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作文(两选一) 1.请以“我”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类作文。要求: 在一...

作文(两选一)

1.请以“我”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类作文。要求: 在一两件具体的事例中,适当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并且有细节描写,有真情实感,能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

2.文题:心事   要求:A.记叙文B.书写规范C.600字以上

 

参考例文 心事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些事情令自己牵挂不以,这些事情就是心事。而我当然也不例外。在我心中,有一件事犹如那紧绷的弦,令我心中紧张不以,牵挂不以。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我约好好友小妤一起到小花园商量一些事情。可出门前阳光明媚,刚出门就下起了瓢泼大雨。我跑回家,准备拿好伞再去。可我转念一想:“雨下得这么大,小妤应该不会去的吧!”于是,我放下伞,到房间里看书去了。就这样,我连电话也没有打一声,无缘无故地失约了。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天,小妤去得很早,因为没下雨,所以没带伞。后来,下雨了,她一个人站在那里,淋了大半天的雨,因而得了重感冒。 第二天,我见到小妤,她鼻涕流个不停,还不断打喷嚏。她生气地质问道:“你昨天为什么没有去?你知道我昨天等了多久,淋了多长时间的雨,回到家里还被我老妈骂了一顿吗?你知道吗?”说到这里,她哭了起来。“对不起,我昨天失约是因为……”没有等我解释玩,她故作坚强地上说:“算了,解释是没有用的,事情都已经发生过了,过去的事都就让她过去算了。”我听了心中一阵欢欣,因为我认为她已经原谅我了。“我的话还没有说完。你是知道的,我从来不跟不讲诚信的人做好朋友的。所以,我们绝交吧!”她说完这话时已经哭得泣不成声了。“不,不可以!”我声嘶力竭地吼道。可是,她已经走了,走得好远,只抛下几句冰冷的话和一个冷漠的背影。 现在想起来,我很懊恼,不应该不讲诚信的。可是,为什么小妤终究不肯原谅我呢?这是我永远也不会明白的。眼看着美好的友情就这样破碎了,真可惜。而这件是却成了我的心事,深深地埋在我的心中,痛苦地折磨着我,深深地牵挂着我。 【解析】 试题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这便要求学生写出较为创新的作品,方可脱颖而出。第一,立意要新,选出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作品会更有价值,更有思想。第二,选材要新,过于陈旧,缺少时代气息的材料忌用。这样,“心事”命题才会有深度,才会有生命力。 考点:按要求写作。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好好活着就是爱  李晓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1.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答:                                    

2.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3.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 ’”中加点词“笑眯眯”的理解。答:                              

4.分析文中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和表达的感情。答:                 

5.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答:                          

6.结合文章题目和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悟。 

 

查看答案

枯枝与鲜花  雷抒雁

①那是一棵什么树呢?在这深秋,黄叶已纷纷坠落的时候,它却是繁花满枝,显出一种青春的欢乐来。这是什么样的一棵充满了奇迹的树呢?

②清晨,走进园子,远远的,就看见一束鲜花,红的花,紫的花,在晨风中轻轻摇曳着。

③当我一步步走近那树时,才看清了,那不过是一株秋叶落尽的枯枝,缠绕着刚刚绽开的牵牛花。枯树,把它的身躯借给了柔弱的牵牛花的长藤,而牵牛花,也便把鲜艳的花簪上了枯树的头顶。于是它们便复活了,和谐地美丽地生活在一起,使你猛然间感到它们原来就是浑然一体的。

④枯树哟,你不厌弃新生者的柔弱,以你的坚强支持了它,所以你也得到了美。

⑤柔藤哟,你不厌弃那长者的衰老,以你的活力装点着它,所以你的美得到了发挥。

⑥我看过一些枯枝傲然地挺立着,身上落满了肮脏的鸟粪,脚下卷过萧条的风。我也看过一些牵牛花,找不到支撑,委弃在地上,被荒草吞没。

⑦望着这一棵树,我微笑着。

1.阅读第①段,回答:作者在清晨看到了一种什么奇异的现象?               

2.阅读②③段,请回答:

(1)实际上作者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揭示真相时,作者采用的描写顺序是怎样的?              

3.阅读全文,你以为枯树和柔藤各自表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美?

枯树:               

柔藤:               

4.结合全文,理解“我微笑着”的理由最佳的一项是(    )

A.树撑藤,藤缠树,我觉得好笑。

B.枯树像开满鲜花般变得美丽了,我高兴。

C.长藤终于有了依靠,可以展现自己的美丽,我很为她欣慰。

D.看着这一自然景观,我若有所思:美好人生何尝不是像枯树与鲜花一样相互支撑才构成的呢?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1)可爱者甚     

(2)亭亭净       

(3)陶后有闻(     

(4)乎众矣(        )

2.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蔽林而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何陋之有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体现的君子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菊,花之隐逸者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早春  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文学采风》:班级开展“传统节日与民俗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请根据同学们收集的节日对联,写出相关的传统节日名称。

元夕玉烛千门乐,宵月花灯万户明。             

携手接对放风筝,怀亲垂泪烧纸钱。             

2.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的一则调查材料:

现在,在青少年中,很多人没看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认识艾草、菖蒲,对清明节的祭奠也不以为然;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过圣诞节、愚人节等西方节日。

A.材料反映出一种什么现象?                                     

B.你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