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送东阳马生序

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的词

(1)借于藏书之家            

(2)其欣悦       

(3)于是遂就            

(4)吾相教(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3.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

4.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

 

1. (1)借 (2)等待 (3)学习 (4)白白地 2. (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3.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只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4. (1)具有伯乐之慧眼, (2)富有同情心, (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字词的含义,先要梳理文字,读懂文章,根据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本题“书”名词用作动词,学习。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疏通两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尝”“执经叩问”“孤”,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疏通两文,把握文章内容,从文章找出相关的信息作答。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只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 考点: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分析古文中人物形象,首先要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要从文中人物的言行描写和作者情感的倾向(观察有无评价语)来分析概括其身份、性格、思想品质的特点。书塾的老师具有伯乐之慧眼,富有同情心,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翻译】 【甲】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读书。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把鞋后帮踩在脚后跟下,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乙】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路过书塾,(听见琅琅的书声)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孩子,你为什么哭泣?”邴原回答说:“失去亲人的人容易悲哀,贫穷的人容易伤感。那些读书的人,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有亲人(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有亲人,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老师怜悯地说:“(你)想要读书,就去读吧!”邴原说:“(我)没有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有志读书,我可以做你的老师教你,不收一分钱。”于是邴原就开始学习。只过了一个冬天,就能背诵《孝经》和《论语》。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别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各写一句话,要求语意相关,句式整齐。

拥有是美丽的,但不要因为失去而黯淡了自己的生命。失去了太阳,你还会有星光的照耀                        不能设想,屈原不失去生活的优裕和舒适,怎么会诞生《离骚》这样灿烂的篇章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全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组是(  

A.温文尔雅     虎视眈眈     引人入胜

B.花枝招展     苍颜白发     老态龙钟

C.销声匿迹     彬彬有礼     衣衫褴褛

D.风度翩翩     笑容可掬     喋喋不休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选填10处即可)

(1)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俱怀逸兴壮思飞,                          

(4)海内存知己,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人生哲理,给人以鼓舞的诗是:                  

(6)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用比喻的手法抒写国家及个人命运的是:                  

(7)苏轼的《水调歌头》中寄寓着人世间的事情难以十全十美的哲理名句是:                    

                                   

(8)诗中含“酒”的诗句:                                         

 

查看答案

成长的记忆中,妈妈的一杯牛奶,老师的一声叮嘱,同学的一句鼓励,家乡的一条小河,袅袅的一缕炊烟,花儿的芬芳,书海的清香……都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色彩。请以“有你,我的年华不寂寞”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地名、校名、人名。

书写工整,600字以上。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

胡竹峰

(1)快二十年了我一直记着这样的场景父亲一巴掌扇在我的脸上而后无力地站在那里身子僵直像一截枯焦的树桩。

(2)那时我家里穷。我刚考上初中家里连学费都拿不出来。快开学那几天父亲常对着门前的林子发呆。开学的头一天他一脸歉疚地对我说“你去跟老师说一下学费先欠着我砍些窑柴卖得钱再补上。

(3)听父亲这么一说我心里一灰拉着他的衣角一个劲儿地吵闹。父亲的沉默终于变成了愤怒一只大手抡过来狠狠地给了我一记耳光。我的脸顿时火辣辣的。我也愤怒了摸着脸颊怨恨地说“真没本事连儿子的学费都交不起还好意思打人……”母亲慌忙冲过来紧紧地搂住了我轻轻地啜泣着半是埋怨半是责备“你怎么可以这样说你爸爸?”我用力一挣离开母亲的怀抱对着父亲不依不饶地嚷道“就没用你就没用!”

(4)父亲脸色煞白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走进厢房颓然坐下使劲地揪着自己的头发双手颤抖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母亲轻言轻语哄着我最后亲自护送我才不情愿地去学校报到。

(5)也许是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被父亲打过许多年过去我还清晰地记得父亲打我的手——那是一双粗糙、黝黑的大手布满老茧骨节粗大手背上凸起条条青筋。

(6)就这样,在母亲的抚慰下,我和同村的伙伴一样,卷起铺盖去了十里之外的学校。每次路过学校的通报栏,“胡竹峰”三个字都赫然写在“拖欠学费学生名单”中。我问题一眼就看到了它,然后沮丧地低下了头。它像父亲的左右手一样,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心上。我心里越发埋怨父亲,埋怨他交不起我的学费。

(7)第一次离开家门,每天放学对着层层叠叠的远山,我的心里萌生了很多感慨,也渐渐体会到生存的不易。想想那个一贫如洗的家,想着父亲努力地劳作,我心里的愧疚像荒草丛生。

(8)一天傍晚,天空中飘起了雪花。第二天早上,地上已经堆起厚厚的一层雪。上午,坐在教室里,阵阵寒意袭来,我冷得直打战。忽然,老师叫我的名字,说外面有人找我。我扭头转向窗户一看,是父亲。他憔悴了许多,头发长且乱,许久未理的模样。许是因为天气冷,他猫着腰,使劲地搓手跺脚取暖,双眼却不住地搜寻我的身影。我不知道他来学校干什么,满心疑惑地走过去。他慌忙迎上来,哆嗦着身子,从怀里摸出一个袋子递给我:“给,这是学费。你妈让带来的衣服我放到你宿舍了,下课后自己去拿。”

(9)我接过袋子,正准备回教室,却一下子愣住了,只见袋子上沾了斑斑的血印。我猛地转过身子,一把拉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忙不迭的往回收,我得紧紧的,怎么也不松开。天!这是双什么样的手啊!弯曲的手指皴裂着,露出的肉色中渗出淡淡的血丝;手掌上的老茧更厚了,像石头般硬;手背通红,生了冻疮,肿得老高……我呆呆地看着,心里像有异物堵住了一般。父亲说“没事”,一脸轻松地笑了笑,又小声地对我说一句“快回去上课吧”,转身走了。

(10)回到教室里,父亲那一双长满老茧、生了冻疮、皴裂如树皮的手占据了我的脑海,面对着作业本,我一个字也写不出。

(11)若干年后,我看到了香车大画家丢勒的名作《祈祷之手》。画面上,一双手合十做祈祷状,那深褐色的手背、粗糙的皮肤、粗大的指节,无声地讲述了一个关于奉献、亲情的故事。看着图画,我不禁想起父亲那双手。我躲进卫生间,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

12父亲的手,不再是沉甸甸的压在我心上,而是深深地刻在我心里

1.作者为什么要以“手”为标题?

2.联系上下文,说说加点字的妙处。

父亲一巴掌扇在我的脸上而后无力地站在那里身子僵直像一截枯焦的树桩。

我猛地转过身子,一把拉住父亲的手,父亲的手忙不迭的往回收,我得紧紧的,怎么也不松开。

3.第九段中画线句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4.结合全文,写出你对文章结尾画线句子的理解。

5.父亲也许恨铁不成钢地“打”过你,母亲也一定温柔地抚摸过你……相信此文让你回忆起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请你写一段话,表达你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