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现代文 敲门(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

阅读下面现代文

敲门(孙道荣)

“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11)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文章以“敲门”为题,主要写了与之有关的哪几件事?

2.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

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

3.老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略作分析。

4.文末“共同的牵挂”应如何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与身边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牵挂。

 

1.答:写了五件事:第一件事是年轻人每天准时去老人家敲门;第二件事是年轻人带儿子去老人家敲门;第三件事是老人接儿子的电话,没听到敲门声;第四件事是推销员老敲门,老人误以为是年轻人;第五件事是年轻人带老婆和孩子去朋友家,没有去敲门,老人担心年轻人,上楼去敲年轻人家的门。(答出四件即可) 2.我选(A)处,动作描写,写出了他的着急与惊慌,表现了他对老人安危的担心与高度的责任感。我选(B),心理描写。细腻地写出了老人对他一家安危的关心和担忧,表出了他对老人的 3.慈祥与热情,从老人给他儿子糖果可看出;乐观与豁达,从老人拿推销员一事当笑话可看出;知恩图报,从老人去敲他家门可看出。(答出两点) 4.指他每天准时敲门喊老人,以此互报平安。联系实际内容略。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言文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

注释: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昔者秦王猎而扰民( 

(2)王之爱子三日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划线句。

子何以知之?

3.本文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请在下面空格处依次填入恰当的内容。

秦王将猎——        ——韩生劝止——       ——韩生释疑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

《伤仲永》(节选)

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②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

(1)父其然也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3)之为众人              

(4)日仲永环谒于邑人                  

2.将文中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造成仲永“泯然众人”的主要原因是(用文中原回答)         

4.本文对们的教育和启发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诗句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2)                      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3)深林人不知,            。(王维《竹里馆》)

(4)                   ,竹中窥落日。(吴均《山中杂诗》)

(5)                   ,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6)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我也开始挣钱:我逢星期日,一大早就背着口袋走遍各家的院子,走遍大街小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碎纸、钉子。……平时放学以后也干这玩意儿,每星期六卖掉各种旧货,能得三十至五十戈比,运气好的时候,卖得更多。外祖母接过我的钱,急忙塞到裙子口袋里,垂下眼睑,夸奖我:“谢谢你,好孩子!咱们俩养活不了自己吗?咱们俩?有什么了不起的?”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以上文段选自作品《           》,作者           。选文中记录的是           的一段生活,“我”是指          

 

查看答案

仿照画线的句子,再续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语义连贯。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清风,为我送来芬芳如寒夜里的一团火焰,为我送来温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