地表明自己,区别他人。在传统文化中,直呼对方的名,尤其是对长辈,是不尊重的行为。因此“字”是成年之后,供平辈或属下称呼之用,以表尊重。古人取字的含义与名是有联系的。“号”是在名与字之外自取的较正式的别名,内容是表达个人的志趣、品味。因此,古代文人喜欢自己的名、字、来命名自己的文集;有的还用自己的官名、籍贯名来命名自己的文集;而用“谥号”给文集命名就不是古代文人自己能做的事了,因为谥号是古人死后,其他人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

(1依据所给上联内容,补写下联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醉翁亭上醉翁,百姓安居乐业;易安居里易安____民众________

A①伤  ②流离失所

B.①悲  ②背井离乡

C①伤  ②卖儿卖女

D.①悲  ②国破  

(2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家,解释他的文集命名的特点   

A.    《李太白集》

B.柳宗元  《柳河东集》

C.范仲淹  《范文正公集》

D.辛弃疾  《稼轩长短句》

你选择的作家是        他的文集是       命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填空。

汉语中一种颜色,有时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示。例如黑色,有时用“乌”表示,成语有 “乌云密布”,用“乌”强调了光线的暗;有时用“墨”表示,诗句有 “黑云翻墨未遮山”,用“墨”强调云的层次感;有时用“皂”表示,俗语有 “不分青红皂白”,用“皂”表示最基本的黑白是非都分不清,强调了人非常糊涂。

答:生活中你喜欢的颜色是 ,这种颜色可以用②替换,请写出一个带有这种颜色的词语或诗句或俗语  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中的文字,结合语境在①②两处分别填写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那有这事       我……我惶恐着,站起来说。

“那么,我对你说。迅哥儿,你阔了,搬动又笨重,你还要什么这些破烂木器,让我拿去吧。我们小户人家,用得着。”

“我并没有阔哩。我须卖了这些,再去   

啊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我知道无话可说了,便闭了口,默默的站着。

A①省略  ②破折号

B.①破折号   省略

C①问号   ②破折号

D.①省略号   省略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