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①中国与外国最大的不同就是围墙。迈出国门,浏览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城市,哪里都看不到像中国一样的围墙。在国外,一些城市所谓的“围墙”更多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围墙”。所谓“绿色围墙”,就是利用植物代替砖、石或钢筋水泥“砌墙”。

②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城市绿色围墙建筑,首推巴西的“植物墙”。在巴西,绿色围墙是用空心砖砌成的,砖上附有树胶和肥料,再种上草籽,小草便从里面长出来,绿满墙面。这种植物墙,不仅具有审美价值,而且可以减少噪声和空气污染。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人均绿地近百平方米,雄踞世界第一。巴西利亚是1960年才建立起来的新首都,几乎毫无历史价值可言,1987年却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这除了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外,还因为该城突出绿化,人与环境和谐共存,成了现代化新城的典范。

③澳大利亚1927年建都堪培拉时,明确规定公私建筑都不许构筑非植物墙。今日堪培拉除了总理府保留一道围墙外,整座城市不见第二道围墙。机关团体为了掩蔽办公场所,便以参天的合欢树、桉树等筑起一道道绿色围墙。各国使馆都引进本国特有花木,精心编织绿色篱墙,让路人感觉如在游览各国植物园。

④走进新加坡,只见树木葱茏、芳草如茵,根本找不到围墙样的建筑。这个64l平方千米的袖珍国家,300万国民就生活在大大小小的花园中。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允许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绿地应占65%,建筑面积占35%。为此,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从1971年开始大种其树,大铺草坪,连天桥、候车棚、电线杆都攀上藤蔓,使城市环抱在绿色之中。

⑤非洲尼日利亚首都拉各斯因人口爆满,1979年决定迁都到内陆的阿布贾,迁都伊始,政府就颁布取缔围墙令。今日的阿布贾砖石围墙绝迹,绿树成阴,视野开阔,到处是万紫千红的花草、树墙、藤萝墙。

⑥中国筑围墙已有几千年历史,中国围墙更在于它安全、分界的功能。今天,面对开放的世界,我们只有冲破围墙重地,以绿墙代替砖墙,才能与世界城市建设发展的主流趋势相符合。

1.从全文看,我国的围墙和国外的“绿色围墙”在功能上有何不同?

2.概括巴西利亚能够被联合国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第③段划线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在本段有什么作用?

4.文章第④段“新加坡人只建绿篱不建围墙”一句中的“只”具有怎样的说明效果?

5.结合选文,谈谈我县在绿化建设方面可以借鉴哪些好的经验?

 

1.我国:安全、分界。国外:美化、环保 2.构思奇巧的三权广场、布局新颖的城市风格,突出的绿化。 3. 举例子。真实、具体地说明了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在城市建设中修筑绿色围墙的实施情况,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只”起限制范围的作用,在句中强调了新加坡人对城市环境绿化已达成共识。 5.参考角度: (1)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 (2)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 (3)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 (4)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甲文:

《我的母亲》(节选)—胡适

    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有时候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的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乙文:

《回忆我的母亲》(节选)—朱德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20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1.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的含义是(      )

A.不要说他的坏话

B.不要落在他的后边

C.不要让他跌倒在地上

D.不要丢他的脸,出他的丑

2.甲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胡适的母亲的性格特点?

3.甲文中“我母亲心里又”母亲“悔”的是什么?“急”的又是什么?              

4.比较甲乙两段文章,说说胡适的母亲和朱德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胡适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是:              .

朱德的母亲教育孩子的方式是:              .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竟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经纶世务者

②窥谷忘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3. 作者描绘富春江的异水时,抓住了它                  特征来写,描绘奇山时,又抓住了它的                       特征来写。(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4.文中“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这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的?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班里开展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请根据你开展活动的积累,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两个以上与春天有关的四字词语。

词语:                                                                 

2.春天到了,请你调动你的激情,写一段优美的语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与赞美。

 

查看答案

根据你的积累,填写古诗文原句。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海内存知已,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不慕名利。(陶渊明《五先生传》)

                      色愈恭,礼愈至。(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作者以死明志的千古名句是:                             

⑧苏轼《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查看答案

按要求修改有毛病的词句。

①生活像一首歌,五彩斑斓。②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咀嚼,学会欣赏。③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即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潇洒而坦然;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毫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至都是美的,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文段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改为        .

2.文段第       句是个错病句,应改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