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周末来到泰兴鼓楼商业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

下列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周末来到泰兴鼓楼商业区,虽只是浮光掠影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B.治理雾霾,政府当务之急是迅速采取节能减排措施,引导公众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C.近期,微信朋友圈中流行的一篇文章《素颜泰兴》,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泰兴的众多美食。

D.你怎么能对老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充耳不闻呢?

 

A 【解析】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注意成语的本意、比喻义及其适用对象、场合、习惯;了解成语的来源,还要把握成语的多义现象,使用时辨析好它的意义选择意项,不能望文生义。注意“浮光掠影”的意思是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 考点:正确使用成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标点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B.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今年“321”世界睡眠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健康心理 良好睡眠”。

C.茅盾是当之无愧的大家,该书以《子夜》为题也是别有深意的。

D.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是怎么了?

 

查看答案

根据下面语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三月时节,落英缤纷,fēi红色的花瓣飘落在轻轻晕开的波纹上,敲击出美妙的乐音,只有清风听到。不远处,在熙来rǎng往的人潮里,形形色色的陌生人接zhǒng而来,擦肩而过。

请写出“熙”的第七笔的笔画名称         

 

查看答案

以“不再犹豫”为题作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2)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3)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所存学校。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永远的蜡梅花

赵畅

最早看到蜡梅花,是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有一天,作为小学班主任的母亲,晚上家访归来,捧回了一小束绽满黄色花朵的嫩枝。未等母亲介绍,那特别的馨香便扑鼻而至。漾着笑脸,母亲告诉我们:“这种蜡梅花,只有冬天才会绽放。是一位家长从自家庭院树上摘下送我的。快,拿只瓶子盛上水,把这束花插上去,可香上半月哩!”

②在冬季,花儿开得最早的,能形成挺拔孤高风景的,怕要数蜡梅花了。

③那些年里,因为父亲头上戴着右派的帽子,故全家都是夹着尾巴做人,母亲的苦痛、压力则更是可想而知。然而,不知怎的,每当冬天来临的时候,总能见母亲嘴角边漾着的笑,原来都是因为有了那一小束蜡梅花。有一年,我在乡下读书,母亲给我来信,说:“今年冬天,学生的家长依然送来了蜡梅花,这花似乎更香了,你回来的话……”母亲的话,竟令那段苦难的日子飘荡着蜡梅花的芬芳。“这花似乎更香了”,身处苦境却仍为蜡梅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这是不是一种面临磨难坦荡从容的气度,一种对生活童子般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无限向往的生命情感呢?

④有一年,突然断了蜡梅花。原来,那位家长的居屋因遭拆迁,终令蜡梅经迁栽而未能存活下来 。是年冬季,少了蜡梅花。

⑤时间犹若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已上了高中。说来亦真是凑巧,我在读的学校亦长着一枝蜡梅老树。因为对蜡梅花情有独钟,所以每天经过此树时,我都会情不自已地瞟上几眼。每年到了冬季,我分明觉得学校似乎整天弥漫在氤氲的花香。就连那琅琅的读书声亦一齐儿沉醉了……

⑥而今,每临冬季,母亲总是从街上买回两束蜡梅花 ,一束归自己,另一束则送给我家。每每看到母亲那往瓶子里插蜡梅花的熟稔的动作,我便会油然想及曾经发生的一幕又一幕。而更多时候,我会盯着蜡梅花、闻着蜡梅花作如斯随想 :蜡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也没有芍药的俗艳,她冰肌玉骨、纯洁无瑕。有人说她生性孤傲,但要知道 ,她并没有傲气,有的只是傲骨。这样的花,怕只有灵魂纯洁的人才配欣赏。如果我们能够具蜡梅花的风骨、 蜡梅花的气韵,我们何以不能远离世俗的污浊,独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呢?

⑦虽说物质的蜡梅花只开在冬季,但精神的蜡梅花则始终绽放在我的心头 。世事沧桑,有蜡梅花相伴,每一天定然都是美好的。

1.“每每看到母亲那往瓶子里插蜡梅花的熟稔的动作,我便会油然想及曾经发生的一幕又一幕。”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三幕场景。

2.第③段中,母亲为“蜡梅花的盛开欣喜,赞叹不已”,体现了她怎样的精神风貌?

3.第⑥段写牡丹和芍药有什么作用?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题“永远的蜡梅花”的含义。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常存敬畏之心

路来森

(1)我的父亲在世时,每次吃饭,饭桌上小孩子掉了饭粒,他总会一粒一粒地捡起来,填入口中。他识字不多,但却牢牢地记住了《朱子家训》中的那句话:“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父亲种田,他最懂得劳动收获的不易。

(2)我想,父亲那种严肃里面,是充满了敬畏的,一种对劳动的敬畏。

(3)父亲不仅敬畏劳动,更敬畏他人。遇到乞丐,他必会施舍;遇到邻里,他必定笑脸相对;遇见老人,他更是以礼待之。他甚至敬畏田野里的一切。他从来不会随便毁坏一棵庄稼,一株草木;更不会随手拿起一块石头,去投击正在鸣唱的鸟儿……或许,在他心中,一切都是平等的。

(4)是的,敬畏,首先是一种平等。

(5)唯有心存平等之心,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万物之间,才能存在理解,才能平和地相互对待。小草有小草的生命,花儿有花儿的芬芳,蚂蚁也有蚂蚁的生存资格……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赋予,任何人都无权剥夺。若你失去了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那就必然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6)敬畏,还是一种气度。懂得敬畏的人,必定会有一颗谦逊之心。纵是不能海纳百川,至少也懂得包容。包容别人的缺点和不足,包容自然万物的客观存在。生命如渊,渊深似海,就无所不容。

(7)可是,敬畏,也不能“愚敬”,敬畏还要“诚”,还要“直”。

(8)敬畏,应当以“诚”为先,所谓“诚敬”是也。若只是为了讨好别人、巴结别人,或者为了从别人那儿取得利益而敬,那就是虚伪,甚至狡诈。满脸堆笑,笑里藏刀,是阴险;阴险,是敬畏的敌人。感于别人的品性,感于别人的德行,心悦诚服,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发自内心。然后,以诚惶诚恐的态度对之,方为真正的敬畏。懂得敬畏的人,必定得有一颗朗澈之心。

(9)敬畏别人,还要以“直”待之。“直”是一种对真理的坚持,是一种对正义的坚守。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何也?因为“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阿谀奉承,不是敬;随声附和,做老好人,也不是敬,此种人,孔子谓之“乡愿”。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意为此种人的“敬畏”,只会导致社会品德的败坏。

(10)越是有修养的人,越懂得敬畏别人。

⑾他们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我敬人一尺,人敬我一丈;他们知道后生可畏;他们懂得世间万物生命的平等。他们总是笑容可掬,态度和蔼,温文尔雅;举止端庄,言不妄发;他们在举手投足间,都会爱惜生命。所以说,不断地修养自己,你就能更懂得敬畏;你的敬畏,也就更有容量,有高度。

⑿常存敬畏之心吧。常存敬畏之心,你就是一个平等的人,一个有气度的人,一个正直的人。最终,你会把自己造就成一个大写的人。

1.本文开篇叙述“父亲不仅敬畏劳动,更敬畏他人”有什么作用?

2.文章第⑧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在作者看来,“敬畏”别人,需要具备哪些品质?

4.下面这两段文字各放在本文哪一段后面最恰当?请选择其中一段文字,并具体阐明理由。

北宋欧阳修读罢苏轼的《刑赏忠厚之至论》,深为苏的才气所震撼,不由感慨道“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春秋时期,管仲经商不行,从军。结果当了逃兵。鲍叔牙反而很能理解说管仲有老母要奉养,自然惜命。鲍叔牙举荐管仲当官,结果被国君驱逐。鲍叔牙却让出宰相职位举荐他,最终管仲成就了齐国霸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