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选段内容,按要求作答。
宋江打了东平府,收军回到安山镇,正待要回山寨,只见白胜前来报说:“卢俊义去打东昌府,……”宋江见说,叹道:“卢俊义直如此无缘!特地教吴学究、公孙胜都去帮他,只想要他见阵成功,……既然如此,我等众兄弟引兵都去救应。”……宋江收军回来,……再与卢俊义、吴用道:”……今日张清无一时,……也当是个猛将。”
(摘自《水浒》六十九回)
白胜来报什么消息?宋江为何想让卢俊义“见阵成功”?宋江凭哪一点夸赞张清是“猛将”?
消息: 目的:
夸赞的理由:
下列对名著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荒岛初期,出于生活的需要,鲁滨逊尝试制造陶器。找到陶土后,首先是调和、整形、晒干陶土,然后是控制火力烧制陶器,每一步骤都经过反复试验,终于烧制成功。(《鲁滨逊飘流记》)
B.为了再买辆洋车,祥子为杨宅拉起了包月,但他不堪忍受侮辱,愤怒地将杨先生拿出的十毛钱的毛票,摔在他的脸上。向杨先生结清了一星期的工钱,拉着铺盖离开杨家。(《骆驼祥子》)
C.在荒岛上,鲁滨孙为了打发时间,把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为了计算时间,在大柱子上刻画,自制一个日历;为了做面包,种植大麦和稻谷等。
D.唐僧师徒在西行的路上遇到一位老母搀着一个小孩,告诉他们说西行的路上只有死路一条,因为前面有一个灭法国,这个国王要杀一万个和尚,才能功德圆满,这位老母其实是观音菩萨变的。(《西游记》)
阅读《妈妈的额头》一文,回答小题。
妈妈的额头
①童年的印象里,母亲的额头是最亲切的。那时的我体质弱,常常生病发烧。每次见到我一脸绯红的样子,母亲就觉得不对劲,然后她的额头就会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②母亲的额头,很多时间都被汗水占据着,劳动着的母亲是美丽的。那时候,年轻的母亲,以光洁而温馨的额头为纸,为这个家,书写着人生的喜怒哀乐。跟我们在一起,有说有笑的日子,母亲是开心的,幸福的,这些开心和幸福,在她的额头上表现得阳光灿烂。当我们遇到挫折和磨难,那额头上则会写满忧虑和郁闷。我一度怀疑,多年以后,母亲额头上那一条条清晰的纹路,该是多年担忧留下的记忆档案。
③母亲用额头为我诊断了无数次病痛,而她自己生病的时候,总是悄悄瞒着。好些回,我看见母亲浑身无力地躺在床上,父亲用湿毛巾捂着她的额头,才知道母亲已被病魔折腾多时。每一次,母亲从疲惫中爬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揉拍前额,好让自己保持一份清醒,第一时间理清生活的繁琐,解开心头的愁结,为家的未来精打细算。韶华流转中,母亲老了,无论记忆力还是动作气力,已经大不如前,唯一不改的,依然是拍额头的习惯性动作,那手掌在额头上发出的声音,于我而言,更多成了一种带着淡淡咏叹的生活乐章。
④母亲是爱美的,也许从她懂事时起,就用那些粉膏,每天在额头上涂抹。然而岁月匆匆,雨霜重重,谁也无法挽留青春饱满的脚步。一道道皱纹,在一个个不经意的夜晚,悄悄爬上了母亲的额头。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⑤母亲七十大寿那天,女儿忽然说头晕,母亲的额头,又习惯性地跟她贴在一起。那是怎样的两张额头啊,一张沧桑遍布,饱经风霜;一张青春饱满,一如母亲当年。母亲仔细端详着孙女,不由感慨万千:“奶奶老了,瞧这额头上的皱纹,多深!”我伸过手,轻抚母亲的额头:“妈,谁说您老呀。瞧您的额头,还是当年那样温暖。在我心里,您有一张永远年轻的脸。”
⑥是啊,母亲的额头是不老的,那里面,写满了永恒的母爱。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有关“妈妈的额头”的几个生活片断。
2.有读者读完本文,说“妈妈的额头是听诊器,又是晴雨表”,请谈谈你的看法。
3.结合语境,解释第②段画线句子加横线词语的意思,并说明其表达作用。
4.请结合描写或修辞的相关知识,品赏第①④段画线的句子。
(1)她的额头贴在我的额头上,只那么轻轻一贴,母亲就能准确判断出我的健康状况。
(2)如果说母亲是一棵树,那额头上的纹路,就像一圈圈年轮,圈满了昨日的记忆。而我更感觉那纹路如林,是一种写在额头上的不变情怀,仿佛漫山遍野的秀木,永远葱绿绵长。
5.你认为文中的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活中我们都拥有亲人们的关爱,请你把感受最深的和大家分享。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小题。
我上面讲的全是吃的东西。为什么一讲到母亲就讲起吃的东西来了呢?原因并不复杂。第一,我作为一个孩子容易关心吃的东西。第二,除了“黄的”以外,所有我在上面提到的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与母亲无缘。我在她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无论如何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啊!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回去,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了上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远永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眼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了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我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1.找出第二段中说明作者思想历程的语句:( )→( )→“逐渐理解了”→( )→立下誓言→( )
2.结尾说:“这就是我‘永久的悔’”。请说说这样结尾的好处。
3.很多年过去了,季羡林仍为不能尽孝而“悔”,由此你看出了他身上有哪些优良的品质?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回答小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成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日“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敷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解释下列加横线字词
(1)臣之妻私臣 私:______
(2)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
(3)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_____
(4) 王之蔽甚矣 蔽
2.选择下列各组中意思相同的一组( )
A.孰: 卿言多务,孰若孤?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美: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D.及: 徐公何能及君也 及鲁肃过寻阳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②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4.邹忌在妻、妾、客的交口称赞中,没有得意忘形,还能保持清醒的判断,最后承认自己“弗如远甚”,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我们应该从邹忌身上学到些什么呢?探究文意,说说你的认识。
综合性学习:认识对联。
春节期间,黄玮琦同学在张贴对联出了一些差错,又聆听刘老师的对联知识一席谈,觉得收获很大。开学后,发起组织了“对联应用探究”小组。假设你是这个小组的成员,要求你完成以下任务:
1.除夕,尤奶奶不识字,儿子、儿媳在外地工作赶不回来,她急着找人贴春联,一急把三副对联弄乱了,请你帮她整理好(写出配对的序号)。
A五谷丰登勤为先B一派生机迎晓日C万户同吟祝福歌D万家灯火庆新春E一元复始春为首F千门共贴迎春画
( —— ) ( —— ) ( —— )
2.对联讲究字数相等、结构一致、对仗工整。请你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莺歌燕舞山川皆秀色
下联:龙腾虎跃神州大地呈秀色
删改后的下联:
3.杜大伯家的对联贴错了。“东风引紫气一元复始”被贴在左边,“春雨催红花万象更新”被贴在右边。请你根据对联知识,用得体的语言向他说明这个错误。
你要说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