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

根据要求作文。

生活中,总会碰上形形色色的人,总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某一天或者某一刻,一个细微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一次意外的相遇,都会在不经意间荡起你心中的涟漪,激起你生命的震撼。那可能是一种温暖绵软的感觉,你可能会舌尖甜甜,嘴角翘翘,忍不住想笑;也可能是一种略微潮湿的感觉,伴着一丝酸涩或刺痛,难以自抑地想哭。

请以“瞬间”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要写出自己的经历和感受;②文章不少于600字;③书写认真;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例文: 瞬间 或许我们这一代都生活得太幸福,所以不曾拥有太多生活给予的考验,也不曾有过太多对生命的思考。然而生活,它有着许多未曾发现与铭记的绚丽,比如说——那一个瞬间的笑容。 我在路灯下漫步,享受着繁华都市的夜景。这时迎面走来一个乞丐,她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满脸的皱纹,头发花白,弓着身子,正用乞求的目光看着我。她口中喃喃着,我不知道她说着什么,但她的确给人一种凄惨可怜的感觉,而我也对她充满怜悯与同情。 她伸碗过来,我看见那只瓷碗里有许多面值不一的硬币。在我摸口袋的那一刻,我忽而会心一笑。 我并没有给她钱,而是将一颗牛奶糖递到她手中。我为自己的举动意外,同时我也发现老太太也有些意外。但她笑了,笑得很美丽。 我也笑了,我的笑,是因为我的心弦在那一瞬间被一阵莫名的感动所触动,而她的笑——让我想了许多。 她的笑,有着对我的感谢,那是她对我的感谢,那是她对一个陌生人给予帮助后的回应。或许微笑是她已经习惯了的动作,但那次的微笑决不是。她会给无数的施舍给她的陌生人报以无数次的微笑,她会无数次地重复着这样的过程,但那些过程里似乎已经没有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容。 而我,在她无数次麻木表情的背后,却看到了她真正发自内心的笑。我看到了,看到了她接过那颗牛奶糖之后一瞬间的惊讶与那似乎不自然的笑。因为,因为她收到了意料之外的施舍。不,那颗牛奶糖已不再是施舍,那是一种尊重,一份理解。她的笑容所包含的,已不止是感谢。在那一刻,我似乎也依稀地体会到——她的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尊。或许像这样处在社会底层的人,有着更深藏的尊严。在那一次,她的自尊得到了理解,所以她笑了,笑得美丽动人,那是发自肺腑的笑,而更重要的是,是精神上的寄托。 我忽然间感悟了,人与人之间不正是需要的这一点点的理解、关怀和尊重吗? 很快,她离去了,看着她的背影,我似乎也看见她依然在笑——嘴里含着那颗幸福的牛奶糖。 这一偶遇已过去很久了,我已忘却了老太太的脸庞,唯一记得的,是那瞬间绽放的笑容。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为命题作文,瞬间:就是很快、一刹那;惊鸿一瞥,就那么一瞬间,一道彩虹,可能使我们感悟出生命的多姿多彩;一场大雪,可能使我们感悟出大自然的纯洁;一个海浪,可能使我们感悟出高尚心灵的纯净;一个善举,可能使我们感悟人性之善;一次挫折,可能使我们感悟成功之不易;一次成功,可能使我们感悟奋斗的快乐。感悟:没有限制,天、地、人、物,世间极小的一眼、一事都有可能使我们感悟,使我们感悟出生活的智慧、人生的哲理、人间的真善美、做人的道德良知…… 本题要求写记叙文,以记叙一个完整事件为好,写清楚这个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局,具体展示瞬间,看到了什么、因此而感悟到了什么等等。能不能写几个简要的事例呢?当然可以。但要考虑能否将一个事例写得既完整又扼要,而这些事例又应有内在的一致性,要考虑自己驾驭题材和语言的功底如何,能否做到“形散而神不散”。文章以记叙为主,适当插入必要的抒情、议论,要有使主旨得以深化的哲理警句。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近日,在南京地铁1号线上,有一对年轻夫妻坐在座位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饮料。此时,巡查的南京市地铁交通设施保护办公室执法人员,正好走到这对夫妻身边。地铁车厢内禁止饮食,执法人员现场向他们开出了一张警告的罚单。这对夫妻也非常配合,在执法人员的帮助下学习了《南京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上的相关内容。之后,南京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政工办副主任施大江将这条消息发上微博,并提醒乘客:地铁内不仅禁食,而且还禁饮

地铁禁食又禁饮,你同意吗?请你写一段话,表明自己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字数1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原谅

尤今

①在上海的一家餐馆里。

②负责为我们上菜的那位女侍,年轻得像是树上的一片嫩叶。

③她捧上蒸鱼时,盘子倾斜。腥膻的鱼汁鲁鲁莽莽地直淋而下,泼洒在我搁置于椅子上的皮包上!我本能地跳了起来,阴霾的脸,变成欲雨的天。

④可是,我还没有发作,我亲爱的女儿便以旋风般的速度站了起来,快步走到女侍身旁,露出了极为温柔的笑脸,拍了拍她的肩膀,说:“不碍事,没关系。”女侍如受惊的小犬,手足无措地看着我的皮包,嗫嚅地说:“我,我去拿抹布来……”万万没想到,女儿居然说道:“没事,回家洗洗就干净了。你去做事吧,真的没关系的,不必放在心上。”女儿的口气是那么的柔和,倒好似做错事的人是她。

⑤我瞪着女儿,觉得自己像一只气球,气装得过满,要爆炸却又爆不了,不免辛苦。

⑥女儿平静地看着我,在餐馆明亮的灯光下,我清清楚楚地看到,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得泪光。

⑦当天晚上,返回旅馆之后,母女俩齐齐躺在床上,她这才亮出了葫芦里所卖的药。

⑧负笈伦敦三年,为了训练她的独立性,我先生在大学的假期里不让她回家,我们要她自行策划背包旅行,也希望她在英国试试兼职打工的滋味。活泼外向的女儿,在家里十指不沾阳春水。粗工细活都轮不到她,然而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英国,却选择当女侍来体验生活。

⑨第一天上工,便闯了祸。

⑩她被分配到厨房去清洗酒杯,那些透亮细致的高脚酒杯,一只只薄如蝉翼,只要力道稍稍重一点,便会分崩离析,化成一堆晶亮的碎片。女儿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好不容易将那一大堆好似一辈子也洗不完的酒杯洗干净了,正松了一口气时,没有想到身子一歪,一个踉跄,撞倒了杯子,杯子应声倒地,“哐啷、哐啷”连续不断的一串串清脆响声过后,酒杯全化成了地上闪闪烁烁的玻璃碎片。

“妈妈,那一刻,我真有堕入地狱的感觉。”女儿的声音还残存着些许惊悸,“可是,您知道领班有什么反应吗?她不慌不忙地走过来,搂住了我。说:亲爱的,你没事吧?接着,又转过头去吩咐其他员工:赶快把碎片打扫干净吧!对我,她连一字半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又有一次,女儿在倒酒时,不小心把鲜红如血的葡萄酒倒在顾客乳白色的衣裙上,好似刻过来安慰女儿,说:“没关系,酒渍嘛,不难洗。”说着,站起来,轻轻拍拍女儿的肩膀,便静悄悄地走进了洗手间,不张扬,更不叫嚣,把眼前这只惊弓之鸟安抚成梁上的小燕子。

女儿的声音,充满了感情:“妈妈,既然别人能原谅我的过失,您就把其他犯错的人当成是您的女儿,原谅她们吧!”此刻,在这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1.本文写了三件有关“原谅”的事,请分别加以概括。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六段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下面两句话中“女儿”和 “我”流泪的原因各是什么。

(1)她大大的眸子里,竟然镀着一层薄薄得泪光。

(2)此刻,在这静谧的夜里,我眼眶全湿。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节选)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从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看,昆虫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亿万年前,裸子植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时候,昆虫还不多。花色素淡,传粉授精,依靠风力,全部是风媒花。后来出现了被子植物,昆虫也繁生起来。被子植物的花有了花被,更分化为萼和花冠(花被和花冠通称花瓣)。花瓣不再是绿色,而是比较显眼的黄色、白色或其他颜色。形状也大了,有的生有蜜腺,分泌蜜汁,有的散发芳香,这就成为虫媒花。“蜂争粉蕊蝶分香”,昆虫给花完成传粉授精的任务。

1.本段的说明重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最后引用唐代诗人温庭筠的一句诗,你认为有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王凝之妻

凝之①妻谢氏,字道韫,安西将军奕之女也。聪识有才辩。叔父安②内集,俄而雪骤下,安曰:“何所似也?”安兄子朗曰:“散盐空中差可拟。”道韫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

凝之弟献之尝与宾客谈议,词理将屈,道韫遣婢白献之曰:“欲为小郎解围。”乃施青绫步鄣③自蔽,申献之前议,客不能屈。

遭孙恩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乃不害涛。

【注释】①凝之: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②安:指谢安。  ③步鄣: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障。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

1)叔父安内集                          2遭孙恩之难             __

3杀数人                    _         (4为之改                  

2.下列每组加横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                        贼又欲害

B.外孙刘涛时年数岁              真不知马也

C.密布字印                      施青绫步鄣自蔽

D.小郎解围                    盖简桃核修狭者

3.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划线的句子。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4.从上文中可以看出谢道韫是怎样的一个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

《送春》王令(宋)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1.诗歌描写的是     时节,诗中的哪些景致表现了这个时节的特点?

2.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