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难得淡定 (1)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阅读下文,完成题。

难得淡定

1)苏轼有一首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潇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读来读去,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是近年来颇时髦的一个词,但作为一种情怀和境界,却是古已有之。

2)东坡对自己的淡定是很有自信的,一生坎坷,几经浮沉,就是靠淡定情怀才没有被打垮,而且活得很潇洒。不过,还有比他更淡定的。一天,东坡坐禅,茅塞顿开,悟出“八风吹不动”一语,非常满意。忙遣书童把字送到江对岸的老和尚佛印那里指正。佛印看后,在下面写了一个“屁”字。苏轼不由恼火,过江来评理。佛印一笑,又添几字,成了“一屁过江来”。看来,苏轼在淡定上比佛印还差了一大截。

3)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镇定态度。昔日,诸葛亮面对司马懿大军压境,镇定自若,方寸不乱,别出心裁地唱了一出“空城计”,化险为夷,留下千古美谈。2011211,印度外长克里希纳在联合国发言时,念错了稿子,引起底下一片骚动,那是相当的尴尬。可克里希纳却镇定自若,微微一笑,颇有大将风度地说:“啊,文件太多了,忙中出错,看来文山会海真是害死人哪?”淡定的一句话就巧妙地化解了被动局面,台下传来了善意的笑声和掌声。

4)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乾隆问和珅:“运河上千帆竞发,船来船往,都运的是什么?”和珅答曰:“一为名,一为利。”可见,自古至今,能轻名利者不多。东汉将军冯异算是一个,他为人谦逊低调,每当宿营时,将领们就坐在一起争功,冯异却常一个人躲在树下休息,人称“大树将军”。这是在名前的淡定。东汉大臣甄宇也是一个,每年腊月祭祀后,皇帝要赏赐给博士每人一头羊。羊有大小肥瘦,很不好分,常引争执,甄宇就主动牵走了最瘦小的羊,人称“瘦博士”。这是在利前的淡定。

5)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东晋时,淝水之战的捷报送到京城时,主帅谢安与客人正在下棋。他拿过捷报阅过,便随手放在一边,不动声色继续下棋,就好像什么也没有看到一般。他淡定如水,客人却忍不住问道:“前方战事如何?”他漫不经心地回答:“孩子们已打败了敌人。”依旧从容安详。这便是他的淡定涵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都是过眼云烟。

6)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千古艰难唯一死”,面对死亡仍能保持淡定,尤为难能可贵。金圣叹受“抗粮哭庙”案牵连而被朝廷处以极刑,泰然自若,临刑不惧,边酌边说:“割头,痛事也,快事也;割头而先饮酒,痛快痛快!”嵇康遭人陷害,临行前,神色不变,如同平常,还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就戮。

7)时下,戾气太重,使人总处于紧张之中,幸福指数大打折扣。有了淡定情怀,大家才能心平气和,轻看身外之物,直面灾害和困难,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

1.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文中开头引用苏轼的词作有什么作用?

3.作者是从哪四个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4.文章第(4)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联系你的学习和生活,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1.人生要有淡定的情怀(或做人处事,要有淡定的 情怀) 2. ①引出论点 ②为论点作道理论据 ③增添文学趣味 3.论述了淡定是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举例论证或例证法。 4. ①淡定,是指面对危险和被动局面能做到镇定态度。 ②淡定,也指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的淡泊精神,得之淡然,失之泰然。 ③淡定,还指在胜败利钝面前从容不迫,胜不骄,败不馁。 ④淡定,还有面对生死的自若精神。 5.示例:人生难免起伏,在困难危险面前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容镇定地面对,失败和不如意时,我们要心平气和地面对,从容安详地思考与处理,不过分看重身外之物,不为身外之物所困,始终保持淡定的情怀。 【解析】 试题分析: 1.论点的要求应满足三点:作者的观点、明确的判断、完整的句子。学会在文章中找出和概括符合观点的句子。 考点: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议论文开篇一般有以下作用:引出论点,吸引读者的注意思考,作为论据证明论点,与下文照应等。从议论文的写作方法和文章语言的特点两方面来分析。作者引用后有一句话“我读出了两个字:淡定。淡定”,显然是作者引语诗句是为了引出话题,有展开议论做准备。诗句本身也是美的语言,在议论文中对文章语言的优化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3.本段中举乾隆和珅对答和东汉大臣甄宇之例,是举例论证,引用太史公所言,是引用证论(属于道理论证),目的就是要证明本段开头的第一句分论点。 考点: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此题抓住3456段段首的句子就是此题答案。 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

甲《核舟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刻木巧匠》

一乐工能刻木为舟。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置之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注释:

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

1类弥勒    

(2)容寂     

3篷桅橹舵  

4二人对于中(     )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右者椎髻仰面    不可久

B.鸣而不能通其意  水中

C.高二黍许        二寸

D.一乐工能刻木舟  其印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4.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甲】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乙】红桥①绝句(其一)

苏轼吴绮

竹外桃花三两枝,城北风光绝点尘,

春江水暖鸭先知。垂杨个个斗腰身。

蒌蒿满地芦芽短,榆钱飞尽荷钱出,

正是河豚欲上时。买断扬州十里春。

【注释】①红桥:后改为虹桥

1.这两首诗都写春天景物,但时段不同,苏轼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吴绮诗中写的是       时的景物。

2.因为吴绮的一句“城北风光绝点尘,垂杨个个斗腰身”曾让红桥成为烟花三月扬州城中最美丽的景色,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诗的妙处。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

 

1.仔细观察右面的漫画,写出反映的现象。

2.对漫画反映的这种现象,请任选角度发表你的看法。

3.就这一现象进行一次采访,请以老师作为采访对象设计一个问题。

4.阅读下面一组讨论帖子,说说他们讨论的焦点是什么。

网友一:现代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觉得高考不分文理科比较好。

网友二:打破“一考定终身”,对广大考生来说无疑是“福音”。

网友三:理科生不能缺少文化底蕴,文科生也不能缺少理性思维。

 

查看答案

默写。

1)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

2                                ,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马说》)

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 雍也》)

5                               ,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6)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8)《陋室铭》中描写无任何干扰而清静修学的两句                                         

 

查看答案

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自然万物,不仅yùn )育了我们的生命,而且给与我们许多启示。高尔基从海燕身上看到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无畏无惧,驱车在无边无yín )的黄土高原上,茅盾用白杨树ōu  歌用血书写新中国的精神与意志,郭沫若看到奇jué(  )清新的石榴,仿佛看到民族气节与高尚情操,宗璞伫立在繁盛的紫藤萝花前感受到生的勇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