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词语中全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组是( ) A.温文尔雅 虎视眈眈 引人入胜 B....

下列词语中全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组是(  

A.温文尔雅     虎视眈眈     引人入胜

B.花枝招展     苍颜白发     老态龙钟

C.销声匿迹     彬彬有礼     衣衫褴褛

D.风度翩翩     笑容可掬     喋喋不休

 

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知识点,根据各个选项中的词语,一一判断,A中“虎视眈眈”和“引人入胜”不是写人物外貌;C中“销声匿迹”“彬彬有礼”不是写人物外貌;D中“喋喋不休”不是写人物外貌,B三个词语全都是写人物外貌,故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俱怀逸兴壮思飞,                          

(4)海内存知己,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是:                  

(6)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用比喻的手法抒写国家及个人命运的是:                  

(7)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寄寓着人世间的事情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名句是:                    

                                   

(8)诗中含“酒”的诗句:                                         

 

查看答案

成长的记忆中,妈妈的一杯牛奶,老师的一声叮嘱,同学的一句鼓励,家乡的一条小河,袅袅的一缕炊烟,花儿的芬芳,书海的清香……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请以“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胡竹峰

(1)快二十年了我一直记着这样的场景父亲一巴掌扇在我的脸上而后无力地站在那里身子僵直像一截枯焦的树桩。

(2)那时我家里穷。我刚考上初中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快开学那几天父亲常对着门前的林子发呆。开学的头一天他一脸歉疚地对我说“你去跟老师说一下学费先欠着我砍些窑柴卖得钱再补上。

(3)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一灰拉着他的衣角一个劲儿地吵闹。父亲的沉默终于变成了愤怒一只大手抡过来狠狠地给了我一记耳光。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我也愤怒了摸着脸颊怨恨地说“真没本事连儿子的学费都交不起还好意思打人……”母亲慌忙冲过来紧紧地搂住了我轻轻地啜泣着半是埋怨半是责备“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你爸爸?”我用力一挣离开母亲的怀抱对着父亲不依不饶地嚷道“就没用你就没用!”

(4)父亲脸色煞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走进厢房颓然坐下使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双手颤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母亲轻言轻语哄着我最后亲自护送我才不情愿地去学校报到。

(5)也许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被父亲打过许多年过去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打我的手——那是一双粗糙、黝黑的大手布满老茧骨节粗大手背上凸起条条青筋。

(6)就这样,在母亲的抚慰下,我和同村的伙伴一样,卷起铺盖去了十里之外的学校。每次路过学校的通报栏,“胡竹峰”三个字都赫然写在“拖欠学费学生名单”中。我问题一眼就看到了它,然后沮丧地低下了头。它像父亲的左右手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我心里越发埋怨父亲,埋怨他交不起我的学费。

(7)第一次离开家门,每天放学对着层层叠叠的远山,我的心里萌生了很多感慨,也渐渐体会到生存的不易。想想那个一贫如洗的家,想着父亲努力地劳作,我心里的愧疚像荒草丛生。

(8)一天傍晚,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第二天早上,地上已经堆起厚厚的一层雪。上午,坐在教室里,阵阵寒意袭来,我冷得直打战。忽然,老师叫我的名字,说外面有人找我。我扭头转向窗户一看,是父亲。他憔悴了许多,头发长且乱,许久未理的模样。许是因为天气冷,他猫着腰,使劲地搓手跺脚取暖,双眼却不住地搜寻我的身影。我不知道他来学校干什么,满心疑惑地走过去。他慌忙迎上来,哆嗦着身子,从怀里摸出一个袋子递给我:“给,这是学费。你妈让带来的衣服我放到你宿舍了,下课后自己去拿。”

(9)我接过袋子,正准备回教室,却一下子愣住了,只见袋子上沾了斑斑的血印。我猛地转过身子,一把拉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忙不迭的往回收,我得紧紧的,怎么也不松开。天!这是双什么样的手啊!弯曲的手指皴裂着,露出的肉色中渗出淡淡的血丝;手掌上的老茧更厚了,像石头般硬;手背通红,生了冻疮,肿得老高……我呆呆地看着,心里像有异物堵住了一般。父亲说“没事”,一脸轻松地笑了笑,又小声地对我说一句“快回去上课吧”,转身走了。

(10)回到教室里,父亲那一双长满老茧、生了冻疮、皴裂如树皮的手占据了我的脑海,面对着作业本,我一个字也写不出。

(11)若干年后,我看到了香车大画家丢勒的名作《祈祷之手》。画面上,一双手合十做祈祷状,那深褐色的手背、粗糙的皮肤、粗大的指节,无声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奉献、亲情的故事。看着图画,我不禁想起父亲那双手。我躲进卫生间,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12父亲的手,不再是沉甸甸的压在我心上,而是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1.作者为什么要以“手”为标题?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妙处。

父亲一巴掌扇在我的脸上而后无力地站在那里身子僵直像一截枯焦的树桩。

我猛地转过身子,一把拉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忙不迭的往回收,我得紧紧的,怎么也不松开。

3.第九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5.父亲也许恨铁不成钢地“打”过你,母亲也一定温柔地抚摸过你……相信此文让你回忆起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阅读《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近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平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

           +          = 一氧化氮=>②二氧化氮→③   +    →=硝酸④硝酸+雨水=>氮肥。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完成题。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加横线词的意思。

(1)伛偻提携         伛偻

(2)临溪而           渔:

(3)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

(4)游人而禽鸟乐也   去: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的意思。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选文第①段描写山间的美景,先写        变化之美,再       变化之美,给人以不同的美感。

4.文章以“乐”贯穿全文,写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这些“乐”反映出什么?请简要分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