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完成后面题目。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①记忆,好比一口深邃...

阅读《开在记忆深处的花》,完成后面题目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

意外→                  →疑惑→       

22.2.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4.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反句,强调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5.最后一段的作用是什么?

6.品析第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

 

1.(3分)疑惑 怀疑 震撼 2.(2分)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3.(2分)友善,热情(耐心),尊重生命。(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4.(2分)B(对卖鱼人没有进行心理描写) 5.(3分)升华主旨 ,表达作者对尊重生命的卖鱼者的高尚品质的褒扬;照应开头;结尾点题。 6.(3分)意思(1分)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或:尊重生命,把动物当人一样喂养) 启示(2分):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已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能答出其中一条的主要意思,即可得满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学生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了解散文的组材线索,根据故事情节的变化来感知文本内容,理解人物的情感变化过程,能做到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情感变化相一致,学生表述合理即可。此处根据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过程,写出“意外→疑惑→怀疑 →疑惑→震撼” 过程即可。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学生观察“疑惑”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并找出其疑惑的原因,能总结概括出“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即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们对文章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要求语言简洁。学会抓住人物的各种刻画手法来分析。学会从故事情节中来分析,学会把人物放到一定的背景环境中去分析,最后还要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此处抓住情节分析人物,从人物的“善良”“热心”“尊重生命”等方面来进行概括。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 试题分析:阅读选文第⑥段和第⑦段,把握文段内容,可知分别把小画眉称为小俘虏和小可怜儿,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是自责(内疚)、难过。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5.5】 试题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作答方法:学生了解常用的外貌肖像、动作行为等人物描写手段,明确每一种人物描写手段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B中“心理描写”不准确。学生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 考点: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6】 试题分析: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 考点: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父亲的自行车》,完成后面题目

父亲的自行车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象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 “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存;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根据提示简要概括。

1平日里:“我”和弟弟赛跑争位的欢快情景;

2节日里:                         

3生病时:父亲夜晚送儿治病的温馨情境;

4上学时:                          

2.赏析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

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

3.第⑥段划波浪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

5.请以作者的身份写一段话,表达对文中父亲的深深谢意。不少于80字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题目

【甲】《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①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叹日: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②,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①责备。    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当涉猎       

2涉猎经史      

2.下列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大兄何见事晚乎

B.洪仲深让而不为报

C.择其善者而从

D.父异焉,借旁近与

3.翻译下列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 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诗中写景并点明时令的诗句是                  

2.赏析第二句中“入”和“流”的妙处。

3.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查看答案

“腹有诗书气自华”,考考你的诗文积累。

1                 ,崔九堂前几度闻。

2马上相逢无纸笔,               

3《木兰诗》中描绘边塞环境恶劣,军营艰苦生活的两句是:                   

4《春夜洛城闻笛》诗中写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语句是            

5《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致的诗句是               

6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无敢哗者。

7未几,            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查看答案

名著知识填空。

“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她还经常讲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使阿廖沙在黑暗污浊的环境中仍保持着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阅读以上材料,完成填空:材料中的“她”指的是       ,她具有        的性格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