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是否拥有自信、乐观、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演讲比赛成功的关键。
B.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使灾区人民重新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C.事实证明,经过艰苦生活磨练的人更善于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 。
D.今年学校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全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问题。
学习了几篇状物散文,在作家的妙笔生花下,我们见识了成熟丰yú( )的石榴,jùn( )逸伶俐的海燕,对谁都敢引吭( )大叫的白鹅,勇于对抗剽( )悍苍鹰的鹤群。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丰yú( ) jùn( )逸 引吭( ) 剽( )悍
2.下面表格中对应内容错误的一项( )
选项 | 词语 | 词性 |
| |
笔画数 | 字义 | |||
A | 状物 | 动词 | 七 | 描绘 |
B | 妙笔 | 名词 | 七 | 神奇,奇巧 |
C | 剽悍 | 形容词 | 十 | 凶狠勇猛 |
D | 谁 | 名词 | 十一 | 表示疑问,相当于“什么” |
写作快车。
题目:感谢有你(你可以是老师、同学、父亲、母亲,也可以是一首诗、一句歌词、一棵树、一片云……)。
要求:
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字数600字左右。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阅读《爱莲说》后做下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横线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世人甚爱牡丹( )
(3)濯清涟而不妖( )
(4)香远益清( )
2.翻译文言语句。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3.写出我们学过的表示第一人称的词语。
4.理解填空。
(1)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的语句是 。
(2)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善待生灵
有时,动物界也会发生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
有一个狩猎队,把一群羚羊赶到悬崖边,准备全部活捉。约摸半小时后,羚羊群分成了两类:老羚羊为一类,年轻羚羊为一类。一只老羚羊走出来,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突然朝前奔向悬崖对面;紧接着,老羚羊也飞跃出去,只是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下坠的身子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对面的悬崖上,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跃。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礅的生命桥。那情景是何等神圣!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令人肃然起敬。它留给人类的思考是什么呢?
“当地球上最后一只老虎在林中徒劳地寻求配偶时,当最末一只未留后代的雄鹰从高空坠向大地时,当鳄鱼的最后一声哀鸣不再在湖泽上空回荡时……人类,从某种意义上也已看到了自己的结局。”这是人类对动物的哀怜,更是动物对人类的警示。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和动物都是大地之子。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善待生灵,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1.“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 时 写的诗句,引用这两句诗的效果是 。
2.第一段中所说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是指(用自己的话概括,不超过15字) 。
3.“猎人们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4.能揭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 ;这一句运用 的表达方式.
5.“动物在生命危急之时的举动”指(不超过30字)
6.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拟一条标语。(不能摘录原文中的语句)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题。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Sen-dai)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 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初做小说是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朋友钱玄同的劝告,做来登在《新青年》上的。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论。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一本论文,一本回忆记,一本散文诗,四本短评。别的,除翻译不计外,印成的又有一本《中国小说史略》,和一本编定的《唐宋传奇集》。
1.文中划线的“小说”即 ,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一本回忆记是指 。一本散文诗指的是 。
2.分别说说文中两个加横线词“不好”的含义。
3.在这三段文字中,鲁迅分别介绍了自己哪些方面的情况?
4.鲁迅为何要“弃医从文”?
5.谈谈你对鲁迅人生道路选择的看法以及你从中得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