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横线词。

(1)一百里:           (2)流飘荡:

(3)横上蔽:           (4)在昼昏: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是(   

A.千丈见底     B水皆缥碧   C.窥谷忘反    D.泠泠作响

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本文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_____、山之_____、山之_____,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5.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1)左右 (2)跟随 (3)树枝 (4)如同 2.C 3.(1)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2)(重重叠叠的)山峦各倚仗着自已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4.急 高 险 (峻; 峭; 陡 ) 5.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想感情。 【解析】 1. 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如:“许”是“左右”。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C.窥谷忘反,“反”通“返”。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这里注意关键词“俱、共”“上、轩邈、争”的理解。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找出关键词回答即可。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从文章从第三段来讲:这部分由景生情,因情明志.在“鸢飞戾天者”四句,作者情不自禁发出这样的感慨:那些一心为名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雄奇的山峰,也就会平息他们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整天为世俗事务忙碌的人,看到这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作者抒发了对黑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极大蔑视,也流露了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与向往。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阅读上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1.诗人是从感觉的哪几个角度摹写景色的?

2.这首诗以“还家”为线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看完电视》,完成后面小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

⑤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⑥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

2. 请用文中词语填空。

文中老王打电话给儿子时,儿子的态度是:

老母亲打电话给老王时,老王的态度

3.阅读文中①④段的两处划线句,两处都用了“絮絮叨叨”,你认为好吗?请试着分析。

4.“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对于题中的“这样”,你有何感受?请结合现实生活谈谈。

 

查看答案

海燕(节选)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唱歌,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1.指出下列事物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1)海燕:              

(2)大海:              

2.除了海燕,课文为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和企鹅在暴风雨来临前的表现?

3.文章结尾“——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两次大声疾呼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学习

为了让同学们感受春天的美好,学校开展以“寻觅春天的足迹”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

1.请你仔细观察,描写一段你感受最深的春景,把你对春天的感受和赞美表达出来。(连标点不超过50字)

2.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赞颂的季节。文人墨客从听觉,视觉、触觉不同角度描写春天,你能写出几句吗?

听觉:

视觉:

触觉:

 

查看答案

名著导读,请阅读下面选自《海底两万里》的一段话:

“当我把这一点向他提出来的时候,他口气稍微有些激动地回答我:“教授,这个印度人是一个被压迫国家的人民,我的心还在这个国家,并且,直到我最后一口气,我的心也是在这个国家!”

请写出文中“他”的名字,并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