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用了夹叙夹议的方法,记述了闻一多先生的事迹,表现出他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赞扬了他为国家、为民主的献身精神。
B.《邓稼先》一文是作者带着传统意识、全球视野、历史眼光、民族感情写作成的。
C.《音乐巨人贝多芬》通过作者与贝多芬的一次见面来表现贝多芬在音乐上的巨大造诣。
D.《未选择的路》重点写自己选择了很少留下旅人足迹的路,表现自己不随波逐流的独立人格。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这场有赌球性质的比赛无不让有良知的球迷们义愤填膺,扼腕长叹。
B.南宫山集奇、险、野、秀、幽于一身,千姿百态、奇趣横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科考价值。
C.他关注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一反既往地对生活保持新奇感。
D.邵逸夫被尊称为娱乐教父和慈善家,在他跨世纪的传奇人生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群蚁排衙 鞠躬尽粹 疏疏朗朗 锋芒必露
一拍既合 知恩图报 荒草凄凄 人迹罕至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tǎng) 澄澈(chéng) 滴沥(lì) 锲而不舍(qiè)
B.祈祷 (qĭ) 元勋(xūn) 哺育(bǔ) 迥乎不同(jiǒng)
C.白皙(xī) 泛滥 (làn) 屏障(píng) 钦佩不已(qīng)
D.踌躇(zhù) 重荷(hè) 阻抑(yì) 妇孺皆知(rú)
根据要求作文。
回首岁月,品味生活,童年的快乐多了一份色彩,妈妈的唠叨多了一份温馨,老师的批评多了一份关爱……这一切伴随着我们茁壮成长,请用文字把难忘的一件事或对你有启发教育意义的一件事记录下来,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要求:
①文章以记述为主,可以兼用多种表达方式;
②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③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餐桌上的谜底
①小时候,每晚入黑的时候,我总要瞅准时机,站在自家门口,闻对门邻居餐桌上飘出的肉香。那时我家半个月才吃一次肉,我实在是太谗了。
②每次,闻着邻居家飘出的肉香,我会身不由己地移动脚步,一步一步地 (挪、走、跑)到邻居家门边。
③有一天,我终于问妈妈:“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
④妈妈没有回答我。一个星期天,妈妈喊上我,问:“你今晚想不想吃肉?”我说:“想!做梦都想。”妈妈说:“好吧,你跟我去。”
⑤妈妈带我到一家建筑工地,向工头要了一截土方,工头在土方上画了白灰线,挖完线内的土方,给工钱20元。妈妈说:“挖吧,挖完了,今晚就有肉吃了。”
⑥我只挖了一会儿,手就软了,且磨起了泡。妈妈比划着说:“得两元钱了,挖吧,再挖挖就又两元了。”我 (支撑、支持、坚持)了一会儿,终于挖不动了。妈妈说;“你歇一会儿再干。”我就这样干一会儿歇一会儿,而妈妈总是不停地干。我记得那是初秋,天气依然很热,妈妈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这么苦,我甚至不想吃肉了。
⑦一天下来,我们终于把土方挖完了。妈妈从工头那里领了20元钱。我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妈妈背上我,到集市上,问我喜欢吃鱼还是肉,我说都喜欢。
⑧晚上,餐桌上摆了香喷喷的鱼和肉,弟妹们都吃得香极了。妈妈对我说:“孩子,我想你知道邻居餐桌上的谜底了。”
⑨是的,我知道了。
⑩妈妈又对我说:“这叫吃苦,孩子,你知道吗?”面对妈妈,面对餐桌上的鱼和肉,还有吃得正香的弟妹,我哭了。
⑾那年,我11岁。
1.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横线上应分别填入的词语是 、 。
2.①-②段写小时候“我”很谗,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手法?
3.“邻居的餐桌上为什么总有鱼和肉?”面对“我”的提问,妈妈为什么没有直接回答?
4.⑨段写道:“是的,我知道了。”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底知道了什么
5.请结合文意简要地写下你对这位母亲的认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