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题。

【甲】魏武侯之居中山也,问于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骤战而骤胜。”武侯曰:“骤战而骤胜,国家之福也,其独以亡,何故?”对曰:“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骄则恣,恣则极物;罢则怨,怨则极虑。上下俱极,吴之亡犹晚。此夫差之所以自殁于干隧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罢:通“疲”,疲乏。②殒:死 ③干遂:地名

【乙】 “天时(1)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4),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给下列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使 矣。

2.下列加横线的字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魏武候居山中也    多助  B.吴之犹晚  国恒

C.骤战骤胜  夫环攻之        D.其独以亡,何  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3.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

(1)战而骤胜             (2)则极物 

(3)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寡助之至,亲戚

4.翻译下列句子

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这两篇短文都从战争谈到了治国的道理,甲文侧重于哪一方面?乙文侧重于哪一方面?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1.骤战则民罢,骤胜则主骄。以骄主使罢民,然而国不亡者,天下少矣。 2.B 3.(1)多次,屡次 (2)放纵 (3)威摄 (4)通“叛”,背叛 4.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5.甲文侧重于君主不应过多地发动战争,而应让百姓休养生息。乙文侧重于君主应施行仁政,让百姓归顺。启示: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国家才能稳定兴盛。(意思对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正确停顿。给文言文断句,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重点字词的用法。选项B中的“亡”,都是“灭亡”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字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骤”是“多次,屡次”的意思,注意“畔”是通假字,通“叛”,背叛的意思。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注意“故”是“所以”的意思,“必”是“一定”的意思。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上的理解。仔细阅读两篇选文,从甲文可以看出,作者主张君主不应过多地发动战争,应让百姓休养生息;乙文君主施行仁政,让老百姓诚信归顺。所以,两文都涉及的是治国首要的是让老百姓安定。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

望月有感  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         象征着人间的聚散,诗人在战乱时期兄弟离散,他所抒发的         也更见深切。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本诗的颈联。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活动”,号召大家多看名著,在书中认识性格各异的人物。

(1)请从孔乙己、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奥楚蔑洛夫、淘金者中挑选一名人物,仿照示例写写你的心得。

示例:杨志,一个梁山伯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

我的心得

(2)阅读《简·爱》中男女主人公的一段对话,写出简应为什么事离开罗切斯特。

“你走了,简?”   “我走了,先生。”  “你离开我了?”   “是的。”

“你不来了?你不愿来抚慰我,拯救我?——我深沉的爱,凄楚的悲苦,疯狂的祈求,你都无动于衷?”

原因:

(3)有同学认为小说的人物本身就是虚构的,小说的情节也是经过加工的,尤其是名著,里面的故事背景离我们很远了,远不如当今流行小说,读小说的目的在于放松娱乐,所以应该按照自己的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小说,一些名著可不读,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作者认为造成一个国家灭亡的原因是                                  

(2)写邹忌外貌美丽的句子是                          

(3)曹刿认为鲁国可以凭借鲁庄公能                                   这一点来和齐军作战。

(4)角声满天秋色里,                   

(5)可怜后主还祠庙,                   

(6)宁为百夫长,                       

(7)鸡声茅店月,                       

 

查看答案

将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由“形符”和“声符”组合起来的字就是形声字。

②这样,事物的形状无论多么相似,只要读音上有区别,都可造出不同的字形去表达了。

③另一部分是一个同音(或近音)的字,用来表示事物的读音,这部分称为“声符”。

④我们的祖先想到一个好办法,他们把一个字分成两部分。

⑤用图形构成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无法分辨相似的事物。

⑥现在的汉字,大部分都是用这种方法造出来的。

⑦一部分是一个“象形字”,表示事物的类别,这部分称为“形符”。

A.②①⑥⑤④⑦③

B.⑥④③⑦②①⑤

C.⑤④⑦③①②⑥

D.⑥④③⑦②①⑤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英国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讲述的是英国船医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以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

B.莎士比亚,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

C.《变色龙》作者是俄国作家契诃夫,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合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D.《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著作。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