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雪一化就有路了

张抗抗

    每年下第一场雪时,我总会想起多年前一个雪天的经历。

  那时我初涉文坛,很容易被一些闲言碎语所困扰。当我听说有人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时,我异常激愤,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恼恨。

  我决心要去当面质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伤害我。

  很快便有了一个机会。我出差去外地,恰好要路过那人所在的城市。我向朋友要来了她的地址,决定在那个城市作短暂的停留,突然出现在她家门口,义正辞严地声讨她,然后拂袖而去。

  那天,从清晨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风变得湿暖,闷得人透不过气来。火车晚点,到达那个城市已是傍晚时分。当我走出车站时,空中已飘起了雪花。

  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但我只能继续往前走,去寻找那个记录着怨恨的纸条上的地址。

  雪下得越来越大,风也越发凛冽,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四下皆白,分不清天上地下,我跌跌撞撞地朝前走着。在漫漫风雪中既寻不见街牌,也看不见门牌号码。

  就在那个时候,我看见街边有-间简陋的平房,窗口露出一线微弱的灯光。我抱着疲倦的身躯敲响了那家的房门。

  门开了,灯光的暗影中,站着一位老大娘。她接过我那张写着地址的纸条,眯着眼将纸条举在灯下看了看,又低头仔细地打量着我,说:“那地方太难找,跟你说不明白,还是我领你去吧!”不容我谢绝,她已经迈出门槛,踩在了雪地里。

  “这大雪天儿出门,一定有要紧事吧?”她回过头大声说道。

  我含糊地应了一声。

  “你是去看望病人吧?看把你累的急的!是亲戚朋友?”她放慢了脚步,拍打着肩上的雪花,等着我。

  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亲戚朋友……我沉默着,无言以对。我如何对她实言相告,自己其实是去找一个“仇人”兴师问罪的!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那个人似乎隐没在漫天飘飞的雪花中,她之所以要伤害我,也许是随波逐流,也许是由于无知,也许是出于一时的利益之需——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

  脚底突然在一个雪窝里滑了一下,老大娘一把将我扶住。

  “这该死的雪,真讨厌……”我忍不住嘟哝着。

  “不碍事,不碍事,就快到了。”她说,“前面那个电线杆子右拐,再往前数三个门就是。”

  “大娘,请回吧,这回我认得路了……”我说着,声音忽然喑哑了。

  她又重复指点了一遍,便转身往回走。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

  那个苍老的声音,被纷纷扬扬的雪花托起,在空荡荡的小街上蹒跚。

  我在雪地上久久伫立,任雪花落满我的肩头,任寒风吹打我的脸庞。湿重的背包、鞋和围巾似乎一下子失去了分量……

  雪一化,就有路了——那么,就把冷雪交给阳光去处理吧,雪不能永远覆盖道路,有阳光就会融化。虽然世上常有误解和诽谤,但是充满阳光的心灵却能够宽恕和融化它。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跳下火车时那种愤激的心情。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

1.请根据提示梳理“我”的心理变化。

               胆怯怀疑                               

2.结合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请说说“病人”一词的含义)

(2)刚走几步,又回过头,大声说:“不碍事,明天太阳出来,雪一化,就有路了!”(“雪一化,就有路了!”文章以此为题有何妙处?)

3.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及作用。

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

4.根据文章内容,请补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作为文章的结尾。

 

1.激愤恼恨、怀疑动摇、平静释然。 2. (1)这里指搬弄是非,给 我心灵造成伤害的人,但也是可以原谅的人。 (2)巧妙地以老大娘的话入题,自然贴切;“雪一化,就有路了!”老大娘随口一说,点醒了执迷的“我”,让“我”明白世间误解和诽谤之雪终会被充满阳光的心灵融化,点明了主题。。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情景;烘托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同时也为下文故事情节地发展做了铺垫。 4.要求:符合文意,雪变小或停止了,语言优美有韵味 示例一:夜深了,大雪慢慢地停了下来。四周一片洁白,在路灯的映照下,地上的积雪发出柔和的光。夜是那样的宁静,空气也变得温润而清新了。 示例二:雪慢慢地小了,雪片儿像春天的落花,飘落在我的脸上,我似乎闻到了一丝淡淡的花香。 【解析】 试题分析: 1.通读全文,根据情节的发展,从前向后寻找表示“我”的心理的词语。如“我有些发蒙,心生胆怯和疑惑”中的“胆怯疑惑”, “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恍恍惚惚地发生了一丝怀疑和动摇”中的“怀疑和动摇”,“ 我在那个破旧的大杂院门口平静地站了一会儿,轻轻地将那张已被揉皱的纸条撕碎,心也随之释然了,然后慢慢地朝火车站方向走去”中的“平静释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1)结合语句“她也许真的是一个需要救治而不是斥责的病人呢”,联系全文内容可知,句中的“病人”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身体上有病的人”,而是指爱搬弄是非,对我说三道四,从而给我造成伤害的人。“需要救治”这一特征表明了“我”对病人的态度,认为她可以原谅。用通顺的语句把这些意思表述出来即可。 (2)读第四段内容,根据题干中的提示,从四段原文中提取,即可得到“制骨架”“系缠风筝线”,意思对即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要注意从文章所叙述的事件和作者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 “偶尔听说某某人在其中做了手脚,心里顿时对此人充满了愤懑和恼恨。我发誓要当面去质问她”后来,“似乎就在那一刻,我忽然对自己此行的目的和意义产生一丝怀疑和动摇” “那个风雪之夜,当我终于站在那费尽周折才到达的门牌下面时,我已经全然没有了那种激愤的心情,我平静地站了一会,轻轻将那张已被雪水泅湿的纸条撕碎,然后慢慢朝火车站方向走去。”从故事所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看,雪化一化,就有路,更深层的含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怨恨的化解,生活的路就宽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雪片像是无数只海鸥扇着白色的翅膀,围绕着我扑腾旋转。”明显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所以可从这个角度加以赏析。结合全文及情节的发展可知,此句写出了大雪纷飞的情景,表现了“我”内心的纷乱与烦躁,同时也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横线词语的意思。

1当涂掌事             

(2)但当涉猎                

3往事           

4鲁肃过寻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B.“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鲁肃对吕蒙赞叹的巧妙接应,从他的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C.从孙权劝吕蒙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不失为人主的身份。

D.文章中,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的,鲁肃与吕蒙的对话则有调侃的味道,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4.孙权说“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相信同学们也是爱读书、常读书之人,请说说你从读书中得到的益处。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

                    ,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

                         ,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春潮带雨晚来急,                        。(韦应物《滁州西涧》)

《木兰诗》中                                     ”表现了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木兰诗》中“                                      ”从侧面写出了木兰战功显赫。

                     ,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江山代有才人出,                   。(赵翼《论诗》)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新周刊》杂志曾在2007年9月刊载文章《信息过剩时代的“不知情权”》,详尽阐述了信息泛滥对人类生活的诸多不利影响。过度的信息对于一个过着充实生活的人来说,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今天,媒介和信息流的发达程度较以往更甚,人类已经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生活新时代。

材料二:公务员李俊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微信的虚拟世界里。他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躺在床上看微信。开车上班,堵车时刷朋友圈,等红绿灯时也盯着手机看,分秒必争。白天,李俊几乎把所有碎片化的时间都用在了微信上;晚上,还有一堆微信公众号等着他过目。

材料三:“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看似多了,关系却变淡了。”“每天花很多时间刷微信,感觉学了不少知识,可回想起来,根本没记住几条真正有用的。”“我注意到,有些基本不刷朋友圈的人,他们往往在生活中有某些兴趣爱好,并为此投入了较多精力。”

材料四:公交车上,美女看美妆和自拍,少男看体育和自拍,都是朋友圈,而最近爆发的魏则西雷洋苏鄂减招事件少人问津,这就是现实。

1.阅读材料二、三、四,你能获取一些什么信息?

2.当今社会,许多人都不自觉地加入了“低头族”,请你拟写一条标语,呼吁人们昂起头来!(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语言风趣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列举具体事例说说这个移动互联网生活新时代的到来,给你带来了什么?

 

查看答案

请在下列横线处续写两句话,使之构成排比句。要求语意连贯,具体形象。

    一位诗人曾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一滴水珠里有浪花的影子,一个眼神里有思念的影子;                                                                     ;一块岩石里有群山的影子,一声细语里有关爱的影子。的确,任何小事物都藏有大世界,任何细微处都含有真感情。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

B.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通过讲述一个神童最后“泯然众人”的故事,警示后人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C.《口技》最后一部分再次交代表演者的道具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直接写出了表演者口技的不凡。

D.《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