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许多高校报到处,由父母陪伴并...

下面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许多高校报到处,由父母陪伴并办理入学手续、本人无动于衷,已成为一道特殊的“景致”。

B.我站在山西大同的平型关主战场乔沟纪念碑旁义愤填膺地呼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C.这个司机酒驾闯红灯,终于落得个人仰马翻的下场。

D.这两个十三四岁的男孩,极富阳光,已值豆蔻年华

 

B 【解析】 试题分析: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A项:“无动于衷”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C项:“人仰马翻” 人马被打得仰翻在地。形容被打得惨败。也比喻乱得一塌糊涂,不可收拾。D项:“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皆不符合句意;B项:“义愤填膺” 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符合句意,故答案为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广袤无垠    油光可签     樯倾楫摧   文绉绉

B悄怆幽邃     合辙押韵    一视同仁    迁徒

C藏污纳垢     苍海桑田  囊萤映雪    馈赠

D五彩斑斓     龙吟凤哕     郁郁寡欢    宫阙

 

查看答案

下面各组词语加横线字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不xùn    quán            短叹

Bqìng  tāng    què       互相(xuān)邈

Cshěn  móu    xiàn      浩浩汤(shāng

D     méi            沙之鸟

 

查看答案

默写

(1)文人墨客总会留下不少文学精品,阅读她,你就能穿越时空,近距离感受诗中情趣。

在《过零丁洋》中敬仰“人生自古谁无死?             ”的忠诚;在《赤壁》中感                ,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哲理;在《无题》中领悟“春蚕到死丝方尽,                ”的执着;在《相见欢》中我们触摸“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的哀痛;在范仲淹的《苏幕遮》中品尝“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             ”的乡愁;在《行路难》中感受“                    ,拔剑四顾心茫然的苦闷;在《登飞来峰》中觅得“不畏浮云遮望眼,             ”的境界……畅游于诗词歌赋中,时间空间都为零距离。

(2)                   ,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3)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想到《马说》中的一句是:                                          

(4)《送东阳马生序》中总结宋濂求学生涯的句子是:                

 

查看答案

作文

请你以“            ,我的最爱”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1)请将作文题目补充完整;

(2)字数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天下最美读书声

刘毓琪

①在世间诸多声音中,读书声是最能打动、感染我的。

②真挚的读书声是人与书的共鸣,人与人的共鸣,它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记忆中难忘六年级的那一堂语文课。忙碌的毕业考试季,连窗边的玉兰花,都染上了淡淡的惆怅忧郁的橘黄色。读的书是朱自清的《匆匆》。老师深情的讲解,使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迷惘和感伤放大了,具体地呈现在我们眼前,映在了我们明澈的眼睛里。接下来同学们读“燕子去了还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还有再青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一阵电流击中了我小小的心灵,身体不禁颤动起来,读书声中便带上了酸楚的哭腔。周围老师和同学的眼睛,无一不蒙上了一层薄雾。那读书声让我记忆犹新,我们的感情在这读书声中升华共鸣,我们的思想在这读书声中交汇激荡。以合适的节奏、合适的语调把文字读给自己的心灵。大家一瞬间明白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再见了,我们的小学时光;再见了,我的同窗与恩师!我们在读书声中,完成了一次集体的成长,完成了一次凄婉的道别。

③读书声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和追求。而这种渴望和追求,不是饥饿、艰辛、贫困、偏见可以打败的。2008年的那场大地的震颤给汶川带来了灭顶之灾,但在随后艰难重建的那个难捱的冬季,还是在汶川,一个小女孩的读书声,打动了记者,打动了拍客,打动了广大网友,打动了我。女孩衣衫褴褛,背着她的弟弟,手中握着破烂得看不出书形的课本,大声朗读着。是的,她打满补丁的“棉袄”在寒冷冬季根本不能御寒,她干瘪瘦弱的身躯在寒风中微微摇摆着,她手上已经溃烂发紫的冻疮触目惊心,她坐在建筑材料堆积的工地上。但小女孩倔强的眼神闪闪发光,读书时嘴角上扬,我能听到她动人的读书声,清脆、愉悦、坚定,充满希望!是的,有读书声处便有希望,有读书声的人便有不屈于困苦现实的心。

④情蕴于中而声发乎外的读书往往最能打动人。一次偶然翻阅梁实秋先生的书,他在文中回忆自己在清华大学就读时聆听梁启超先生的读书。循着梁实秋先生朴实的文笔,我穿越到了1921年,梁启超先生应邀作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表现的情感》。“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梁启超号“任公”)。我记得他开头读了一首古诗,《箜篌引》: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

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那一段,他悲从衷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巾了!”翻开梁任公先生的《饮冰室文集》,翻开“百日维新”时梁任公先生的履历,我完成了穿越梁任公先生哪里是在读书?!分明是在凭吊!那个渡河而死的“公”分明就是慷慨赴义的他的战友谭嗣同——那个“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十六字,字字啼血,声声泣泪!

⑤读书声,是追求进步、充实生命、升华灵魂的伟大精神。它不会被苛政所压倒,不会被迫害所磨灭。在神力压倒一切科学的教皇时代,我们听到了伽利略的读书声;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文化蛮荒岁月,我们听到了儒者的读书声;当赛德克·巴莱挥舞着原始的戈矛冲向殖民者的时候,我们听到了高山族先辈们咿唔的读书声;在文化大革命鄙夷知识的年代,我们听到了牛棚中的读书声。总有这么一群群人,总有这么一股股劲儿,冒着死亡的危险站出来,在读书声中追求真理,澄澈了高贵的灵魂,升华了生命的价值。琅琅的读书声是他们激昂的反抗,是他们智慧的诉说,是他们追求真理的决心!是的,我听到了,那惊涛拍岸般的读书声,传递出的是社会的良心,民众的心声,进步的方向。

⑥天下最美读书声!不管是垂髫之年还是两鬓斑白,不管是声线优美还是五音不全,不管是秦腔楚韵还是吴侬软语,只要你真挚地去读书,这读书声就是最美的天籁!

1.文章重点详写了哪几个美丽的读书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2.文中第段中的划直线句属于什么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

3.从修辞的角度,请对第②段中划波浪线句进行赏析。

4.通读第④段,体会本段中的“穿越”二字的含义,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自己完成了“穿越”,请分条陈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