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的张建忠的《给狗留个位置》一文,完成下题。 ①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

阅读的张建忠的《给狗留个位置》一文,完成题。

①开学没几周,一位老师生病住院了。老校长找我商量让我接那位教师的语文课及班主任工作,我爽快地答应了。老校长很高兴,亲自把我送到教室。

②老校长把我介绍一番后走了,我便接着上课。

③一会儿,一声报告,门口探进一个小脑袋。

④“请进!”我和蔼地说。一个虎头虎脑、矮个子、浑身脏兮兮的男孩儿溜到了座位上,班里哄堂大笑。

⑤我这时才看清楚,有一只小狗摇着尾巴紧跟着颠颠进来了。我问是谁带来的,没有人理会。我试着轰走小狗,可是小狗对我龇牙咧嘴汪汪叫。我窘极了,于是试着环视一下教室,希望有同学出来解围,可是大家都一副毫不在意的样子。我给自己找个台阶说:“请同学下次不要再把小狗带进教室。我们继续上课。”

⑥小狗也摇着尾巴来到那位迟到的男孩的座位旁,昂着脑袋望着小主人。

⑦我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可这些孩子们却在底下逗引小狗。小狗一会儿跑到这位同学的桌旁,一会儿又溜到那位的桌底下。男生笑嘻嘻的,胆小的女生一惊一乍的,班里乱了起来。

⑧我生气了,指着那位男孩呼呼地说:“你看你,把狗带进班里,弄得大家还怎么听课?”“我又没带它来,是它自己跑来的。”男孩低着头,小声辩解。“那这次就算了,下次千万别带进班里来。”我语气缓和多了。“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下课了,我很扫兴地走了。

⑨接连几天,我上课时再没有学生把小狗带进班里了。

⑩一天,我在上课,上次的那位男生连报告都没打直接溜进教室急忙把门关上。

我一愣,正待说话。门动了一下,“别报告了,直接进来得了!”我一语双关。门又动了一下,“叫你进来,你怎么不进来呢?”我气呼呼打开门。吓了一跳,那条小狗大模大样地摇着尾巴颠颠地进来了。

那个男孩窜过去就去撵小狗,可小狗在同学们的座位底下钻来钻去,就是不出去。缓过神的我气得跑到男孩跟前,指着他说:“你……你是存心捣蛋,我找校长去!”我气呼呼地走了。

不一会,我把老校长叫来了。老校长往门口一站,班里突然安静了下来。那个男孩也回到座位上低着头,小狗伸着舌头喘着气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径直走到小狗跟前,朝小狗一脚踢去,小狗哀哀狂叫,夹着尾巴往同学们的座位底下躲。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老校长又拎着板凳做出砸的样子,硬是把小狗赶出了教室。老校长批评了那个男孩,说他不该把狗带到班里影响老师上课。接着,又恨铁不成钢地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说他们不尊重教师,说我是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来给他们义务上课的,他们不珍惜这难得的机会。孩子们都似懂非懂地点着头。

老校长颤巍巍地走了,那个男孩趴在位置上抽泣……以后,我再上课时,没有发现那个男孩。难道是因为上次小狗的事吗?我有些愧疚。于是,我决定到男孩家家访,让他尽快来上课……

第二天,那男孩来到了班里,我把他的位置调得比别的孩子宽敞了许多,那条小狗静静地趴在他的脚旁。老校长巡视时,看到了小狗,气冲冲地闯进来。我拦住了老校长,老校长睁大了眼睛看着我。

“这个留守孩子太可怜了,唯一陪伴他的竟然是这条小狗……”我哽咽了。老校长动情地握着我的手说:“上次打小狗,我也不忍心,只是怕影响你上课。你能这样做,我很高兴,还有什么比给小狗留个位置更体现人性化教育呢?”

(《中学语文教学》20149)

1.小说中的“我”面对小男孩和小狗,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请结合情节填空。

窘极了→                 →气呼呼地走了→                                  

2.下面是两处对小男孩的描写,请品味加点文字。

①“嗯……知道了。”男孩嗫嚅着。

②男孩起先是一震,接着咬着牙,噙着泪一言不发

3.面对留守儿童,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怎样的帮助呢?结合文章的主旨回答。

4.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沈复《幼时记趣》)

试分析本文作者和沈复对待动物情感的异同点。

 

1.窘极了→生气→扫兴→气呼呼地走了→愧疚→感动 2. ①“嗫嚅”指小男孩在老师面前想说“可是如果小狗自己要来呢”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情景。 ②神态描写。写出了小男孩面对老校长踢小狗的行为感到震惊、不理解,对小狗心疼的思想感情。也为下文写小男孩 的意外离校埋下了伏笔。 3. ①该善待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更要关心他们的感情世界。 ②也要善待动物,因为动物是我们的伙伴。 4.同:沈复对蛤蟆仅仅是鞭打和驱赶,本文居然给小狗一个位置可以看出①尊重生命;②善待动物。 异:幼时的沈复惩强扶弱,反映作者对蛤蟆的厌恶之情;本文给小狗一个座位,表现作者对小狗和小 男孩的同情和理解。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沈复《幼时记趣》写鞭打蛤蟆是因为同情小虫子,与本文的尊重生命,爱护动物是一致的。蛤蟆吃小虫,鞭打蛤蟆,体现的对小虫的同情,对蛤蟆的厌恶,本文给小狗一个座位,表现作者对小狗和小男孩的同情和理解。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从拴象说开去》一文,完成题。

①印度的养象人有个习俗:在象幼年时期,用绳子将它拴在柱子上,象年幼体弱,无法挣脱。待象成年,有能力挣脱木柱时,它的脑海中却早已烙印下了“木柱不可能挣断”的想法,养象人便能轻而易举地对象群进行管理。

②束缚住象的不是木柱,而是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我们在感叹养象人聪明智慧之时,也不免为大象唏嘘:环顾身旁,有多少人深深陷在思维定势的泥沼之中无法自拔,人们一提到空谷便想到悬崖峭壁,一提到春天就想到百花争艳……

③因此,唯有摆脱思维定势,才能找到通往成功的桥梁。

④思维定势,是经过岁月淘洗、沉淀的产物,是人们世代相传的“金科玉律”,人们往往因循守旧,不曾探寻过这些“不假思索”背后那片广阔的天地。

⑤看到苹果,你往往会想到其甜美的肉质。而牛顿却用苹果作为钥匙,打开了思维殿堂的大门,触碰到数千年来无人“染指”的真理,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的地基。同样一个苹果,乔布斯以它的模板设计出简约大气的新一代“苹果”产品,渡边淳一以它为引子创作出了《失乐园》。每天有无数人吃苹果,但只有少数挣脱思维定势束缚的人能看到其潜在的巨大价值,并以此为桥梁。走向成功的彼岸,实现人生价值。

⑥数千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人祖祖辈辈在天地中耕耘,“任劳任怨”,有多少人想到如何能摆脱“靠天吃饭”的命运,又有多少人持之以恒地去钻研呢?袁隆平着手水稻研究后不久,一位高级教授曾鄙夷地说:“水稻极难优化杂交,放弃吧!”袁隆平却毫不气馁,数十年如一日地埋头于实验田中,最终成功地研制出“东方魔稻”,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只需勇敢地撕开一直穿着的“紧身上衣”,就会轻松向前奔跑。一路脚踏实地,不顾流言蜚语,即使最后山穷水尽,也不过是无害的尝试,大可拍拍身上的尘土,从头再来。如果柳暗花明,那么历史就会记住你的名字。

⑦不要以为摆脱思维定势离我们太过遥远,我们身娇体弱无法闯出新路。李德斯,一名普通工人,见妻子长期被厨房油烟所困扰,便决心打破“煮菜必油烟”的定势,苦心钻研,发明了冷花生油,不但大大改善了自家厨房环境,还受到鲁花集团青睐,开启了财富源泉。只要留心生活,勇于创新,摆脱思维定势并非难事。

⑧大象拴在柱上不能挣脱,而人却能斩断捆绑思维的绳索,开拓新的领域,走向成功。

1.文章第一段从印度的养象的习俗谈起,有什么作用?

2.世上有各种通向成功的路,本文的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走向成功呢?

3.请结合《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内容,说说我们怎样才能摆脱定势思维的束缚?

 

查看答案

阅读吴旭阳的《会呼吸的建筑》,完成题。

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结构式仿生建筑,其建筑就像动物的骨骼一样,拥有最优的力学性能和结构体系,能够有效地减少材料的用量。表皮式仿生建筑所使用的建筑围护材料就像动物的皮肤一样,拥有防寒、透气、不透水等多重特性,而且随着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来改变表皮的透光、保温特性,从而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功能式仿生建筑的构件能够像生物的毛细血管一样运作,可以调节温度、控制室内空气的流速和流向,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空调系统,大大降低了材料使用成本。如果一个建筑同时具有上述的两点或三点,则统称为复合式仿生建筑。

仿生建筑源于自然又回归自然,每一类仿生建筑都别具一格。人处其中,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它们当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能够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房子的旋转是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方位进行的,白天朝东,黄昏朝西。且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子自动恢复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计能使位于屋顶的太阳能电池板以最大日照角度对准太阳。建筑物四周的太阳能集热器也能面对直射的阳光,以获取更多的太阳能。此外,“向日葵建筑”旋转的动力全部来自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

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地吸收和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大面积的户外阳台就是它们吸收和储存能量的“凸起”和“刺”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的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是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

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它除了是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能量传送带,使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之间传送。“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将热量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的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界面,将风速提高为环境风速的4倍。当风吹过,“马蹄莲建筑”就会迎风招展,呈现着蓬勃的生机。

1.本文的用“会呼吸的建筑”为题有何作用?

2.城市“仙人掌建筑”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3.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科技将产生无限可能。你认为未来还将会出现什么样的仿生建筑呢?请写出来并指出其原理或功能。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徘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节选自陆游《入蜀记》)

祠;供奉祖宗、鬼神或先贤的处所。

太、华、衡、庐:泰山、华山、衡山、庐山。

翳:遮盖,这里指云。

1.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沿溯阻       

日,天宇晴霁           

无纤翳       

(2)下列句中的“之”与“春冬之时”中的“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是吾剑之所从坠

C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D.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3.翻译句子。

(1)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三峡》)

4.】【两文都写到“山”,两文段所写的“山”各有着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一诗,完成第7题。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中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

2.欣赏诗歌需要“置身诗境”,进行丰富而合理的联想与想象,请依此描绘出“山随平野尽”这句诗的景象。

3.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

在学习《狼》专题之后,七(1)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1.同学们说了不少与”有关的成语和谚语,请你也写出一个

成语                                       

谚语:                                       

2.我们学习《狼》专题时,读到了很多包含深意的语句。请结合下面的两句话,用简练的语言说说你从中得到哪些收获或启示。至少两点

①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②仅次于人聪明的动物是狼。    ——毕淑敏《母狼的智慧》

3.你想到图书馆借阅一本《聊斋志异》,学习《狼三则》中其他两篇,如果你又不会借,恰好图书管理员在你的身边,你如何向他请教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