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

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于丹

①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这句话颇有意味,意思是指大家都在忙碌的事情,你能够悠闲地对待它,才会有时间、有心思去满足自己的闲情逸趣。

②别人忙碌追逐的你不追赶,别人置之不理的你用心去体会。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什么呢?发现一种生活方式,发现生命的质量。《菜根谭》里说:“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讲的是同样的道理。

③宁静有时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个人能够平心静气,就能够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

④我曾经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位木匠把手表掉在半人高的刨花里,让众多徒弟去找,大家乱哄哄地找,怎么也找不着。后来他的儿子独自在夜里静静地听手表走动的响声,始终找到那块手表。事情很简单,道理却很深刻。想想看,宁静难道不是一种生产力吗?

⑤《庄子》中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天地万物是可以映照在我们心中的,前提是心要安静。喧嚣的小溪把碎沫拍打在山崖上的时候,澎湃的大海把浪花摔打在沙滩上的时候,它能照见世界吗?它什么也看不见。

⑥一个人的心里有太多欲望,过分在意他人的赞誉和诽谤之语,这颗心就会像喧嚣的小溪碎沫和澎湃的大海浪花,鼓动着,躁动着,这样的人能静下来吗?如果不能拥有一份宁静,不能拥有一种闲适,我们能看见生命的本真吗?

⑦安静下来,在中国人本来的生命规律中去发现悠然的欢喜,对今天这个时代而言,也许不仅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说它是雪中送炭也不为过。

(选自《趣品人生》,有删改)

1.选文②④两段,分别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2.第③段中,“获得一种智慧的能量”与“提高生命的质量和效率”能否对调?为什么?

3.第⑥段,把加横线的词“太多”删去,行不行?把划线的反问句“这样的人能静下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4.你身边也有一些人不够“宁静”,请举例说明,并为他们提出建议。

 

1.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具体准确地论证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2.不能。因为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先后递进的关系。 3.不行“太多”是说欲望过多、起限制的作用,如果删去,就会成了一个人心里有欲望,这个人就不能静下来,不符合实际,无法体现语言的严密。反问句不能改成陈述句,如果改为陈述句就少了一种强调和提醒注意的语气。 4.考试复习时心浮气躁者。建议:只有沉下信赖,脚踏实地复习,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 【解析】 1. 试题分析:议论文的论证方法以及作用是议论文常考的题型。解答此类题型,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的来分析论证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中心论点或者文段的分论点来分析作用即可。此处运用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具体准确地论证宁静是一种生产力。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这里学生应理解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特点,这里因为先获得,然后才能提高,两者有先后递进的关系,所以不能颠倒。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的角度比较固定,只有二个角度:(1)语言特点;(2)语体特点。做这类题目,要掌握语言风格一些关键词: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而语体特点,就是抓住逻辑严密四个字做文章就可以了。一个应特别注意的事项就是做这类的题目一定要有具体文句支撑,也就是用文章中的具体例句为例子进行分析。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考点:分析议论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建议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留两个柿子看树

①小时候,父亲在外地,母亲一人担 起了家中所有的农活,里里外外忙个不停。在生活中母亲处处教导我们节俭,摘柿子的时候不论大小都让我和弟弟摘下来。

②挨着院墙有一排柿子树,黑黑的躯干,粗糙的树皮,一如历尽岁月沧桑的长者,安详、淡定。霜浓秋重的时候,柿树上果实累累,不甘寂寞的柿叶,被秋染红,随风而动,远远望去好像一团火。那些饱满而丰润的柿子很快就褪去少女般的青涩,追寻着岁月的脚步由金黄圆润转身披上红彤彤的嫁衣,坠在枝头闪动着红色的亮光,特别诱人。

③每到收获的季节,母亲总让我和弟弟爬到树上去,想方设法把柿子摘下来。甚至连树梢上带着青色斑点的小柿子也不放过。在母亲的监督下,所有的柿树都会被我们“扫荡”很多遍。母亲顶着一块蓝色的方巾在树下接着,更不忘叮嘱我们小心点,小心点。记得有一次,在母亲的指挥下,我爬到高高的树梢上摘柿子,大个的“红灯笼”尽收篮里,剩下的柿子青色还未褪尽,小小的如同棉桃子,我嫌小没有摘。母亲却不以为然,她说:“摘下来都是钱,放在树上一分钱换不到,多可惜啊。你的学费就是这些柿子换来的。”后来,母亲用竹竿做成网套,还是把那些柿子套了下来。乡下的人家底薄,日子都算计着过,手指缝张大一点都是浪费。母亲说:“一个柿子可以换来一碗茶,该节省的还是要节省。”

④从那后我记住了母亲的话,每年都把树上的柿子摘得干干净净。

⑤月滚着月,年滚着年。后来,我们兄妹都离开了家乡,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上次回家,已是深秋,天高雾浓,落叶像断魂的金蝴蝶摇摆着生命最后的舞姿,遍地枯黄。一群群南飞的大雁从北方驮着初冬的寒气到来。光秃秃的柿树,尖尖的顶枝直刺着灰色而悠远的天空,如记忆一样悠远、渺茫。树枝在风中颤抖着,等待着冬去,树上只剩下孤独的红柿子。

⑥我爬到树上把那些“红灯笼”一个个从树上摘下来,看到树梢上还剩下两个大而红的柿子,我沿着树枝向前挪动脚步,想把它们摘下来。而那一刻母亲却说,“别摘了,留着吧。”我说:“留着是浪费,摘下来吧。”母亲说:“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7)我愕然,转而一阵心酸。是啊!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一真难过!

1.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试分析第①段在文章主题和结构上的作用。

3.体会第⑤段景物描写特点.说说其作用。

4.文中多次写母亲要我们把柿子全摘干净,这样写用意何在?

5.下面句子含蓄地表达出母亲怎样的感慨?

留两个柿子看树.树老了。一个柿子都没有也是很难过

6.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曾经说过:“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她整天吃‘红的’(注:红的,指高梁饼子)”。结合选文和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3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任末(人名)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书籍)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通“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拾遗记》)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任末十四时/北山愚公者,且九十B.人恒/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C.削荆笔/今为宫室之美之         D.则无敌国外患者/皆酒食

2. 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

虽 死 犹 存 不 学 者 虽 存 谓 之 行 尸 走 肉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人而不学,则何以成?

4.乙文表现了任末的什么精神?这与甲文中哪个观点相吻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下表是2012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九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阅读率    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

传统报刊阅读率58.4%50.1%46.9%45.6%41.3%

数字媒介阅读率9.1%24.5%24.7%32.8%38.6%

(注:“阅读率”指有经常阅读行为的国民在全体国民中所占的比例。“数字媒介阅读”是指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光盘读取等阅读方式。)

(1)根据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结合生活实际,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

 

查看答案

走进《西游记》、《海底两万里》。

(1)唐僧西天取经,历经十四个寒暑,横跨十万八千里之遥,途径不少奇异的国度,其中你印象深刻的两个国家是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却说那师父驾着白鼋,那消一日,行过了八百里通天河界,干手干脚的登岸。三藏上岸,合手称谢道:“老鼋累你,无物可赠,待我取经回谢你罢。”老鼋道:“不劳师父赐谢。我闻得西天佛祖无灭无生,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我在此间,修行了一千三百余年;虽然延寿身轻,会说人话,只是难脱本壳。万望老师父到西天与我问佛祖一声,看我几时得脱本壳,可得一个人身。”三藏响允道:“我问,我问。”那老鼋才淬入水中去了。

上文描写的是唐僧前往西天路上的一段经历。后来,取经归途中他们重逢,老鼋驮着唐僧行快到通天河东岸时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请你简要概述。

(3)《海底两万里》描绘了美丽迷人的珊瑚王国,在这里发生的事件是(   

A.森林打猎        B.章鱼来袭         C.安葬船员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短语的类型完全相同的一组(    

A.引经据典  龙吟凤哕  合辙押韵  油嘴滑舌

B.囊萤映雪  云南歌会  贯穿古今  不求甚解

C.呼朋唤友  张弛不定  招徕客户  肃然起敬

D.盛会难逢  德隆望尊  十分精彩  邀饮春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