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①远必自迩, 。
② ,疑义相与析。
③_ ,草色遥看近却无。
④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⑤同样是一轮明月,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 , ;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现了农村夏夜的明亮、宁静:“ , 。
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南京是一个美丽的城市,秋日的钟山是人们欣赏枫叶的好季节。
B.通过参加毕飞宇作品研读会,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浓了。
C.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D.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没有影响吗?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宇宙里有些什么。
B.“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C.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幅幅插图吸引住了。
D.一篇文章,我们一般读了三四遍才能把握其主要内容。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仰望星空,漫天的星斗,如雕lóu在天空的宝石。它们尽着自己的力量,把点点滴滴的光芒融汇在一起,虽然比不上太阳的磅bò,也比不上月亮的jiǎo洁,但他们梦幻般的光,洒到了人间,照亮了人们的心头,把大地变得奇异,给人们带来xuàn丽的梦想。
请以“春天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③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
阅读理解
系在风筝线上的童年
①时令正是仲春。大地挣脱了冬的纠缠,不觉之中已经泛出几分淡淡的鹅黄的绿意。仰望晴空,偶见数点风筝,袅袅娜娜地飘挂天际,使我蓦然忆起“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瞩望那长长的轻轻抖动的风筝线,竟丝丝缕缕牵出了我的童年。
②在乡下,三月的剪剪轻风还残留着冬的料峭。我们这些颠跑在蓊郁麦田里的孩子,摔打惯了,是不知道什么叫做冷的。何况又常把嬉笑系在风筝线上,即便有些寒意,也早被如火的童心熔化掉,让野气的笑声赶跑了。
③人们都说,男孩子手笨,女孩子手巧。可是不是吹,我们男孩子虽未能绣出花团锦簇的衣冠,却从手中飞出过巧夺天工的风筝。嗨,做风筝可不像女孩子学针线,有的是时间,有的是专人指教。我们男孩子可整天像贼撵一般忙得脚不沾地。常常趁放学之后的间隙,三五个凑在一处无人知晓的角隅,或干脆跑到野外去,因为家里的大人是不让我们摆弄风筝的。
④我们偷偷找来竹篾,要那种绿皮的,有韧性的,犹如女孩子绣花挑线一般仔细。把竹子放到火堆上烤了,再弯成弓似的和轱辘似的几何形状,拼在一起,悉心用细绳子细线系好,就变成了形态各异的风筝骨架。然后,几颗小脑袋抵在一处,唧唧喳喳商量一阵,就各出心裁地用彩笔在糊好的桑皮纸上勾勒一通,便给他们穿上了斑斓的衣衫,完全可以与女孩子织成的锦绣相媲美。然后用大团大团的作放线,一头儿系在风筝上,一头儿缠在一个线拐子上。这些线来得可不容易呢,是我们这些“男子汉”低三下四、求爷告奶,甚至向小姑娘一连串喊上十声“好姐姐”才弄到手的。
⑤好了,抬起你因做风筝而勾得酸了的头,开始放吧。嗬!风筝!全是风筝!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的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好似争艳的奇葩,挂彩的气球。我们的心醉了。
⑥更叫绝的要数晚上。皓月高悬中天,大地一片静谧。夜色朦胧。我们几个小伙伴偷偷溜出来一叽咕,便带了心爱的风筝到村头田边——但不去有坟茔的地方,虽说不怕,可终究有些煞风景。风筝纸是涂了闪金光的东西,还要想法把一段蜡头或一捻沾了油的棉絮系在尾巴上,放飞时一点燃便像飞机尾翼上的信号灯一样闪烁。这通常极难放。因野外有风,蜡烛又不顶风,所以总是熄灭。但是,偶有成功的时候,那风筝放起来就别有情趣,“信号灯”明灭闪烁,随风筝飘飘洒洒,也把一颗颗童心送上神秘的高空,如醉如痴。
⑦风筝也有赌气的时候。有时候明明飞起来了,却偏偏任你如何摆布它总要往地上栽。这时的小伙伴们绝不会张飞似的环眼圆睁,一脚踏翻它的。大家总是小心翼翼地检查一番,找出毛病,对症下药。随着欢呼声,风筝重又飘然升起。放到得意处,猛不防风筝也会断线,摇头晃脑地越飘越远。我们拉着断了的风筝线,不胜惋惜……
⑧韶光如流。虽说童年已经悄然离去,可风筝的这根若有若无的线,却每每牵着我的童年,使我常常捡回那逐渐远去的记忆。
⑨啊,我的鹅黄色的童年!
1.第①段描写仲春的景色,有什么作用?
2.根据第④段内容填空。
做风筝的过程:找来竹篾→( )→糊纸涂色→( )
3.⑤⑥两段已写了放风筝时的欢快情景,为什么还要写第⑦段?
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含义的理解。
5.为什么说“我”的童年是“鹅黄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