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 苦与乐 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但是往往苦得越多,...

阅读理解

苦与乐

①读书中的“乐”确实不多,“苦”却常常存在。但是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世上之所以出现出类拔萃的伟人,就是因为他们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在苦中前进,在苦中寻乐。伟大发明家爱迪生,他一生的发明(乐)不知其数,而他在发明以前的学习过程中经受的失败(苦)更是不知其数。他曾为一件发明做过8000次失败的实验,每次失败都对他的努力作了否定,给他带来了痛苦。而他并不因痛苦而停止努力,反而说,这8000次的失败虽然使我痛苦,但我也从中感到了乐;因为它们至少使我知道这8000种实验方法是行不通的。他不因失败的痛苦而感到失望,反而是从中吸取教训,得出经验,顽强不屈地继续走这一条既有苦,又是通向乐的曲折道路。

②苦虽是对乐的否定,但也能引导人们逐步走向乐,这就是“苦中有乐”。

③但是,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不懂得这一点就会导致“苦得望越多就越乐”的谬论。苦虽然显示了学习中的错误,但要想得到乐,还要从苦中摸索,找出导致苦的原因。众所周知的平行公理在它真正诞生以前,也经过了一段曲折的道路。在它刚刚问世时,人们对它大加怀疑。许多科学家、学者以毕生的精力致力于平行公理的证明,但得到的只是失败。过了几个世纪,有个科学家经过七年的论证,得出了平行公理不可论证的结论,从而创造了闻名世界的新学科——非欧几何学,这个科学家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尊敬,得到了乐。那么,除了这个科学家以外,其他学者为什么尽是苦(失败)呢?其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苦)中得到正确的教训,而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得到成功(乐),就是因为他善于在失败中科学地总结,终于找了通向成功之路。所以,乐并不是苦的海的简单的积累,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

1.第①段中说“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这同第③段中把“苦得越多就越乐”看作谬论的说法有没有矛盾?为什么?

2.文中前面用爱迪生的事例,后面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都是科学研究,这两个事例能否对调一下位置?为什么?

3.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全文的论点是                                                 

4.第3段中已经列举了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为什么还要列举那些失败了的科学家和学者呢?

5.请整理出全文的论证思路。

 

1.不矛盾。第①段这句话“往往苦得越多,最后尝到的甜也就越多”是指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是可以转化的,这个条件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苦,善于总结苦。而“苦得越多就越乐”的观点则是错误地认为乐是苦的自然积累的结果,把苦绝对化地等同于乐了。 2.不能对调。因为用爱迪生的例子强调的:如果善于在吃苦中总结,吸取教训,苦就会转化为乐;用创造非欧几何学的科学家的事例,不仅再次证明了要善于在吃苦以后总结教训,才能得到乐,而且还拿失败者作为对比来证明如果不善于总结苦,得到的仍将是苦,所以二者是递进关系,不可对调。 3.对第①段的小结。 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这样才能成功。 4.这里使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将面对同一个问题的科学家有成功有失败的情况作对比,突出强调了“只有在苦中认真总结,才能最终尝到成功的甜头,享受到乐”的论点,使得论证更有说服力。 5. 首先作者提出“学习中的苦与乐,依据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的观点,接着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爱迪生“苦”了无数次失败后寻求到“乐”的事例,具体真切有力地论证了“伟人就是因为能在学习中正确地对待苦,所以才能在苦中寻乐”的观点。 接着作者用凝练的语言总结概括了“苦”对“乐”的积极意义。 最后作者通过举例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具体真切有力地突出了“乐不是苦的积累,而是对苦的总结,这样才能成功”的论点,深化了主题,增强了说服力。 【解析】 试题分析: 1.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 4.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的分析。首先要对论证方法判断准确,然后用议论文论证方法作用分析的格式进行作答。 答题格式: (1)举例论证:以……(事实)作论据,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论点(或分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2)比喻论证:作者将……比作……,生动形象地证明了本文(段)……的论点,便于读者理解。 (3)对比论证:作者把……与……对比,突出地论证了……的观点,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谚语,充分有力的论证……观点。使说理更具权威性、科学性,更具说服力。 考点:分析论据的类型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考点: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

徐德新

(1)天刚蒙蒙亮,父亲就挑着柴火和我上路了。那时我刚到县城上初中,父亲的负担因此更重了。隆冬将近,父亲经常抽空上山砍柴,然后卖到县城,以此给我凑足生活费以及学杂费。每个周末,我都会回家帮助父亲一起砍柴,然后周一凌晨再走二十里山路到学校去。这一次,因为我额外需要五元钱的奥数测试费,所以父亲昨晚又摸黑砍了一担柴,等到今天早晨在县城卖掉后再把钱给我。

(2)“最近钱是越来越紧张了。”父亲挑着担,边走边嘀咕。自从到县城上学,这句话我听了已经不下百遍了。

(3)一阵轻微的冷风袭来,天渐渐亮了,山脊的轮廓越来越清晰。有白而软的东西从空中飘下来,落在父亲身上,倏忽就不见了。忽然又有两个落到我的鼻子上,用手一摸也没有了,鼻尖只留下一点儿冰凉的酸。①抬眼远望,雪花正从天而降,有些大一点的树叶上已经挂白了。除了扁担的颤悠和我们轻重不一的脚步声,山路静谧而空明。

(4)不知不觉间,县城到了。

(5)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最后终于在一条城乡结合部的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父亲卸下柴,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厚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有让你搞这么厚重。”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您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6)②我从门缝里看见那人在裤兜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那沓毛票从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

(7)风裹着雪吹过来,纸钞落到门槛前父亲的脚下。父亲怔怔地站着,不知是因为冷还是因为累,他的鼻气变得忽粗忽细。等我走过去刚要把地上的钱捡起来,父亲忽然把我拉到一边,然后低下头,弯下腰,缓缓地把那张纸钞拾了起来,揣在怀里。父亲弯腰去捡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弯成一个零度角,头几乎触到了地上。父亲站起身来,对那人说了一声:“多谢了!”然后转身拉着我默默离开。

(8)“爹,你冷不冷?”等走远了,我问父亲。因为挑担,父亲出门的时候穿得有点少。“你可得给我好好读书,”父亲顿了顿说,“没有别的出路,只有读书才能进城里哩。”

(9)雪下得越来越大,整个县城变成了一片银白。父亲没有急着回家,他要一直把我送到学校去。“爹,本来我不想花那么多钱去那个什么测试的。可是老师说了,要是获得好名次,将来能保送上北京的大学。”眼看快到学校,我终于忍不住说了心里话。我有点儿想哭,眼睛湿湿的。“测试好啊,爹和娘支持你。要是保送上大学,那真要感谢老祖宗了。”父亲摸着我的头说,“我当年也想上大学呢!看来这个愿望你能帮我实现了。”

(10)到学校门口了,父亲从怀里把那五元钱掏出来,塞到我的书包里。好像生怕它还会飘走似的,他使劲把书包捏了又捏。“孩子,爹还有一句话。”父亲望着我,神情与以往不大一样,“等你将来有了钱,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

⑾“什么,爹?”

⑿“在你面前低头弯腰。”……

1.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你概括出的内容填到下面的横线上。

父亲摸黑上山砍柴—→                        —→                        .

—→                            —→父亲临别对儿叮嘱。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①处画线句是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品析第②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谈谈文章第二段在文中的作用。

4.有人说第(9)段可有可无,你认为呢?请说明理由。

5.本文结尾处描写父亲把五元钱塞到儿子书包里后,又语重心长地希望儿子:“等你将来有了钱,假使也遇到了像我这样的人,你最好,不要让他……在你面前低头弯腰。”你是怎样理解这位父亲所说的话的?

 

查看答案

正值青春的我们的生活充满了七色阳光;然而,即便是在阳光普照的时候,也难免会出现短暂的阴云。成长中的少年渐渐步入青春,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尤其即将面临中考,一些学生出现了焦虑情绪。九年级(4)班将开展一次“成长的烦恼”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完成下列各题。

1.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此次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

2.晓乐成绩优异,但最近两次模拟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妈妈为此批评了她。晓乐为此很烦恼,如果你是她的好朋友,你如何劝勉她?

3.请依照下面句子仿写一个句子,写出你对青春的感悟。

青春是一支歌,悠扬的旋律谱写你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

青春是                                           .

4.学校为了给毕业班的学生减压,特邀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于5月23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理性面对挑战,从容放飞青春”的心理辅导讲座,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查看答案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

1.《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       (国籍)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搜集整理而成的,其中在《小红帽》的故事中,是       救了小红帽和她的外婆。

2.《西游记》的素材来源是民间故事       ,明代小说家       由此展开浪漫的想象描绘出一个奇妙的神话世界。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

《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存续问题,是德班大会期待解决的首个关键问题。但在这一议题上,各国矛盾重重,达成一致殊非易事。会议开始前,各方关于气候变化的bó弈日趋激烈。欧盟、美国、小海岛国家以及最贫穷国家等虽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阐述了各自观点,但是经过3次预备会议后,各方分歧依然严重,A尤其是日本、加拿大、俄罗斯表示不准备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我们不知道这会不会为德班气候会议蒙上了阴影?南非总统祖马说:“德班会议显然不会像逛公园那样轻松,它将是一次艰难的会议,B这条道路注定是漫长而蜿蜒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架

②bó(       )弈

2.“日趋”中“趋”的含义是         ,“殊非易事”的意思是                             。

3.画线句A中一处标点运用有误,请修改。

4.将画线句B改成双重否定句。

 

查看答案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

②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③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

           ,左臂悬敝筐。(白居易《观刈麦》)

⑤左牵黄,右擎苍,           ,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⑦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2.默写杜牧的《泊秦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