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世界美食文化的大餐桌上,有一种面食简单而平常,却风靡已久,这就是面条。
②若问面条的问世时间,科学的定论为时尚早。有资料记载,1991年,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一处两千年前的墓葬里,发现器皿中盛有又细又长的食物。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面条。墓葬的主人是早在2500年前就定居在新疆的古欧洲人,他们可能是最早制作面条的先人。
③面条横跨亚欧,它的普及与商贸密切相关。我国宋代的开封曾有“面条天堂”的美誉,这与其繁华开放的国际商贸大都会的地位不无关系。有文字记载,当时阿拉伯商队长途跋涉穿越丝绸之路来到开封经商,能够保存6个月的干面条就是他们最喜爱的食品。在经商途中,他们将干面条技术传播到了其他国家。后来,面条又以开封为起点,传播到蒙古、韩国、日本等国。商贸的繁荣客观上促进了面条的普及推广。
④传说中世纪初期,阿拉伯人征服了意大利的西西里,于是阿拉伯面条就随着伊斯兰文化传入西西里,促成了意大利面的诞生。20世纪60年代,一批西藏喇嘛为传播中国文化来到不丹,不久,不丹人的餐桌上出现了一种新的面食——“面迟”。有学者认为“面迟”是对中文词语“面条”的异读,也是两国文化交融的见证。可见,面条的发展与不同地域的文化融合有关。
⑤面条细长易煮,可干食,可汤食,适合东西方不同的烹饪方法,因而能够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青睐,成为人见人爱的美食。如今,全球50亿人口每年消费约100亿块现代版干面条——方便面,如果用这些方便面来搭建埃菲尔铁塔,结果会怎么样呢?这些方便面足以搭建327座埃菲铁塔!
⑥在面条普及和发展的过程中,人们赋予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仅以亚洲为例:在日本,人们在农历七月初七吃素面象征着好运连连。在泰国,人们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象征着喜事不绝。在我们中国,生日吃面条的传统绵延千年,它象征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细长的面条蕴含着人们对好运绵长、幸福持久的殷切希望。
⑦一碗小小的面条丰富着我们的饮食文化。它是一种“美味粘合剂”,内有不同寻常的意义。面条记录着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它在不同地域间传递文化,连接起全世界。
1.面条的普及与发展有哪些原因?请概括出三点。
2. 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本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最早的面条出现在新疆。
B.阿拉伯人是最早发明干面条的。
C.全球年消费方便面100亿块左右。
D.人们经常在欢庆的日子里吃面条。
有京朝官将出仕于外者,往别其师。师曰:“外官不易为,宜慎之。”其人曰:“某备有高帽一百适人辄送其一当不至有所龃龉①。”师怒曰:“吾辈食朝廷俸禄,为社稷分忧,当直道事人②,何须如此!”其人曰:“天下不喜戴高帽如吾师者,能有几人欤?”师颔其首③曰:“汝言亦不为无见。”其人出,语人曰:“吾高帽一百,今止存九十九矣。”
【注】
①龃龉:上下牙齿不齐。比喻意见不合,产生矛盾。
②直道:正直的方式。事:对待。
③颔其首:点其头。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
①仕于外( )
②宜慎之( )
③语人曰( )
④今止存( )
2.请用“/”给文中划线句正确断句,仅需断两处。
某 备 有 高 帽 一 百 适 人 辄 送 其 一 当 不 至 有 所 龃 龉。
3.选出与“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中的“为”用法相同的一项 ( )
A.外官不易为
B.为社稷分忧
C.不为无见
D.以虫蚁为兽
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阅读与赏析
九日寄子约①
【明】 皇甫汸
漫有登高兴,兼当望远何? 对花惊白发,见雁忆黄河②。
乱后书来少,霜前木落多。不堪羁宦③日,同是阻干戈。
【注】①子约,即皇甫濂,作者之弟。 ②黄河:代指故乡。 ③羁宦 :离家在外地做官。
1.从首联 、 等词语中,可判断标题里的“九日”是指 节。
2.本诗蕴含着诗人哪些丰富的情感?请作赏析。
根据名著内容填空:
《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 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 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 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
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③满目疮痍的圆明园,让我们看到了专制与腐败必然带来的积贫积弱
④只有以史为鉴,人类才能安详地生活在地球家园
⑤黑暗阴森的奥斯威辛集中营,让我们看到了傲慢与偏见给世界各民族带来的灾难
A.④③①⑤②
B.③②⑤①④
C.③①⑤②④
D.④⑤①③②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为纪念“百一楼”的落成,向社会广发“英雄帖”,为该楼征集楹联。
B.王铭同学生长在锡剧之家,锡剧对王铭一点都不陌生。
C.大家去郊游时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意外事故。
D.即使日本政府一再美化侵略行径,但是不能掩盖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