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以“不再犹豫”为题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以外,文体...

以“不再犹豫”为题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存学校。

 

参考例文: 不再犹豫 曾几何时,满怀理想的我们因多少次犹豫,而与理想失之交臂。犹豫就是扳脚绳,不过,不必哀恨,快把它解开。 我还依然清晰记得,那次学校有外籍来宾前来交流。放学时,老师找到我,问我是否可以准备一篇演讲稿。我实在不敢相信自己的实力,心里像装了半瓶子水一样,摇摆不定。最终,老师放弃了对我的期望,选择了他,默默望着老师那失望远去的背影,我的心在放声哭泣。明知自己一直期待着这样的机会,可当它终于到来之时,为何又因犹豫将机会拱手让人?“为什么,我要选择犹豫?”多少次这样默默地问着自己,反醒着。我不比别人差,可是为何犹豫总要抓着我不放,让我失去了多少与理想的亲密接触。 期中考试后,年级里要开一个总结会。班主任找到我和班长说:“总结会上,要有经验交流,我也知道你们比较优秀,能不能写一篇千字的演讲稿,明天交给我。”老师期待的看着我们。“这……我不行吧……我……”没等我说,她先讲了。我望着她那张面露难色的脸,心中不觉就像看见了一面镜子,镜子那头的画面,为何那样的眼熟?那不就是多少次因犹豫而与理想失之交臂的我吗?不!不,我不能再犹豫了!“我可以!”不曾想过自己可以那样坚定。老师高兴的笑了笑向我点了点头。 我的演讲稿通过了年级主任的批阅,成为900多同学中4个代表的一个,会后我又询问了一向对我有偏见的班长。她不好意思的说:“你说的我真觉得比其他三个的好。更让人有收获,不像他们太空了啊。”我自豪极了!后来老师也向我提出,许多同学希望我来担任班长一职,我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解开了“犹豫”这个难缠的扳脚绳,才发现我能行,理想与我愈来愈近了。 “无聊望见了犹豫,达到理想不太易,即使有信心、斗志却抑止,谁能定我停和留,心中志比天更高!不再犹豫,梦想终日达成,找到心底梦想的世界终可见!” 是啊,生活需要不再犹豫。 【解析】 试题分析:(1)“不再犹豫”是一篇命题作文。抓住关键词“不再”,曾经犹豫过,错过了本不应该错过的事情,“不再”标明的是一种态度,用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结合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景,行文立意即可。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永远的蜡梅花

赵畅

最早看到蜡梅花,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有一天,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母亲,晚上家访归来,捧回了一小束绽满黄色花朵的嫩枝。未等母亲介绍,那特别的馨香便扑鼻而至。漾着笑脸,母亲告诉我们:“这种蜡梅花,只有冬天才会绽放。是一位家长从自家庭院树上摘下送我的。快,拿只瓶子盛上水,把这束花插上去,可香上半月哩!”

②在冬季,花儿开得最早的,能形成挺拔孤高风景的,怕要数蜡梅花了。

③那些年里,因为父亲头上戴着右派的帽子,故全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母亲的苦痛、压力则更是可想而知。然而,不知怎的,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总能见母亲嘴角边漾着的笑,原来都是因为有了那一小束蜡梅花。有一年,我在乡下读书,母亲给我来信,说:“今年冬天,学生的家长依然送来了蜡梅花,这花似乎更香了,你回来的话……”母亲的话,竟令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蜡梅花的芬芳。“这花似乎更香了”,身处苦境却仍为蜡梅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不是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呢?

④有一年,突然断了蜡梅花。原来,那位家长的居屋因遭拆迁,终令蜡梅经迁栽而未能存活下来 。是年冬季,少了蜡梅花。

⑤时间犹若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上了高中。说来亦真是凑巧,我在读的学校亦长着一枝蜡梅老树。因为对蜡梅花情有独钟,所以每天经过此树时,我都会情不自已地瞟上几眼。每年到了冬季,我分明觉得学校似乎整天弥漫在氤氲的花香。就连那琅琅的读书声亦一齐儿沉醉了……

⑥而今,每临冬季,母亲总是从街上买回两束蜡梅花 ,一束归自己,另一束则送给我家。每每看到母亲那往瓶子里插蜡梅花的熟稔的动作,我便会油然想及曾经发生的一幕又一幕。而更多时候,我会盯着蜡梅花、闻着蜡梅花作如斯随想 :蜡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芍药的俗艳,她冰肌玉骨、纯洁无瑕。有人说她生性孤傲,但要知道 ,她并没有傲气,有的只是傲骨。这样的花,怕只有灵魂纯洁的人才配欣赏。如果我们能够具蜡梅花的风骨、 蜡梅花的气韵,我们何以不能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⑦虽说物质的蜡梅花只开在冬季,但精神的蜡梅花则始终绽放在我的心头 。世事沧桑,有蜡梅花相伴,每一天定然都是美好的。

1.“每每看到母亲那往瓶子里插蜡梅花的熟稔的动作,我便会油然想及曾经发生的一幕又一幕。”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幕场景。

2.第③段中,母亲为“蜡梅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风貌?

3.第⑥段写牡丹和芍药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永远的蜡梅花”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常存敬畏之心

路来森

(1)我的父亲在世时,每次吃饭,饭桌上小孩子掉了饭粒,他总会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填入口中。他识字不多,但却牢牢地记住了《朱子家训》中的那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亲种田,他最懂得劳动收获的不易。

(2)我想,父亲那种严肃里面,是充满了敬畏的,一种对劳动的敬畏。

(3)父亲不仅敬畏劳动,更敬畏他人。遇到乞丐,他必会施舍;遇到邻里,他必定笑脸相对;遇见老人,他更是以礼待之。他甚至敬畏田野里的一切。他从来不会随便毁坏一棵庄稼,一株草木;更不会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去投击正在鸣唱的鸟儿……或许,在他心中,一切都是平等的。

(4)是的,敬畏,首先是一种平等。

(5)唯有心存平等之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才能存在理解,才能平和地相互对待。小草有小草的生命,花儿有花儿的芬芳,蚂蚁也有蚂蚁的生存资格……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赋予,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若你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那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6)敬畏,还是一种气度。懂得敬畏的人,必定会有一颗谦逊之心。纵是不能海纳百川,至少也懂得包容。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包容自然万物的客观存在。生命如渊,渊深似海,就无所不容。

(7)可是,敬畏,也不能“愚敬”,敬畏还要“诚”,还要“直”。

(8)敬畏,应当以“诚”为先,所谓“诚敬”是也。若只是为了讨好别人、巴结别人,或者为了从别人那儿取得利益而敬,那就是虚伪,甚至狡诈。满脸堆笑,笑里藏刀,是阴险;阴险,是敬畏的敌人。感于别人的品性,感于别人的德行,心悦诚服,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发自内心。然后,以诚惶诚恐的态度对之,方为真正的敬畏。懂得敬畏的人,必定得有一颗朗澈之心。

(9)敬畏别人,还要以“直”待之。“直”是一种对真理的坚持,是一种对正义的坚守。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何也?因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阿谀奉承,不是敬;随声附和,做老好人,也不是敬,此种人,孔子谓之“乡愿”。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意为此种人的“敬畏”,只会导致社会品德的败坏。

(10)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敬畏别人。

⑾他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他们知道后生可畏;他们懂得世间万物生命的平等。他们总是笑容可掬,态度和蔼,温文尔雅;举止端庄,言不妄发;他们在举手投足间,都会爱惜生命。所以说,不断地修养自己,你就能更懂得敬畏;你的敬畏,也就更有容量,有高度。

⑿常存敬畏之心吧。常存敬畏之心,你就是一个平等的人,一个有气度的人,一个正直的人。最终,你会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大写的人。

1.本文开篇叙述“父亲不仅敬畏劳动,更敬畏他人”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在作者看来,“敬畏”别人,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4.下面这两段文字各放在本文哪一段后面最恰当?请选择其中一段文字,并具体阐明理由。

北宋欧阳修读罢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深为苏的才气所震撼,不由感慨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春秋时期,管仲经商不行,从军。结果当了逃兵。鲍叔牙反而很能理解说管仲有老母要奉养,自然惜命。鲍叔牙举荐管仲当官,结果被国君驱逐。鲍叔牙却让出宰相职位举荐他,最终管仲成就了齐国霸业。

 

查看答案

阅读《卖口技者要客肃听》,回答后面小题。

有卖口技者,佚其姓氏,衣败絮,履脱底,尝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松江某绅宴会无所乐,客请以口技进,绅欣然,则默默无对,木立于旁。绅仰首笑曰:“客能乎?”曰:“能也。”曰:“客何能?”曰:“无不能也。”绅一笑置之,命尽奏其所能。卖技者乃揖众客曰:“吾技虽贱,然不凝神肃听,则请毋奏之为愈也。”一座诺之。卖技者趋入帏,抚尺一下,阖室寂然。忽闻巨狮出谷声,哀啼病呼声,村下群犬惊惶声,狮默然喘息声,犬奔走乱吠声,狮惊吼声,逃循声,犬奋追声,村人旁观鸣掌呼笑声。至此又抚一尺,则诸声寂然,卖技者启帏出矣。

注释:①佚:丢失,散失。②败絮:破败的棉絮。③脱底:底部脱落的些。④揖:向……作揖。

1.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

(1)宾客大宴       

(2)力拉崩倒之声     

(3)败絮,履脱底  

(4)手持抚尺往来于松江    

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有百口,口有百,不能名其一处也。

(2)卖技者趋入帏,抚尺一下,阖室寂然。

3.文章开头对卖口技者进行外貌描写有何作用?

4.与《口技》相比,两篇文章在内容上和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在内容上:

在写法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

【注】①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

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了处士卢岵怎样的生活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消息,完成探究。

据新华社北京4月4日电 ,河北省张北县一位“留守儿童”在作文中写道,“上小学是奶奶抚养,上初中是姨家抚养,只有到银行领取父母寄来的学费、生活费时,才能感到父母的存在。”这是近年来,近千万农村“留守儿童”普遍的生活状态。

(1)读完这则消息,你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处于择怎样的生活状态中。

(2)如何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留守儿童”的目前的生活状态?请提出你的建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