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下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一句中的“也”有着怎样的效果?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常用”?

3.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1.从结构上看,与“百草园”充满情趣的生活相照应;从内容上看,表明这里虽然没有百草园那么富有情趣,但孩子们同样能找到乐趣。 2.用了反复的手法,连用两个“不常用”,起强调的作用;突出了先生是个开朗的人;也表明了作者对先生赞赏与尊敬。 3.学生读书时,因为不理解,不知句读的停顿,只会照本宣科,因而不加标点;先生则不仅理解句意,而且对所读内容有自己的体会,是充满感情、陶醉其中的品读,因而不只有表示停顿的标点,还有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的语气词。(意对即可) 【解析】 试题分析: 1.“也”字说明了从这个地方虽小但也能得到许多快乐,与“百草园”充满情趣的生活相照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连着用两个“不常用”可以考虑修辞反复,效果是强调先生是个开朗的人;也表明了作者对先生赞赏与尊敬。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书是没有标点的,孩子不会断句,显示其不知句读随口乱唱的可爱情态。用语气词写先生读书突出其读书抑扬顿挫和十分投入。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案牍掷地,普颜色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

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

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 去,曰:“后五日复早来。”

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

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1)普少吏事(          

2)良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          

(3)户启箧取书(          

(4)与老人(           )

2.下列各组中加横线词的用法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而能以天下事己任      其老,强忍

B良大惊,随目          家人发箧视

C父曰:“我!        有郑人欲买

D多忌克                乘奔御风

3.翻译句子。

(1)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2)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4.当赵普面对宋太祖和张良遇到“老父”时,他们两人表现出了许多优秀品格,结合文章来谈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题。

山中问答  李白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释]李白曾有一段时间在碧山闲居,有人问他为什么住在山里,他就写了这首诗算作回答。“碧山”在今湖北安陆县境内。 

1.“笑而不答心自闲”中的“笑而不答”值得玩味,请具体说说这样写的妙处。 

2.诗的三、四两句描绘了“碧山”怎样的景色?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书香校园”系列活动,请你参加。

【我调查】射河春韵文学社对全校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如表:

阅读内容

认同率

玄幻武侠

35.1%

时尚娱乐

32.5%

文学经典

15.0%

时事先锋

17.4%

1.根据表格可知,当前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请你向学校提一条建议:                            

【我倡议】下面是“经典阅读”活动倡议书的一段内容,请你阅读,完成题目。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阅读积淀的厚度。

②与书籍相伴的人生,一定有生机,有价值;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活力,有内涵。

③今年,我校的“书香校园”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被评为全市“书香校园”示范学校。

④为了进一步引导全校师生吸收经典著作的营养,提升人生境界,学校决定开展“经典阅读”活动。

2.文中有一个病句,请找出并提出修改意见(不必抄录原句)。

       句,修改意见:                                                      

【我推荐】为配合“经典阅读”活动的开展,《射河春韵》将开辟专栏介绍名著,请你任选一部名著,写一句推荐词。(不超过20个字)

备选名著:《童年》《繁星 春水》《格列佛游记》

3.推荐词: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1.《鱼鳞瓦》采用了   的手法,呼吁人们保护老北京的历史,乃至中国古老的文化。

2.《雷雨》的作者是             ,他的女儿万方透露他曾想当           

3.《童年》从“我”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                  结束。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开始讲他小时候的事,干瘦的身体轻轻地晃着,说得非常流利。他的绿眼睛放射着兴奋的光芒,红头发抖动着,嗓音粗重起来:

“啊,我说,你可是坐轮船来的,坐蒸汽来的。”

“我年青的时候得用肩膀拉着纤,拽着船往上走。船在水里,我在岸上,脚下是扎人的石块儿!……第四个年头儿上,我终于当上了纤夫头儿!”

我突然觉着这个干瘦干瘦的老头儿变得非常高大了,像童话里的巨人,他一个人拖着大货船逆流而上!

他一边说一边比划,有的时候还跳上床去表演一下怎么拉纤、怎么排掉船里的水。

①听外公讲述自己的童年之后,他对外公的看法有了什么变化?(用文中原话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②外公为什么要向阿廖沙讲述自己的过去经历?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一提到根的作用首先想到    (1)    ,这两项是绝大多数根系的本职工作。然而,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根,作用却并非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而是   2)      ,这种最早期类型的根被称为假根。    (3)      ,是因为在这些根内部没有运输水分和养料的通道,它仅有的作用就是固定植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