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

文言文阅读

伤仲永(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世耕(属于)                           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B.父其然也(认为……有利)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团结宗族)

C.日仲永环谒于邑人(通“攀”,牵,引)    材人远矣

D.不能称前时之闻(称赞)                   受之天也(他)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七年,还自扬州

②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神童’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最终“泯然众人”的故事,揭示了后天教育对于人的成才的重要性。

B.全文叙事简约,如第二段中的一“闻”一“见”一“问”,寥寥数语,即交代了方仲永的才能变化的几个阶段。

C.善用对比,是本文写作的一大特色,全文主要通过“材人”与“众人”的对比,突出了“不受之人”的严重后果。

D.作者在叙事中流露出对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哀伤和惋惜,进而借事说理,提出了对世人的告诫与警醒。

4.结合仲永由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习条件与学有所成的关系的认识。

 

1.D 2. ①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 ②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3.C 4.示例:人们的智力发展存在着某些差异,学习的条件也各有优劣,但这些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教育,个人的主观努力,需要个人持续不断的学习。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比较判断正误。D.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D错,故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第一句要注意“自”解释为“从”;第二句要注意“固”解释为“本来”;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此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疏通文文,把握文章内容。根据选项,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判断,C中不是运用对比。C错,故选C。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疏通全文,把握文章内容,理解仲永由于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的原因,联系自身的学习实际,谈谈认识,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翻译】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古诗词鉴赏

木兰诗(节选)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选文中“理云鬓”和“贴花黄”是当窗对镜来做的这种用法叫      填修辞名称在古代诗歌中是常见的,如:“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也是如此用法。

2.结合全诗品味结尾四句。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安宁。近年来,全国国地寻找“最美家庭”的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全国妇联评选出全国“最美家庭”,重庆也评选出“最美十大家庭”。请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广西南宁的王芳20多年精心照顾脑瘫的女儿,用至诚的母爱给予女儿最贴心的陪护,使女儿得以康复。多年来她和丈夫李绿江一起坚持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他们创办的民间慈善机构——“安琪之家”,至今已为5000多位脑瘫儿童提供了康复教育服务。由此王芳家庭获得2015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材料二:“传家忠和孝,兴家文和德,持家勤和俭,安家让和忍,守家遵法度,败家酒和赌……”这是2014年“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获得者杨兴明家传承了百年的家训。这一家训,让五世同堂的大家庭拥有了长久的和谐与幸福。杨兴明家住武隆羊角镇石床村,他当年已90岁高龄,共有120余名子孙后人,他家凡是年满12周岁的后生必须熟背家训,其“齐家立德”的家规在当地成为美谈。

材料三:涪陵区的陈朝晖出生于书香文化世家,他甘于清贫,追求精神文化,读书、藏书、品书,建立起了一个丰富的精神家园。十多年,藏书6万余册,藏书的种类、数量和价值,在私人藏书界都享有盛誉。他还修复整理古籍3万余本,在古籍文化的收藏方面,已经超过了中国西南各省市的大多数官方图书馆。陈朝晖用自己对读书和传统文化的爱好,影响着家庭,影响着周边的人。他的家庭因此获得2014年“重庆最美十大家庭”称号。

1.【发现“最美”】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探究以下两个最美家庭的特色。

王芳家庭,美在               

杨兴明家庭,美在               

2.【分享“最美”】

你所在学校准备在本周五下午三点举行“大手牵小手,共建书香家庭”主题活动,你作为学校代表将电话邀请陈朝晖来校作一次报告,请你用得体的语言邀请他。

3.【弘扬“最美”】

重庆市妇联将杨兴明家的老宅确立为“家风教育基地”,请你为这一基地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有感召力,20字以内)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外祖母接过我的钱,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这段文字选自传体小说                ,文中的“我”名字叫                。因母亲患                病逝后“我”无依无靠,只得再次投靠外祖母“我的钱”是我                换来的钱。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际见来烟,               

                影入平羌江水流

③《木兰诗》中描写木兰艰苦战斗生活的一个画面的句子是:                               

④请写出古诗词中富含哲理的完整的两句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学生之所以喜欢网络文学作品的原因,是因为这些作品不仅表现手法自由活泼,而且思想感情丰富细腻。

B.有学者认为,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将国学经典通俗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研究传统文化。

C.近200年来,地球的森林已有三分之一左右被采伐和毁掉,尤其在近50年,部分地区森林减少了一倍。

D我们要养成爱读书,特别是读经典,读名著,让书香飘满我们的生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