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完成后面题目.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

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完成后面题目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象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 “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存;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1平日里:“我”和弟弟赛跑争位的欢快情景;

2节日里:                         

3生病时:父亲夜晚送儿治病的温馨情境;

4上学时:                          

2.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

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

3.第⑥段划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5.请以作者的身份写一段话,表达对文中父亲的深深谢意。不少于80字

 

1.(2)“我”和弟弟翘首以待争提食品的情形;(2分) (4)父亲风雨无阻送儿上学的情景。(2分) 2.动作描写,“穿过”“跨过”“冲去”等连贯动词生动准确地表现“我”与弟弟的喜悦之情;“当……便”的句式,写出“我”与弟弟反应速度之快,体现其等待心情之切。(3分) 3.点明父亲送儿治病的时间;通过不同时期(夜晚)的景物,月光如水,满天星辰等的优美月色,渲染了温馨的气氛;突出父亲送孩子上医院的艰辛,表现父爱的主题。(3分) 4.构成行文线索,串起父子生活情境的点点滴滴1分;寓情于物,再现父亲对儿女的挚爱之情1分;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1分。(3分) 5.例如:每当想起父亲的自行车,父亲对我点点滴滴的关爱就浮现在我的眼前,令我感概万千,感动不已。我时时告诉自己一定要感激父亲,决不辜负父亲对我的爱。父亲,诗词歌赋,诵不完您为我付出的爱,加减乘除,算不尽你为我付出的心血。千言万语只想凝结成一句美好的话:“爸爸,谢谢您,儿子不会让你失望的”。(3分) 【解析】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节的概括能力,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照题目中的提示,先找到所示的两个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的相关性,以情节中时间、地点、人物行为等要素概括另两个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2)从④⑤自然段中概括,(4)从⑦中概括。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语言赏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表达方面从运用的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几个方面来分析,指出其精彩巧妙之处。此题得首先阅读句子,要点明是动作描写,哪些词语是动作描写,然后结合文意从表现人物的情感和形象来分析。动作描写,“穿过”“跨过”“冲去”等连贯动词生动准确地表现“我”与弟弟的喜悦之情。接着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当……便”的句式,写出“我”与弟弟反应速度之快,体现其等待心情之切。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的理解,在叙事文章中,景物描写属于环境描写。其主要作用有交代故事的环境、铺垫情节、表达人物的情感、烘托人物形象等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来分析。本题中第⑥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点明父亲送儿治病的时间;通过不同时期(夜晚)的景物,月光如水,满天星辰等的优美月色,渲染了温馨的气氛;突出父亲送孩子上医院的艰辛,表现父爱的主题。 考点: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叙事文章的标题一般来说有充当线索、点明主要情节、突出主题的作用。根据文章标题与内容的判断如判断有哪一方面的作用。标题有独特之处的,可以从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方面来概括。本文标题构成行文线索;寓情于物,再现父亲对儿女的挚爱之情1分;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此题为开放性题目。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对父亲写一段话,表达出歉意,字数符合要求,语言表达清楚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当涉猎       

2涉猎经史      

2.下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晚乎

B.洪仲深让而不为报

C.择其善者而从

D.父异焉,借旁近与

3.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写景并点明时令的诗句是                  

2.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积累。

1                 ,崔九堂前几度闻。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语句是            

5《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6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无敢哗者。

7未几,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填空:材料中的“她”指的是       ,她具有        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

B.《最后一课》以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既表现了作者的亡国之痛,又表现了对祖国的深沉热爱和对侵略者的无比痛恨。

C.《口技》作者是清代的林嗣环,节选自张潮编的笔记小说《虞初新志》,书名“志”是“记”意思。

D.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是一篇人物传记。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生平经历,表现了他的崇高品质,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