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广大观众的点赞。

B.重庆的山水孕育了勤劳善良的重庆人,也孕育了特有的“耿直”的重庆精神。

C.为了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区,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发出了“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D.为了防止教育“三乱”事件不再发生,市教育局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

 

B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语病修改的能力。语病修改的内容,主要出现在语法、逻辑、和修辞三个方面。常有错误为搭配不当、自相矛盾、结构混乱、成分残缺等。该题选项A.“眼花缭乱”“歌声”搭配不当;选项C.句子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上“的号召”;选项D.“防止”与“不”把句意表达反了,应删掉其一。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

A.这里产的蜜橘,每个只有四五十克重

B站在离浮雕十二三米的地方,就能将上面的人物看得清清楚楚

(1)A句中的“四五十克”是说蜜橘重,还是说蜜橘轻?

答:_________

(2)B句中的“十二三米”是说距离近,还是说距离远?

答:_______

(3)试将原句加点的部分各改动一个字,使其中数字所表示的轻重、远近与原句意思相反。A句改为:

B句改为: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句中加横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就会变得微不足道;一个很小的爱心,乘以13亿,就会聚成爱的海洋。

B.校园喷泉的设计者别出心裁地以发展作为文化背景,这就比一般的校园喷泉更具历史文化意义。

C.学校水池旁边的那几棵柏树修剪得惟妙惟肖,连叶片的数量都基本相同。

D.每到中午放学时,校园就热闹起来了,食堂里排队打饭的,操场上生龙活虎蹦跳的,三五成群往家赶的……虽然忙碌,但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推(cónɡ)      俗(cānɡ)      重峦叠障      亭台轩榭

B.匀(chènɡ)     井(zǎo)       井然有序      独占骜头

C.帷(wéi)       (sǔn)       巧妙绝伦      胸中丘壑

D.龙(pán)       峋(lín)       因地自宜      雅俗之别

 

查看答案

作文

初升的朝阳,有鲜红的彩霞相伴;奔腾的江河,有厚实的堤岸相伴;争奇斗艳的花儿,有追花的蜜蜂相伴;绮丽的锦缎,有吐丝的春蚕相伴;飞驰的骏马有长风相伴……而我们,有明月清风相伴,有诗书师友相伴,有汗水泪水相伴,更有挫折、成功如影相随……

请以“有        相伴,我成长之路更坚实”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要鲜明;

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现代文

鱼鹰

杨光洲

我说的鱼鹰是人,不是水鸟。

  三十多年前,我刚记事时就听说过鱼鹰。鱼鹰家住卫河边,是卫河中游的钓鱼台、石羊胡同、石榴园、西花园,还是卫河上游的合河村,人们各有各的说法。但是,听过鱼鹰的传奇后,人们的感觉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神!鱼鹰的水里功夫比浪里白条张顺还要神!

  鱼鹰要想过卫河,随时都可以过,无论脚下是否有桥,水里是否有渡船。咋过?他把肥大的裤管撸到大腿根儿,下到河里,半蹲,两条小腿曲成盘,有时还一手端着蒜臼,一手拿着馍,蘸着蒜汁吃着馍,就过河了。到了对岸,放下裤管,竟一点也不湿……有人说鱼鹰的脚掌很宽,脚趾之间有软肉,脚就像蹼一样,划起水来比鸭子还自如……

  鱼鹰瞄鱼的眼力更是了得!他走到河沿,甚至于站在高出河面五六米的大众桥上,一眼就能看到水底的鱼!“这儿,一条‘铁扁担’!”“这儿,一窝‘锅片儿’!”拿抄网的人照着鱼鹰手指的位置一网下去,准有一条五六斤的黑鱼或一窝鲫鱼被捞上来。捕鱼人手忙脚乱地把鱼收拾进渔篓,转身向鱼鹰说“谢”时,鱼鹰的身影已在远处……

然而,鱼鹰并不总是帮着捕鱼人,更多的时候,在鱼与人之间,他偏袒的是鱼。

  河边垂柳嫩黄泛绿时,鱼鹰会在捕鱼人身后唠叨:“少捕点吧,母鱼正甩子哩。现在捕这么多,到夏天没鱼可捕,可别怨我没把话说在前头哇!”

  知了和河里的蛤蟆开始二重唱时,鱼鹰会溜到渔篓旁:“才进夏天呀,鱼还没长起来哩。你瞧,这条还不到四两,让它再长长吧!”也不管捕鱼人是否同意,他一扬手,“扑通”一声,把那条鱼给放生了!

  河堤斜坡上野菊还在风中招蜂引蝶呢,鱼鹰就堵在捕鱼人面前了:“都秋天了,还用网捕鱼?就不怕明年河里没有鱼——给明年留点鱼种吧。”如果人家不听,鱼鹰还死乞白赖着不走:“要不用钓竿钓吧?少钓点,给明年留点想头。别用这么大的网!想一网打尽呀?”

  虽然有一身水中的好功夫,鱼鹰却很少下河捕鱼,家里更是难得吃一次鱼。如果来了客人,客人提出要吃鱼,鱼鹰才会去捕鱼。下河前鱼鹰要问客人想吃什么方法烹制的鱼。客人想吃红烧鱼,鱼鹰拎回来的必是条大鲤鱼。客人想吃熘鱼片,鱼鹰拎回来的定是条黑鱼。客人想喝鲜鱼汤,鱼鹰拎回来的准是一兜鲫鱼片儿。

  鱼鹰捕鱼有个规矩,鲤鱼、黑鱼、鲢鱼这些大鱼,每次只捕一条。至于鲫鱼片儿,则要看喝汤的人数,每人一条,每条不超过半尺长,多一条他也不带上岸。

  有人劝鱼鹰多捕点,鱼鹰就像被人骂了祖宗,恶狠狠地盯着对方:“别想坏了俺的规矩!”

  到我十多岁的时候,卫河水已开始变浑发腥。一到夏天,总有几天卫河得翻河——河底的脏东西沉淀得太多了,天一热,都泛到上面来了。这时,大鱼小鱼都浮到水面上换气,河面上满是一张一合的鱼嘴,用洗脸盆都舀得起鱼来。

  这时,卫河两岸的人们往往全家老小齐上阵,搬网,粘网,抛网,甚至窗纱、蚊帐都派上了用场。一场“全民皆兵”的“歼灭战”打响了,鱼儿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这时,常有一位破衣烂衫蓬头垢面的老汉骑着快散了架的自行车在卫河两岸奔走呼号:“少捕点吧!过两天一下雨,河水不臭了,鱼就不浮头了,留到明年会有更多的鱼给你们捕哇!”小孩子追在他后面喊“鱼疯子鱼疯子”,用碎砖头、小石子掷他,他全然不顾,还是一个劲地呼号。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

  而立之年,我要到千里之外的异乡谋生。此时的卫河已臭不可近。临行时,不知咋的,我忽然想起了卫河,想起了鱼鹰,便问送行的朋友:“你知道鱼鹰吗?”

“知道!老皇历了!你傻不傻?”朋友不屑一顾地说,“卫河里鱼绝种了,咋还会有鱼鹰?鱼鹰早死了!”

——《小小说选刊》

1.简要说明三处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有人说,他就是鱼鹰,已经疯了”,你认为鱼鹰疯了吗?简要说明理由。

3.这篇小说描写人物细腻逼真,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4.你眼中的“鱼鹰”是个什么样的人?

5.从全文看,作者写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