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甲〕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文言文阅读

〔甲〕                      伤仲永节选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患:担忧。若:如。下帷绝编:分别指董仲舒和孔子对于学习态度的两个典故。现指很努力、专心地读书。迨:到;等到。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A.仲永        

B.在马上        

2.翻译句子

A.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书不可不成诵。

3.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A.我们从父亲的角度看,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B.乙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两则故事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谈谈你从两篇文章中得到的不同感受。

甲文:_________________

乙文:_________________

 

1.扳(pān):通“攀”,牵,引; 有时 2.A.从此,只要有人指定事物(让他)写诗,仲永立刻完成;B.读书不能不背诵。 3.A.“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B.用力多者收功远。 4.甲:人的知识才能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缺少了后天学习,再好的天资也得不到发展,也会被埋没。乙:学习上只有肯多花力气下苦功的人才能收到长远的功效。(要学会利用时间,不错过一点学习的机会。) 【解析】 1. 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要注意辨析词义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或”为古今异义,“扳”是通假字,要根据语境仔细辨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是”“就”“诵”,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试题分析:梳理文字,读弄两文,第一空抓住甲文中“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一句理解作答即可,第二空,读弄乙文,即可知“书不可不成诵”是主旨句。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4. 试题分析:结合上一题的解答,了解两文所表达的思想都是与“读书”有关,两文是正反两人例子,根据两文的内容,谈谈对“读书”的认识即可。 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诗句默写:

打开初中七年级下册课本,我们看到了一个广阔的语文世界。我们与南朝的诗人吴均同住山中,体验“山际见来烟,1             ”的有趣生活,在月光下走进幽静的竹林深处,聆听王维“独坐幽篁里,2             ”的琴声与长啸。我们与李白在洛阳共度思乡之夜,耳畔是3            ,散入春风满洛城”的《折杨柳》笛声;我们与岑参相伴,同赴边塞,“故园东望路漫漫,4       ”心头涌起的是对故土的深深怀念。5            6           我们领略了木兰征战生活的艰苦和战场气氛的悲凉。徜徉于诗文中,我们渐渐长大。

 

查看答案

综合实践活动:

“五一”小长假将要到来,很多人都想趁机放松一下,旅游是一个好的选择,某旅行社为此也特设了学生一日旅游专线。请你以旅行社的名义写一段话,向大家推荐家乡丹东的一处旅游景点。要求:语言简明、得体、连贯,有吸引力,4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仿照例句的样式,在后面写一个与前边意思连贯的分句。

例句:感谢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境;感谢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独立。

感谢              ,因为他                                               

 

查看答案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唯一同节气合一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常要扫墓祭祖,郊外踏青。

B.古时,君是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尊君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C.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属于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有1000多个。著名的少数民族节日有“泼水节”、“火把节”等。

D.传统文化中,人们喜欢将经冬不凋、葱绿常青的松、竹和傲雪凌霜、冲寒怒放的梅花,并称为“岁寒三友”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结构严谨,作者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先生“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先生“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半部分之间,用了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B.《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小说集《朝花夕拾》,作者鲁迅,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C.《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D.《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短篇小说,韩麦尔先生是一位普普通通却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的教师形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