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小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

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按要求完成后面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1.结合全文,请你简要说说选文开头画横线部分句子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联系上下文,从下列句子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横线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

(1)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2)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

3.选文中画波浪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结合选文内容试分析其作用。

4.选文在写三路大军的战况时,详写东路军,略写西路军和中路军。请你结合全文说说这样的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1.这是新闻的导语部分,其作用是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全文的核心内容。 2.学生从两句中任意选择其中一句的加点词语并能根据题目要求品味出作者用词的准确精炼,盲之成理即可给分。(1)“至发电时止”强调时间仅限制在发电文的时间之前,这里适当采用文言词,使句子不拖沓,体现了作者遣词造句准确梢炼、铿锵有力(意思相近即可)。(2)首先“歼灭”与“击溃”词义有所区别,经过整天激战,敌军一部分被歼灭,另一部分被击演,不是一概说歼灭或者一概说击溃,而是说歼灭及击溃,充分体现了作者用词准确(意思相近即可). 3.议论。作用是这种议论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由此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4.①详略处理得当,不平均用笔力,更能突出文章中心;②详写东路军战况是因东路遭遇之敌防线巩固、抵抗较为顽强,该地区战略意义垂要,这种详略的安排更能突出解放军英勇善战。 【解析】 1. 试题分析:阅读全文,分析划线句子与全文内容的关系。此句即概括了全文全的内容,从新闻的结构来判断,即可知其是“导语”部分。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所记,即可了解本文为新闻体裁。从新闻“用事实说话”的特点这个方面,分析第一句加点字所表达的事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从新闻内容所表述“战况”激烈程度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色彩来理解第二句中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首先要根据所学所记了解五种表达方式及特点,根据语句内容即可判断为“议论”,从表达作者分析事件的因果、表达情感、突出主旨、增加新闻的生动性等方面来分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4. 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提示的答点“详略”,阅读理解所示内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从突出文章中心、表现我军的特点来分析解答。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平时积累,请你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③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

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口技》译文,完成后面小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对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宾客大宴(会:宴会)

B.宾客意舒(少:稍微)

C.众妙备(毕:全)  

D.不能其一处也(名:说出)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于”与例句中的“于”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A.子墨子闻之,起鲁(《公输》)

B.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论语》)

C.刻唐贤今人诗赋其上(《岳阳楼记》)

D.每假借藏书之家(《送东阳马升序》)

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理解、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以“京中有善口技者”开篇,介绍口技表演者,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

B.选文最后一段再次交代仅“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与首段相呼应,说明在演出中未增加任何道具,前面的精彩表演的确是从“口”中发出的。

C.选文中的口技表演是由“遥闻深巷中犬吠”开始的,这里是采用了以动写静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目的是为了营造出夜深人静的氛围,把听众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中。

D.选文描写口技表演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如选文第三段“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就属于典型的侧面描写。

4.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2016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吸引了阿里巴巴、惠普、华为、戴尔……等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前来参展。

B.究竟手机是什么时候掉的?掉哪了?他一点都不记得了。

C.“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D.李老师虽然已经年近四十,但从外表看上去只有三十一二岁的样子。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传统文化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

C.《威尼斯商人》是一部极具社会讽刺性的喜剧,剧本主要以歌颂仁爱、友谊和爱情为主题,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

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

 

查看答案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      ;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想想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