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梦想戏剧社”要举办戏剧节展演活动,社长明乐邀请李老师担任评委。他应该怎样说呢?请你将他的话语写出来。要求:用语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答:
成语蕴含着文化的信息,我们熟悉的成语中很多都与历史人物有关。下列名人与成语全不相对应的一项是( )
A.孔文子——不耻下问 祖 逖——闻鸡起舞 俞伯牙——高山流水
B.项 羽——破釜沉舟 滕子京——百废俱兴 班 超——投笔从戎
C.王 冕——凿壁偷光 王献之——入木三分 齐桓公——讳疾忌医
D.诸葛亮——鞠躬尽瘁 勾 践——卧薪尝胆 曹 操——望梅止渴
任选一题作文。
(1)题目:追梦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大门上,一根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钥匙来了,他瘦小的身子钻进锁孔,只轻轻一转,大锁就“啪”地一声打开了。铁杆奇怪地想:“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他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选好角度,自拟题目。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试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颈联中“直”“圆”两个字。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二)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分为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①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②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③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勉。(节选自《宋史》)
注①法:按照法律。②手版:即笏(hù)板,是古代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③仕:指做官。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 蕃:这里指繁多。
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染:沾染(污秽)。
C.濯清涟而不妖 妖:妩媚而不正派。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语段(一)运用了衬托的的写法,请简要分析。
4.结合语段(一),具体说说语段(二)中的周敦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朱汉民
①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以“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来说明理想和方向的重要,“人不能没有理想,合作不能缺少方向”。
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系先贤王阳明所说。这句名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总结,也是当代人做人、做事的指导。我们都想在这个世界上做成有意义的事情或事业,但是我们应该知道:想要成就事业,首先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即与我们的立志有关。
③王阳明被贬贵州,经“龙场悟道”后,创建了龙冈书院,聚徒讲学,并为求学者立下了著名学规——《教条示龙场诸生》。该学规共有四条,其中第一条便是“立志”。他告诫学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在他看来,无论是圣贤豪杰,还是百工技艺,人人都有成就事业的可能,但是首先必须立志。
④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前进的目标。而一个没有前进目标的人,如何会有可成之事?无论你是要成就内在的人格,还是要成就外在的事业,首先要确立奋斗的目标。
⑤王阳明认为,人是否可以成为圣贤,关键在于是否要立下成为圣贤的志向。他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提出:“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很多人都知道,应该确定奋斗目标,但难能可贵的是确定一个既有高度,又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⑥魏源在谈到士君子追求的国家治理目标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原则。他说:“君子之为治也,无三代以上之心则必俗,不知三代以下情势则必迂。”以魏源为代表的晚清士君子活跃于当时的军政界、学术界,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卓有成就,恰恰在于他们是一批既不俗、又不迂的真君子。他们的立志,无不是坚持将理想主义的情怀与现实主义的精神统一起来。
⑦没有立志,我们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我们想要做成事业,必须要有动力,而通过立志确立的目标,则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动力。为了激发士君子的奋斗动力,宋代士大夫提出了“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的递进式奋斗目标,就是希望士君子在不断提升目标时而获得奋斗的动力。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在反省明朝灭亡的教训时认为,只讲成就圣贤人格还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豪杰精神,才不会出现亡国亡天下的惨痛历史。所以,豪杰精神就成为明清之际的士大夫奔走呼喊的时代心声。明清之际士大夫的著名代表人物王船山、黄宗羲、顾炎武等,都呼唤豪杰精神。王船山反省了明代灭亡的教训,认为士大夫必须要具备一种智勇双全、创造功业的豪杰精神。
⑧同样讲圣贤人格追求,到了王船山这里,就必须要有经世能力,要有开拓世界的气魄,特别要能够创造社会功业。所以,明清时期一大批杰出的士大夫有一个很高的人格理想,即要求一种“圣贤一豪杰”型人格。如清代左宗棠,就是这种“圣贤一豪杰”型人格的追求者。左宗棠在青年时代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不为名儒,即为名将”的志向。所以,左宗棠既“读书万卷,神交古人”,又留心经世之学。在17岁读到清初历史地理著作《读史方舆纪要》后,他“潜心玩索,喜其所栽山川险要,战守机宜,了如指掌”,为他日后指挥湘军作战奠定知识、能力的基础。“不为名儒,即为名将”的“圣贤一豪杰”型人格立志,是左宗棠一生努力奋斗的动力。
⑨没有立志,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潜能。每个人都有一定的潜能,立志则可以使这些潜能激发出来,特别是人一旦立下了高远的志向,就更加能够激发自己的潜能,并可以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孔子一辈子内心深处的追求是“天下有道”,尽管历经种种磨难,甚至被很多人嘲笑,但是他从不停下追求目标的步伐。再谈一个湘军的例子。曾国藩也是读书期间就立志做一个“圣贤一豪杰”之人。湘军儒将虽是儒生出身,但是引人注目的是,在保卫家乡、维护孔教的志向激励下,这些儒生们显示出了敢于任事、毅然决断、顽强坚韧的军人气质,这是他们能够统领军队、奔赴疆场、浴血奋战并成为儒将的重要条件。曾国藩强调:“为圣贤者,亦各有自主自强之道,故能独立不惧,确乎不拔”;“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功业文章,皆须有此二字贯注其中,否则柔靡不能成一事。”曾国藩成为一代儒将的代表,正是由于立下高远的志向,故而激发出了潜能,并转化为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力量。
1.文章前三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通读全文,说说作者认为人要立志的理由有哪些?
3.第⑦⑧两段在论证方法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并简要说明。
4.请从议论文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没有舵的船,没有嚼子的马,随水漂流,任意奔驰,最终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