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十余岁,僧募金重修(    

数小舟,曳铁钯(            

于沙上(          

④沿河求之,不亦乎?(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4.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水中” 、“顺流下矣” ;讲学家判断其在        ,理由是        ;老水兵则判断其在        ,是因为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5.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经过 划船 埋没 颠,通“癫”,疯狂 3. (1)这又不是木头,怎么会被潮水带走呢? (2)然而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多了,难道可以只根据常理来猜测判断吗? 4.“湮于沙下,渐沉渐深” “石性坚重,沙性松浮” “上流”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5.遇事不能主观推论,要实事求是,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 【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阅”经过。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此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1)是反问句。(2)句中重点词有: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臆断,主观地判断。欤:表反问的句末语气词。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结合文段,用原文回答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此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其实文章的主旨文中已经有所揭示,只要找出主旨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即可。文中的主旨句是“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用自己的话概括就是: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心灵的平等》。完成第后面小题

心灵的平等

张鸣跃

①我的幼儿园刚建起,总共才收了7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名叫岁娃,男孩,6岁,没爸爸了,他妈妈带着他进城打工,活儿是找到了,但找到的活儿不能带着孩子干,把孩子留在租来的房里又不放心,曾来问过我几次托儿的价钱,最后我起了同情心破例半价收下了他。

②岁娃和别的孩子明显地不一样,别的孩子娇贵伶俐,会乖会闹会撒娇,他像个小叫花子,洗不净的脏手脏脸,极不合群。才两天,我就觉得他是个大问题了,头也不抬,不和别的孩子坐一起,不和别的孩子玩,怎么哄都哄不动他,怎么逗也不行,一句话也不说。

③我灵机一动,就引导孩子们:小朋友都要从小有爱心,要关心别的小朋友,比如我们的小朋友岁娃,他家很穷,他的妈妈没钱给他买好衣服好吃的……我正说着,6个小机灵便抢着说话了:“阿姨我给他糖吃!”“阿姨我给他我的娃娃!”“阿姨我让我妈妈给他买好衣服!”“阿姨我没笑过他!”……我很感动,也为自己这种教育方法产生的效果感到得意;但再看一边坐着的岁娃时,我吓了一跳:他正抬起头来瞪我,我发现他一双大眼里也有别的孩子没有的东西,一股野气,甚至还有仇气,他紧咬嘴唇瞪着我,就像要打架时的那样子!我吓了一跳,过去问他怎么了,不料他怪叫一声,推了我一把,扭头就跑出去了。我追出来,看见岁娃已到门口,犹豫着,勾头咬唇,随时要跑出去的样子。

④孩子们不敢再理他,都看着我。我做出笑脸,让岁娃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他一声不吭,坐在一边看天。我不敢再管他,就和孩子们玩在一起,不时对他笑一笑,思量着怎样才能让他入群,很发愁。

⑤玩了一会儿,一个女孩突然指着树上挂着的一串气球笑喊:“哇!谁能把那气球拿下来呀?”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吐舌头摇头。树不大,树干不高,但这些城里小宝贝们根本就没爬过树,都不敢。我心里一动,就看着岁娃笑说:“谁能取下来,谁就是我们中间最勇敢的!”还特意把“我们”两个字拉长了音调。岁娃果然走过来了,大声说:“我能!”我笑说:“谢谢你!好孩子!”

⑥岁娃高兴极了,跑过去就爬,猴子似的,嗤溜嗤溜就上去了,将气球丢下来,嗤溜嗤溜就下来了。朝我昂着头,嘻嘻笑!我惊喜万分,亲他,夸他,别的孩子也又蹦又跳地喝彩,他手舞足蹈像个“孩子王”,孩子们都围了他,很快就玩在一起了。

⑦是我错了。我自以为是的“爱心”原来是一架倾斜的天平,从一开始就忽视了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

1.结合③④⑤段文字,概括“岁娃”和别的孩子在行为表现方面有哪些“明显地不一样”。

2. 第⑥段“朝我昂着头,嘻嘻笑!”一句写出了岁娃此刻的什么样的心理?

3.结合全文内容,回答第⑦段中“自以为是的‘爱心’”和“内心深处的需求”各指什么。

(1)“自以为是的‘爱心’”指                       

(2)“内心深处的需求”指                       

4.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你喜欢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紫藤萝瀑布》,完成后面小题

①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③“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④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1.第一段第一句这么写是否有煞风景(令人扫兴)?为什么?

2.找出文中划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3.文中“我凑上去,想摘一朵”流露出“我”的什么情感?

4.从第四段的写景状物中,你获得了哪些有助于写作的信息?至少列出两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泊秦淮》,完成后边题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这首诗首句描写了                             四种景物,营造了凄冷、迷蒙的氛围。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故事《蚂蚁和蝉》,完成后边题目。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1)这个故事选自名著《                》,产自古希腊。

(2)写出这个故事所寄寓的道理。

 

查看答案

古今诗文填空。

(1)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何其芳《秋天》)

(2)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它生长着。(朱自清《春》)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5)朱熹《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6)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李白用诗句“                       ”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

(7)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的深刻含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