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下面的小题。
海啸
①海啸,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啸所掀起的狂涛巨澜,是破坏力极强的水文气象灾难,如不及时躲避,人们很难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海啸可分为自然型与人为型两类。自然型海啸又可分为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与火山爆发、地震、水下地陷(也称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啸。海啸大多来自海底地震,有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其震源深度在20公里以上,里氏震级达6.5级以上。在现代,水下核试验也常常会造成一种人为的海啸。如二战结束不久,美国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岛开始长达20多年的核试验,其中一次水下氢弹爆炸试验引发的海啸,中心部位的巨浪高达60多米,之后15米高的大浪横扫海面,不少正在附近航行的舰船被巨浪掀翻;海啸浪传到几百公里以外,浪高仍在5米以上,造成沿岸不少小船倾覆。
③海啸是一种频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间的重力长波。海啸浪的波长达几十公里至几百公里,周期范围比较大,为2-200分钟,因此海啸发生时,往往第一个浪头涌来时,海面上升了,过了一段时间,潮水出现回降,又过了一段时间,第二个浪头涌来。海啸常见的周期为40分钟以内。据科学家推算,当大洋深度为4000米时所发生的海啸,其大浪的周期为40分钟。海啸波的传播速度为713公里/小时,波长为475公里。海啸震源的水面最初升高幅度为1-2米。因此,海啸在深海大洋传播时,由于波高与波长之比很小,周期较长,往往一时难以察觉到。只有快接近岸时,才会形成有破坏力的巨浪。因而,有经验的船长在遇到海啸时,都会把船迅速驶离海岸,离岸越远越好。
④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上发生海啸最多的地区,占80%。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啸的集中发生区域。就全球而言,海啸主要出现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岛和阿留申群岛沿岸。我国虽然是一个多地震国家,但海啸却不多见。近两年来,中国沿海有确切记录的地震海啸为数很少。
1.从第③段分析,海啸具有哪些特征?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阅读《伤仲永》,完成文后小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1.解释加横线的字。
(1)稍稍宾客其父 (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 (4)泯然众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3.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用原文的句子)
语言运用
(1)根据拼音正确地填写汉字。
我站在高山之diān( ),望眼前由一朵朵色彩bānlán( )的鲜花cuán( )成的花海,不由得心旷神怡。
(2)请选择两个词语写一段话。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花枝招展 澎湃 崎岖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 ,云从窗里出。(吴均《山中杂诗》)
(3)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5) ,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6)《木兰诗》中写出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
, , , 。
(7)成语“扑朔迷离”源于《木兰诗》中“ , ”一句诗文。
作文。
总有一些事、一些人让我们无法忘怀:或许只是一声轻轻的问候,就在自己的心头荡起了层层涟漪;也许只是琐屑到举手之劳,似乎不值一提,但走过多少个日子,依然温馨满怀……。请以“那一次,让我铭记”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要求:①立意正确,中心突出;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
(1)祗: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食者马:____________________
(3)策之: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其道: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文中描写“食马者”“不知马”具体表现的语句,并说明其所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5.文中“呜呼”一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