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崎岖 沉湎(miǎn) 相形见绌(chù)
B.嬉戏 默契(qì) 暗然失色(àn)
C.感概 馈赠(kuì) 戛(jiá)然而止
D.琐屑 嘈杂(cáo) 叱咤(chà)风云
用诗文原句填空。
(1)谁言寸草心, 。 (孟郊《游子吟》)
(2)会当凌绝顶, 。 (杜甫《望岳》)
(3)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4)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6)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
(7)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
(8)而现在 / 乡愁是 / 我在这头 / 大陆在那头 (余光中《乡愁》)
(9)只有不断地读书,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思想才能更加活跃,更加敏锐。这个道理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有形象的比喻:“ , 。”
对下面两幅书法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帖为草书作品,笔法劲利,有力透纸背之感,即使细笔也是在飘逸中显出笔力的沉着,像“深嵌”纸中。
B.甲帖竖笔时见精彩,如第三列的“申”字,这一竖飞白直下,由实至虚,渐淡渐无,非很强心劲和笔力是做不到的。
C.乙帖布局和谐自然、收放自如,用笔圆润流畅,充分表现了自然风致。作品中“以”、“之”等字多次出现,但富有变化,无一雷同。
D.乙帖飘逸遒劲,字势纵横,变化无穷,如有神助。充分体现出楷书起伏多变、节奏感强、形态多姿、点画相应等特点。
甲:《书谱》(局部) 乙:《兰亭集序》(局部)
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或行楷抄写下面的诗句。
读书戒慌忙,涵泳兴味长。
作文
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一般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其实,过去也包括现在不少地方采取的是五四制,也就是说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假如你已临近中考,突然被告知初中还有一学年,你会怎样度过?你的同学、家长又会有如何的反应呢?
请以“假如还有初四”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粒盐,一座城 丁云
一
两千五百年前,沿着扬州城,一路向东,一直走向茫茫的东海,阳光照彻,云雾弥漫。沙滩上,赤膊的盐民担柴、烧火、晒盐、收盐,一颗颗汗珠滑落在煮沸的海水里,冒出一阵白气,一筐筐雪白的盐在阳光下泛着银色的光芒。
扬州先民高大的背影牵着马匹,慢慢从远处走来,他的一只手还攥着刚铸就的钱币,因为太紧,已经渗出了汗水。他伸出手指,拈出几粒盐巴,放进口中,浓烈的咸味从舌尖到舌根,他闭上眼睛,让这股咸冲撞进喉咙,最后一直冲进身体里,从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晶莹发亮的汗珠。
盐是咸的,汗也是咸的。马匹驮着盐巴,随他回到扬州城。从此,这座城和盐结下不解之缘。
二
两千年前的风沙,吹不落乌孙王帐中的灯花。千山万水之外,不见杏花春雨;不闻蝉鸣蛙响。和亲公主扬州姑娘刘细君怀抱琵琶,琴音呜咽。A月华盈窗,东南遥望,黄鹄飞过,秋风萧瑟,大漠茫茫。一滴泪不知不觉滑落腮颊,滴落在琴弦之上。
万千铠甲敌不过三尺绕指柔,细君的泪眼朦胧处,大汉边境,硝烟不再;军营帐中,狼烟不起。柔弱如湖边的垂柳,却也能笑对塞外的冷风凄雨,指点江山,也能一马平川,牵制匈奴,传播中原文明。当又一个春天到来的时候,B大雁南归,牧草青青,骏马奔驰,牛羊成群。春风过处,第一位和亲公主的故事随着马蹄声声在大漠上奔走,流传。
盐是咸的,泪也是咸的。一滴泪轻轻地落下,却震动了整个江山。
三
三百七十年前的除夕,大雪落了一夜,犹如铺了一层盐花。
史可法督师的最后一次大醉,下酒的除了盐和酱油,还有危如累卵的江山,飘摇不定的朝廷,更有那不甘亡国的一腔热血。
醉里挑灯看剑,春风十里扬州路,夹岸垂柳水映红;安居乐业的扬州,鱼米之乡的扬州啊!
铁守扬州城的三日,以一当十,以少拒多,扬州城成了外蛮入侵江南的一颗虎牙,硌得生疼。朗朗乾坤,铮铮铁骨,三尺男儿硬是用一腔热血,写成留存青史的传奇。
殷殷故臣意,拳拳报国心。C黄昏起,一滴鲜血溅红岭上的梅花,洇湿飘摇的江山,浓缩成一枚朱砂,刻在历史的版图之上。
盐是咸的,血也是咸的。残阳如血,照着血流成河的扬州城,照着血红血红的运河水,东流至大海。多年以后,这满腔热血是不是也化作了一粒粒盐沙?
…… ……
无盐不精神。或许,扬州曾经度过一段无盐或少盐的时光。但是,扬州从来就没有缺过盐。D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
一粒盐改变了一座城。一座城因为一粒盐,成为一个神话。
1.本文围绕“盐”与“城”,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洁的文字填写下表。
时间 | 2500年前 | 2000年前 | 370年前 |
事件 | | | |
2.请联系上下文,分别说说A.B两处画线句的作用。
3.文章画线句C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4.请结合D处画线句“这晶莹透彻的晶体已经和扬州人融为一体,成为扬州人的骨骼、血液和精气神”,谈谈你读了此文对扬州城有什么新的认识。(5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