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

阅读下文,完成题。

不能没有家

梁衡

①一个人品德和能力的养成有三个来源,学校的知识灌输、社会实践的磨炼和家庭的熏陶培养。家庭是这链条上的第一环。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家庭教育与学校、社会教育最大的不同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学校教育有前提,讲纪律、讲成绩;社会教育有前提,讲原则、讲利害。家庭里的爱,这种博大、包容的爱比社会上同志、朋友式的爱至少多出两个特点。

②一是绝对的负责。父母的一切行为动机都是为了孩子,没有隔阂、猜疑,不计教育成本。大人是以牺牲自己的心态来呵护孩子,就像一只老母鸡硬是要用自己的体温把一颗冰冷的蛋焐成一只小鸡,并且一直保护到它独立。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小孩子不吃饭,父母会追着哄着去喂饭;不加衣服,父母追着去给他添衣。有不懂事的孩子说:“我不吃难道你饿呀?”确实,父母肚子不饿,但心中疼。同时又因为有了这种无私的、负责的态度,才敢进行最彻底的教育,不必保留,不用多心,坚决引导孩子向最好的标准看齐,随时涤除他哪怕是最小的毛病,甚至用打骂的手段。(A)……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成人社交场合看到某人吃相不雅,举止太俗时,就暗说:家教不好。但说归说,这时谁也不肯去行教育责任,指破他的缺点了。因身份不便,顾虑太多。有些毛病必须在家庭教育中去克服,有些习惯必须在家庭环境中培养,错过这个环境、氛围,永难再补。

③二是无微不至的关怀。因为有了动机上的无私、负责,才会有效果上的无微不至。孩子彻底生活在一个自由王国中,他所有的潜能可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有什么想法不会看人脸色而止步,不会自我束缚而罢休。甚至撒娇、恶作剧也是一种天性的舒展。这样,他的全部天才基因都会完整地保留下来,将来随着外部条件的到来,就可能长成这样那样的大家、人才,甚至伟人。但是一进入社会教育,哪怕是最初的幼儿园教育都是某种程度的修理、裁剪、规范统一,是规范教育不是舒展教育、创造教育。家庭教育中的无微不至,充分自由,将一去不复返。当然,人总得从家庭教育升到学校教育阶段,但绝不能缺少家庭教育。(B)

④其实,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以及由此产生的特殊的教育作用还不止于孩童阶段,它将一直伴随人的终生。表现为夫妻间、兄弟姐妹间、子女与老人间的坦诚指错、交流、开导、帮助等,这都是任何社会集体所办不到的。(C)我们细想一下,一个人成家之后在亲人面前又不知改了多少缺点,得到了多少鼓励,学到了多少东西。现在社会上有很多继续教育机构,但常忽略了这个终身家庭教育机构。一个独身的人或寄人篱下的人将失去多少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

⑤一个社会如果没有家庭这个细胞它将无缘发展。虽然,曾有志士仁人说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语,但那是特殊情况,甘愿牺牲小家为了天下人都能有一个安定的家。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牺牲前在其著名的《与妻书》中说:“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赵一曼烈士对儿子说:“你长大成人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祖国而牺牲的。”乱世舍小家是为救国家;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恩格斯说家庭就像一个苹果,切掉一半就不再是苹果。当年林则徐说,烟若不禁,政府将无可充之银,无可征之丁。现在如果都由这样的家庭组成社会,国家将无可育之才、可用之才。社会要增加多少本该可以在家庭圈子里消化的矛盾。《西厢记》说,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我则为天下计,愿情缘血缘总相续,小家大家皆欢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无条件的“爱”,以爱来暖化孩子,煨弯、定型。

B.人不能缺少家庭教育。

C.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D.盛世则要思和小家而固大家。

2.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人一落地是一张白纸,先由家庭教育来定底色”一句采用的是比喻论证的方法。

B.第②③段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这两段的位置可以调换。

C.第④段是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补充论述,与②③段构成因果关系。

D.第⑤段加点的“最基本”一词删掉后,不影响观点的准确表述。

3.下列事实论据放在原文中哪一处最恰当

球王贝利少年吸烟时,被父亲发现,但父亲没打骂孩子,而是好朋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要是父亲狠狠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1.B 2.B 3.C 【解析】 试题分析: 1.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在标题或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本题抓住文题“不能没有家”阅读文章,作者反复得到“家庭教育”,据此可以判断本文的集结点是B句。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本题考查对文意内容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各项语句,抓住表述的要点,梳理文章内容,一一比较,用反选排除法判断正误,A错,第①段,是类比,不是比喻;以错,第④段与②③段是递进关系;D错,“最基本”是强调不可缺少,删去影响观点的表达。答案为B。 【考点定位】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仔细阅读全文,了解ABCD几处的作者表达的分论点,再阅读材料,从论点与论据的相关性业判断。所示论据中“由此可见,家人对孩子的尊重和开导,对于他的成长,以及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与第四段中所说“家庭给人的温暖和关爱相伴终身”内容是相同的,所以此论据应该放在C处。 【考点定位】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新闻的特点是内容真实,迅速及时,语言简明。

B.到家老子认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C.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有四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和总分顺序。

D.寓言是从神话脱胎而来的一种文学样式,如《秋水》《愚公移山》这两则寓言就颇有神话的味道。

 

查看答案

下面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嫡称为“左迁”。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③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④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A.②③④①

B.③④②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智慧桂林”城市免费WIFI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我市将通过实施老城区特色街区改造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成语有误的一项是(  

A.这片花海呀,惊艳了春光,让人故步自封

B.央视《“歌从漓江来”2016端午特别节目》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C.烟雾缭绕,龙脊与村寨若隐若现,如同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D.他说起那年的苦难,轻声细语,仿佛在说一件平常的事,却让听者潸然泪下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笨拙  悖谬  不言而喻  一劳永逸

B.愤慨  隘口  痛心疾首  稍纵即逝

C.眷顾  蹒跚  兴致勃勃  无动于衷

D.鳞峋  谩骂  死心塌地  水泄不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