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
(1)其真无马耶
(2)一食或尽粟一石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策之不以其道
古诗文名句填空
(1)淮南秋雨夜, 。
(2) ,不下旧帘遮。
(3)低头乍恐丹砂落, 。
(4)转觉鸬鹚毛色下, 。
(5) ,相伴过年华。
(6)临风一唳思何事, 。
(7) ,泥香带落花。
(8)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9)食不饱,力不足, 。
(10)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根据汉字写拼音
坦荡如dǐ( )
枯瘠( )
婆suō( )
秀qí( )
在每个人的心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秘密,而且都不同,这些秘密,有的让人无法面对,有的让人感到羞愧,有的则会让人前进……
请以《珍藏在我心中的秘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文体符合要求;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或套作;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阅读下面现代文
关于劣质一次性筷子的主题阅读
【事件概述】3月17日晚,演员黄渤在微博上吐槽自己在饭馆用餐遭遇劣质一次性筷子,并晒出对比照片。照片中,一双一次性筷子泡在发黄的水里,右边则是一杯清水的对比照。黄渤微博解释道,“饭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观包装均精美无挑,热水中涮了几下,刺鼻的味道马上出来了,低头一看,结果……”黄渤还无奈调侃称,“这汤你敢喝吗?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环保是保命啊!”
【记者走访】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位市民随手拿起一双带有黑色斑点的筷子使用。记者告诉他,出现小黑斑说明筷子很可能已经发霉,小黑斑里含有各种霉菌,具有极高的致癌风险时,这位市民很吃惊:“这么严重啊,还真不知道,以后坚决不用了。”
从事瓷砖销售的王女士对记者说:“吃外卖本身就是图个方便,如果自带餐具,洗洗刷刷很麻烦。”当记者问她,知不知道一次性筷子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时,王女士说:“我周围很多人都用一次性筷子,不都没事吗?再说,这筷子都用这么多年了也没有听说谁因为用一次性筷子得病,是不是小题大做了?”
另外,市民孙小姐告诉记者,她发现有些小餐馆根本就没有消毒设备,而有些餐馆即使有也不用。有一次,服务员给她拿的筷子都是湿的,还一直说是消过毒的。一次性筷子虽然不卫生,但至少没入过别人的口,不会传上什么病,循环使用的筷子如果消毒工作没做好,岂不是更脏吗?与其这样,她宁愿选择一次性筷子,至少只有自己用过。
【专家观点】
1.天津科技大学木材科学系主任马晓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小作坊在生产一次性筷子的过程中,为美观而采用工业硫磺熏蒸,筷子在使用时遇热会释放出二氧化硫,所以劣质筷子在热水中涮一涮,就会泡出一碗“黄汤”。马主任还说,在一次性筷子生产中,需要对木质或者竹质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部分小作坊为了节约制作成本,使用工业硫磺来替代价钱较高的食品添加剂。消费者长期使用这种被硫磺熏蒸的劣质一次性筷子,可能导致中毒。刺激物对口腔、食道、消化道造成腐蚀,也可能导致呼吸道疾病,出现咳嗽、哮喘等症状。
2.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王君聪科长介绍说,生产劣质筷子的作坊式工厂会找一些价格低廉的边角料来进行生产,并且经过去皮和切割后不会进行热力消毒,之后也不会进入无菌车间进行操作,一些条件差一点的企业甚至将半成品的烘干放到了室外,只是简单地晾晒,到该进行材料分拣的时候,这些企业会将那些残次品用硫磺进行熏蒸或双氧水浸泡,把那些有污物、色泽不好、发霉的半成品漂白成卖相好的筷子;之后加工成型和包装成品也都是在普通的车间进行,细菌很有可能乘虚而入。
1.材料介绍了劣质一次性筷子的哪三个方面的内容?
2.针对黄渤在微博中提到的“饭店上了一次性筷子,外观包装均精美无挑,热水中涮了几下,刺鼻的味道马上出来了,并且涮过筷子的清水变成了‘黄汤’”这一问题,专家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3.阅读上述材料,请你简述对材料中黄渤提出“不用一次性筷子不是环保是保命啊”这一观点的看法及理由。
阅读下面现代文
敲门(孙道荣)
①“咚,咚咚,咚——”走进楼梯口,他习惯性地走到101室的门前,敲门。敲门的节奏,也是他和她早就约好了的,“咚,咚咚,咚——”永远固定的节拍。只要听见这个节奏的敲门声,她就知道是他,这样她就不用急着来开门,以免有个闪失。过一会儿,门轻轻打开了,露出一张沧桑的脸来。隔着门,他对她笑笑:今天好吗?她也笑笑,露出几乎没了门牙的嘴巴,好,好着呢,上班累吧?我没事,赶紧早点回家去吧。看到她精神很好,确实没事,他才放心地上楼,回家。他的家在四楼。
②这是他每天的功课。
③他和她,不是母子,也不是亲戚,只是普通的邻居。考虑到她年龄大了,又是一个独居老人,社区就近安排个邻居帮忙照应照应她。也没有太多的事,就是每天记得去敲敲老人的门,看看她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万一有个什么意外,也好及时处置。之所以选择了他,除了他是个热心肠之外,最重要的一点是,他在一家公司上班,每天按部就班地上下班,能够准时回家,从来不在外面有什么应酬,这样才便于每天都能准时去敲敲老人的门。老人随时有可能出现意外,最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照顾。
④社区找到他,他欣然接受了。于是,每天下班回来的时候,他都会先去敲敲101室的门,把老人喊应了,才回自己的家。有时候,路上碰见放学的儿子,他会和儿子一起去敲老奶奶的门,他会让儿子敲,儿子已经学会了他敲门的方法,“咚,咚咚,咚——”不急不慢,不轻不重。门打开了,她看到他们父子,开心地笑了,摸摸儿子的脑袋,经常还会变戏法一样,变出一把花花绿绿的糖果来。这些糖果,都是老人远在海外的儿子邮寄回来的。
⑤老人的身体很硬朗,但也发生过几次小意外。有一次,他敲门的时候,她正好在卧室里接儿子打来的越洋电话,没听到他的敲门声。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放下电话,她才听见了敲门声,虽然敲门的节奏不对头,但她知道这是他回家的时间,一定是他,她几乎是一路小跑去开门,差点摔了一跤。幸亏只是虚惊一场。还有一次,中午,她累了,靠在沙发上养神,突然,响起了熟悉的敲门声:“咚,咚咚,咚——”老人兴奋地想,今天这孩子难道没上班,怎么这时候来敲门啊。喜颠颠打开了门,却是一张陌生的面孔,推销员。等傍晚的时候他来敲门,老人将这个趣事讲给他听,一老一少,笑得很开心。
⑥日子就这样慢慢地流逝。“咚,咚咚,咚——”每天黄昏,熟悉的节奏,就会在楼梯洞口响起。准时响起的敲门声,和紧接着“吱牙”打开的门轴声,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⑦那天,因为一个突发情况,他带着老婆和孩子去了一个朋友家。黄昏的时候,他习惯性地想起了敲门这件事,看来今天是敲不成门了,因为走得急,他偏偏又忘记了带电话簿,记不得她家的电话,无法通知她。朋友安慰他,这么多年了,就这一次,应该不会这么巧,有什么事情。也只好这样想了。
⑧晚上十一点多,他们一家回家。在楼梯洞口,看着101室的门,他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去敲敲门?太晚了,她一定已经休息了,明天一早再来敲门吧。
⑨他们刚回到家,自己家的门却突然响起来了,“咚,咚咚,咚——”熟悉的敲门声。他赶紧跑去打开门,果然是楼下的老太太。
⑩你们没事吧?她急切地问。傍晚,没看见孩子放学,也没看见你媳妇下班回家,你又没来敲门,我以为你们出什么事了,又没法联系你们,真是担心死我了。刚才我听见楼梯洞里的声音,就想着是不是你们回来了,所以赶紧又上来看看。看到你们没事,我就放心了。
(11)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他搀扶着她,将她送下楼。他答应她,今后无论发生什么,他都会准时去敲门。因为,那已经是他们共同的牵挂。
1.文章以“敲门”为题,主要写了与之有关的哪几件事?
2.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进行赏析。
A.敲了几遍,没人开门,他惊出一身冷汗,连忙又重重地敲了几次,“咚咚,咚咚!”连一贯的节奏都忘了。
B.“又上来看看”,这么说,她已经跑上来几趟了?他的眼睛,忽然湿湿的。
3.老人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略作分析。
4.文末“共同的牵挂”应如何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与身边的人有着怎样的共同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