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认识对联。 春节期间,黄玮琦同学在张贴对联出了一些差错,又聆听刘老师...

综合性学习:认识对联。

春节期间,黄玮琦同学在张贴对联出了一些差错,又聆听刘老师的对联知识一席谈,觉得收获很大。开学后,发起组织了“对联应用探究”小组。假设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求你完成以下任务: 

1.除夕,尤奶奶不识字,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她急着找人贴春联,一急把三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她整理好写出配对的序号

A五谷丰登勤为先B一派生机迎晓日C万户同吟祝福歌D万家灯火庆新春E一元复始春为首F千门共贴迎春画

   ——           ——            ——                                                                         

2.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仗工整。请你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莺歌燕舞山川皆秀色

下联:龙腾虎跃神州大地呈秀色

删改后的下联:               

3.杜大伯家的对联贴错了。“东风引紫气一元复始”被贴在左边,“春雨催红花万象更新”被贴在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这个错误。

你要说的话:                             

 

1.EABD FC 2.虎跃龙腾大地尽秀色 3.示例:杜大伯,您好!您家的这副对联真喜庆!不过,对联讲究的是仄起平收,按右上联左下联的惯例,您的这副对联贴反了。因为上联的最末一字是“始”字,第三声,属于仄声,应该贴在右边;下联最末一字是“新”字,第一声,属于平声,应该贴在左边。 【解析】 1. 试题分析:对联的特点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彼此对仗、平仄的交替与对立。因此EABD FC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试题分析:对联的特点是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彼此对仗、平仄的交替与对立。因此下联字数多了,另外“呈”与上联“皆”不对称,因此改为“尽”。 考点:识记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3. 试题分析:对于交际类题目,要注意审清题目,注意人称、措辞和说话的语气。另外,还要注意要充分利用题干中的内容,把最基本的要求达成,如交际的目的、字数的要求等。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乡愁是亘古不变的话题,人们常常借助某些事物来抒发思乡之情。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著名诗人席慕容主要借助              这一意象抒发了她对祖国、对故乡的思念;诗人纪弦则借助                      抒发思乡之情。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遥望是君家,                              ,雉从梁上飞。

(2)               ,匹马戍梁州。               ?尘暗旧貂裘。

(3)年少万兜鍪,                             ?曹、刘。

(4)四面歌残终破楚,                 

(5)俗子胸襟谁识我?             

(6)喇叭,唢呐,               ,官船来往乱如麻,            

(7)以古为镜,             ;以人为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泉州山川yù秀,人文鼎盛,哺育出无数英才俊杰,素有“海滨邹鲁”。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间,见载史书的人 物就有3500多人,他们中有才华横溢的文学家欧阳詹、王慎中,_________的思想家李贽蔡襄,_________的民族英雄郑成功、俞大猷,_________的政治家曾公亮、梁克家,智勇双全的军事家施琅等等。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给加横线字注音。

yù _________                 _______

2.文段中三处横线依次填写的词语    

A政绩卓著     学识渊博   可歌可泣

B可歌可泣     政绩卓著   学识渊博

C学识渊博     可歌可泣   政绩卓著

3.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任务。

题一:我心中的“好声音”

要求: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选取真实的生活片段,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②文章叙事清楚,结构完整,内容充实。③恰当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写出真情实感。④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怎么解决吃水问题呢?  三个小和尚商量, 天天挑水太累, 咱们想办法。 山上有竹子, 把竹子砍下来连在一起, 竹子中心是空的, 然后买一个辘轳。 第一个和尚把一桶水摇上去, 第二个和尚专管倒水, 第三个和尚休息。 三个人轮流换班, 一会儿水就灌满了。

要求:①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600字以上。②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选,题目自拟。③不要脱离材料的范围及含义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深层次阅读赏析

周海亮

流感说来就来了。好像,城市里每个人都在流鼻涕。这让他的诊所里,总是堆满了人。

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等着他开出药方,或在头顶挂一个吊瓶。这场面让他稍有些欣慰。他不喜欢有人插队,正如他不喜欢有人生病,尽管,他是一个大夫。

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比如现在,他已经忙了一个上午,面前依然晃动着没完没了的病人,这样他就有些烦躁。后来他更烦躁了,因为他看到一个没有排队的女人,身子有些佝偻、头发已经花白的女人。女人紧抱着叠成筒的被子,踉踉跄跄、慌慌张张地直接挤到他的面前。他看到女人在皱纹间顽强地挣扎出一双浑浊的眼,吸盘般吸附着他的脸。女人说,看病,感冒了。声音沙哑。

他皱了皱眉,用手指着长凳上等候着的那些人,说,都看病,都感冒了。

女人说,我给你钱。

他的眉毛马上打结,他说都给钱,这里没赊帐和赖帐的。

女人并不理会他的话,她把沾满灰垢的干枯的手伸进自己的胸脯,摸啊摸啊,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人民币。女人说,孩子感冒了,很严重,你快给他看看。女人轻轻拍打着怀里的被筒,露出焦急和紧张的表情。

女人递过来的,是一张破旧的两毛钱。他认为这张钱的年龄,应该不会比女人小多少。

女人小心翼翼地揭开包得紧紧的被筒一角,他垂着头,向里面看了一眼。只一眼,他便愣住了……

你不要理她。坐在凳子上的一个男人说,我认识她,这附近所有的国营医院和个体门诊,没一个理她的。

他摆摆手,示意男人不要说下去。他轻轻地问女人,孩子病得很重吗?

是的,很重。女人说,你快给他看看,他们都不给他看……他很可怜,他整夜咳嗽。

还有呢?他问,把听诊器小心地塞进被筒。

不吃饭,有时候发高烧……夜里总是哭哪!女人说。

还有呢?他继续问。

就是咳嗽,发高烧,不吃饭,夜里总是哭!女人重复着。

啊,知道了。他抽出听诊器,是感冒,没什么大问题,开些药吧?

不行呢。女人说,他怕苦,他会吐药的。

那么打个吊瓶?他说。不行不行!女人说他很怕疼的。

你别理她!坐在凳子上的男人又说话了,还有这么多人等着呢!

你闭嘴!他冲着男人吼。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突然变得很激动,你闭嘴行不行?让你等一会儿不行吗?男人撇撇嘴不说话了。

那给他打一针吧。他朝女人笑笑,马上就好,不会痛的。他站起来,把椅子让给女人。他从药架上取下两瓶针剂,仔细看了看标签,摇匀,将封口割开,然后把药液抽进一个小的针管。你抱着他,别让他动,打一针很快的。他一边说着,一边小心地揭开被筒,缓缓将一管药液推进去。不疼不疼的,他轻哄着。

现在你摸摸看,是不是不烧了?过一会儿他对女人说。

好像是呢。女人的表情终于平静下来,嘴角有了些笑。

回去的时候,把被子包严实点,别让他受凉。他叮嘱。

那谢谢你了……不过明天我还想来,你再给他看一看,行吗?女人说。

当然行。他收下女人推过来的两毛钱。以后呢,女人说,我想每个月都来给他看看……

绝对没问题的。他笑着,你什么时候来都行。

女人终于走了,心满意足。走到门口,女人回过头来朝他笑笑。笑得他心酸。

他开始给下一位病人开药,挂吊瓶。他心里想着那个故事:单身的母亲和十七岁的儿子……儿子辍学打工……摔下脚手架,死去……母亲疯了,每天抱一个被筒,到处找人给儿子看病……她总说,儿子刚满两岁……可是没有人理她……一个也没有……没有……

他想,被子里包的那个干瘪的、脏兮兮的枕头,应该是她儿子枕过的吧。

他流下一滴眼泪。

他想,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他答应过女人的。哪怕,他仅剩下女人一个顾客。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项是(  

A.以细节突出中心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特别是打针一段,把医生对病人慈爱和母亲对儿子的疼爱通过动作细节的描写淋漓尽致的凸显出来。

B.小说通过医生的心理描写,交代了母亲因失去儿子以致精神失常的背景,使全文的故事情节更加合理,从而更有力地突显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C.“流感说来就来了”……“诊所不大,靠墙放着两个并排的长凳,人们挤坐在那里,有秩序地,一个挨一个地,……”文中的环境描写,交代了医生烦躁的原因,没完没了的工作,让医生自己都认为自己选错了职业。

D善良的医生,冷漠的青年,爱儿如命的妇人,作者用细致入微的刻画把世态炎凉、人情冷暖浓缩到了一个小小的诊所,演奏出了一曲动人心弦的人间真情之歌。

2.文章的题目是“诊”,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谈谈你对“诊”的理解。

3.文章开头写“有时他认为自己好像选错了职业”。结尾又写“不管如何,也得把这个诊所开下去”。谈谈“他”产生这两种想法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段插入性的文字,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一下这段文字在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