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 A.作...

名著阅读。

(1) 下列对名著《水浒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的一项是(

A.作品的开篇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对梁山好汉的赞颂。这部小说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B.《水浒传》给我们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例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三打祝家庄、武松打虎等等。

C.作品中的李逵,绰号黑旋风,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为人粗中有细,爱憎分明。

D.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后,被发配到沧州,路过十字坡,险些遭到母大虫孙二娘的毒手,后与菜园子张清结拜为兄弟。

(2)“智取生辰纲”的“智”字体现在哪些方面?

 

(1) C (2) (写对一点得一分)①智用天时(天气炎热);②智用地利(在小树林中找不道掏水处);③智用杨志和众军将不和;④下蒙汗药的计谋得当,让人神不知鬼不觉;⑤利用杨志的智慧衬托处吴用等人的智慧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所学所记,仔细回顾《水浒传》的相关内容和知识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C中武松被发配孟州,而不是沧州。C错,故选C。(2)根据所学所记,仔细回顾《智取生辰纲》的相关情节,根据文本内容分析“智”的体现。①智用天时(天气炎热);②智用地利(在小树林中找不道掏水处); ③智用杨志和众军将不和;④下蒙汗药的计谋得当,让人神不知鬼不觉;⑤利用杨志的智慧衬托处吴用等人的智慧。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

                    ?归思方悠哉。                          韦应物《闻雁》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③低头乍恐丹砂落,                                         白居易《池鹤》

           ,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秋思》 

  ⑥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韩愈《马说》  

 

查看答案

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我们家座落在一片乡村景色中。而这里又是城市,而且是一座迷漫着欧陆风情的中国海宾城市。转过龙眼树,便是一条由西式楼房组成的街巷,紫红色的三角梅从院落的墙上垂挂下来。再往前行,是一座遍植高大柠檬桉的山坡,我穿行在遮敝了天空和阳光的树阴下,透过林间迷蒙的雾气望去,那影影绰绰的院落内植满了鲜花。

 

查看答案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

miǎn      怀    Dì        ③胸jīn         ④海市shèn    

 

查看答案

作文。

作为处在成长期的青年学生,你一定有过痛苦,有过忧伤,有过自卑,有过迷惘、有过困惑……请你先补全下面的文题,然后再写一篇记叙文。可写你的感情历程,可写你的思想飞跃,可写你的青春感悟等等。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学校名。

题目:走出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汤欢的《读书莫忘做笔记》回答题。

(1)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2)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3)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4)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5)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不管读书是为长见识,为陶冶性灵,还是只为娱乐消遣,遇到有趣、有启发、有感于心的文字则随手记之,这文字便会在我们内心加深一层印象;日久天长,这笔记本便成了我们平日读书精华之积累,是我们知识丰富、心灵成长的记录,是一种珍贵的纪念。若干年后,当我们重温当年的笔记,看到自己熟悉的字迹时,或许还会回想起某时某地写下这笔记时的情形,内心一定无比自得与安宁。

(6)做笔记固然重要,但经常温故笔记更重要。虽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只记笔记却不温习,一样容易遗忘,时常巩固方能加深记忆,需要用时才能信手拈来;此外,温故而知新,在翻阅读书笔记时,往往能够前后贯通,发现新的问题。钱锺书当年就常常爱翻阅一两册中文或外文笔记,把精彩的片段读给杨绛听。

(7)做笔记需要时间,如钱锺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大约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但当你将做笔记看成是读书的一部分,认识到做笔记的益处,便不会认为这时间白白浪费了。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唯独读书不能快,做笔记不能急躁。

(8)时代在进步,电子笔记的出现让笔记的记录、保存和使用更为便捷:键盘输入、复制粘贴可以代替手写,电脑和手机客户端皆能同步保存;此外,这种云笔记还带有关键词检索功能,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对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9)读书思考,随手记之,同时不忘时常温故,无论对于治学之人还是普通读者,这习惯都值得我们承袭并坚持。无论这笔记是手抄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它都会成为我们好读书之人一笔宝贵的财富。

(《人民日报》 2015年03月31日 )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2.从本文看,做读书笔记主要记什么?读书笔记有什么好处?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是一项是(    )

A学者、作家读书时必须作笔记;对于普通人,笔记可做可不做。

B自己做的笔记自己是做清楚的,不用温习也可以前后贯通,发现新问题。

C现代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书报杂志也越来越多,因此,读书做笔记也要越来越快。

D时代在进步,作笔记的方式也越来越多,做电子笔记也是很好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