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篇议论文观点正确、论据充分、结构完整,是衡量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B.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C.采取各种办法培养餐饮业服务人员的水平,尤其是青年同志的水平,是当务之急

D.数学课上,老师引导我们解决并分析了这个问题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再做判断。A项应在“议论文”后加上“能否做到”;C项中“培养”改为“提高”;D项词语顺序颠倒,把“解决”和“分析”调换位置。 考点: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选出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A.但通过她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B.“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课,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C.啊,怪不得他把花花草草看得那么仔细,也怪不得他说“太迟了!”

D.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

 

查看答案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jiá)          情(zī)     动(chàn)

B.选(líng)     (xiè)     (tuì)    (dǎng)

C.花(ruǐ)      红(yīn)     (mí)      (sù)

D.挑(xìn)      (jù)     静(tián)  (fāng)

 

查看答案

作文。

带上欣赏的眼镜,你会由衷地赞叹“生活真好”;打开心灵的窗户,你会由衷地赞叹“拥有亲情真好”;怀着博大的胸怀,你会由衷地赞叹“遇上挫折真好”;举起自信的火炬,你会由衷地赞叹“前途真好”……亲爱的同学,风华正茂的你,又想对什么说声“真好”呢?

请以“________________真好”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班级、姓名。

 

查看答案

阅读包利民《花开的方向》,回答题。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而搬来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嘴里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日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说一说第⑤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2.理解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含义。

(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又似乎很

(2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奉梦绕的名字——望乡。

3.赏析第⑧段划线句。

4.说一说题目“花开的方向”的含义和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中的几段文字,完成题。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1.“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一句中的“也”有着怎样的效果?

2.“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矩,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句中为什么连用两个“不常用”?

3.同样是读古文,作者写孩子们读书的内容没有用标点,而写先生读书的内容不但用了标点,还加上了“呢”、“噫”、“嗬”等语气词,这是为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