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

现代文阅读

留几本书在窗台

翁秀美

①星期天收拾房间,顺便整理书柜。书大都是新的,买回来还没翻过。有几本落了厚厚的灰,用湿布擦了,随手丢在窗台上晾着。

②再进书房时,只觉眼前一亮。迎面窗台上的书随意躺着,有一本斜放在红红的“中国结”上。淡紫色窗纱轻拂过书面,宽大的窗台显得生动明媚。原来,书可以不用整齐地码在书柜里,也可以不用机械肃穆地正襟危坐着。书在窗台上很显眼,淡雅的鲜艳的封面堆叠,有些乱,却是明亮可喜,一进门就入了眼。我的心情也轻松愉快,就想坐下来,细读一番。

③这个念头,让我吃了一惊。细致认真地读一本书,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书,曾经是我的最爱。端着饭碗看,躲在被窝里看,连上厕所也是手不离书。最喜黄昏时,端了小凳坐在院子里,看《当代》,看《花城》,不知天黑不觉肚饿,每次被母亲催着赶着进屋还舍不得放下。那会儿,好书,如友。

④那一年生病住院,怕闷,带了《宋词三百首》《闲情偶寄》。医院建在山下僻静处,病房夜里不熄灯,正好读书。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精神面貌实不像一个病人。出院时,书角已被翻得起毛打卷。好书,胜药。

⑤只是不知什么时候,时间长了翅膀,“哧溜”一下就过去了。一天、一月、一年,快得让人招架不住。每天来去匆匆,总有做不完的事情,一天恨不能掰成两天用。日子仿佛是被抽打着的陀螺转个不停,再难挤出时间来读书了。黄庭坚有言:“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想来我早已是面目全非了。

⑥坐在窗台,伸直腿,书搁在腿上,慢慢翻看。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笼在书页上,文字构建的美妙意象和感觉瞬间渗入全身,心在字里行间跳跃飞翔,喜悦漫溢开来。窗外,天蓝如洗,云作奇峰。这景被窗户框成了画,清新至极。身边的书故人一般围拢着,久违的亲切感油然而生。捧着书坐着,直到最后一缕阳光从书页里消失,暮色在身边聚集,尤不忍释卷。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这个下午也变得安静美好,有了回味。其实,日出日落,每天的时间并没有走快一分,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让我们的神经紧绷了,脚步加快了,也让我们的心浮躁不安。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是的,即使停一停看看身边的风景,读读手边的书,哪怕是安静地听完一首优美的曲子,也会让单调的生活充满暖暖阳光,使精神舒缓、愉悦、充实。

⑦眼前,无意中留在窗台上的书,让我知道,阅读,其实一直是我心里最深切的渴求与向往。留几本书在窗台,以便随时翻阅,在忙碌中休闲一回,给心灵放个假,重新体验读书的乐趣,并且也将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生活方式。 (选自散文集《百年无废纸》,有删改)

1.通读全文,根据文意,把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好书如友→ ____________ 书若路人→ __________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①字字句句如清水,将五脏六腑涤荡得妥帖舒畅。

②因为阅读,匆忙枯燥的时间被文字的墨细细研磨了,书香适意怡人。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全文,仿照示例,说说你对“慢阅读”意义的理解。

想起时下正流行的“慢生活”观念,提倡慢工作、慢餐、慢运动、慢休闲、慢阅读等,提醒生活在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们,适时慢下来关注心灵、环境和传统,是多么的重要与必要。

【示例】慢餐:“慢餐”就是细嚼慢咽,细细品味。既获得味觉享受,又有益于身体健康,还能享受一种悠游闲适的愉悦。

慢阅读:

4.本文原发表在某报副刊,入选《百年无废纸》时,结尾处被编者删去了以下一段文字: 留几本书在窗台。留一份期待,期待与书长长久久的心灵之约。 请你从编者(或作者)的角度,结合文章,阐述删去(或保留)这段文字的理由。

 

1.【示例】好书胜药 好书怡人或誉为“书如阳光”“书改变生活”也可 2.【示例】①该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文字比作清水,“涤荡”一词与清水相照应,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读书使人心灵纯净,精神愉悦。 ②该句把阅读形象地表现为文字研磨的过程,其中“研磨”一词强调了对文字的细细品读,形象地写出了阅读使时间不再匆忙枯燥,生活因此充实润泽,更富有文化味。 3.“慢阅读”就是细细品读,用心体味。使读者既获得知识,又欣赏了文字之美,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性情。 4.编者的角度:因为删去的这段文字的内容和第⑦段有重复,删去后文章更精炼,同时,还留有余味,更加含蓄。作者的角度:前文多为叙述描写,删去的这段文字富有抒情味,起到文末点题、揭示主旨的作用。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即文章的第四段“我”生病住院时期静心读书,第六段一本好书犹如明媚阳光使人精神愉悦、充实。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语句的能力。可以先从“修辞、词语的运用”等角度来判定表达方式,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表达效果,表达效果扣住“读书给人的感受”来分析,使用“形象”“生动”“贴切”“突出”之类的评价来点评语句表述的效果。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仿照例句的形式,写出对其理解概括。根据示例的内容,先解释“慢阅读”是什么,即指细细品读,用心体味,再说明这种阅读方式的益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意的理解能力。将删掉的文字与文章已有的最后一段比较,即可知删掉的这一句话与文章的最末尾一段有意义上的重复,为了文章更加的精炼,所以将其删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外文言文阅读

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在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后乃有三皇。

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为星辰。皮肤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注释】①鸡子:鸡蛋。(盘古:又称盘古氏,混沌氏,传说中开天辟地创造人类世界的始祖。(阳清:轻而清的样七(指蛋清部分)。④阴浊:重而浊的阴气(指蛋黄部分)。⑤神于天,胜于地:神奇超过天,能力超过地。⑥三皇:天皇、地皇、人皇。⑦黎甿:黎民百姓。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天日一丈(            故天地九万里(      

2.请你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3.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地/混沌如鸡子      B.地/日厚一丈

C.故/天去地九万里      D.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

4.盘古是怎样的人,你来评价一下吧

 

查看答案

翻译句子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查看答案

解释划线字

(1) 引凄异                 (2)晓雾将     

(3) 无与为乐者(             (4)略无处(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

老头子笑了笑,眼珠往心里转了两转。他怕A的话有鬼病,万一那三十块钱是抢来的呢,他不便代人存着赃物。他自己年轻的时候,什么不法的事儿也干过;现在,他自居是改邪归正,不能不小心,而且知道怎样的小心。A的叙述只有这么个缝子,可是A一点没发毛咕的解释开,老头子放了心。“怎么办呢?”老头子指着那些钱说。“听你的!” “再买辆车?”老头子又落出虎牙,似乎是说:“自己买上车,还白住我的地方?!” “不够!买就得买新的!”A没看他的牙,只顾得看自己的心。借给你?一分利,别人借是二分五!”A摇了摇头。

(1)这段文字中的A指_________,“老头子”指_______

(2)A最大的梦想是__________ ,但始终没有实现梦想。他的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之后,最终___________使他残存的一点点生活希望也彻底破灭。

(3)请说说主人公A前后的性格特点。

之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她手很巧,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电烤箱,虽然外观一般,可功能并不逊色,真是巧妙绝伦啊。----句中加横线词语运用正确。

B.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应成为我们不懈追求的箴言。----句中标点使用有误。

C.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终将成为世界上发达的国家。----这句话有语病,句中的“工业和农业”与“国家”不搭配。

D.“非常坚强”“自知之明”“万贯家私”“长途跋涉”的短语类型不同。----上述短语类型的判断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