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陈际泰,字大士,临川人。家贫,不能从师,又无书,时取旁舍儿书,屏人窃诵。从外兄①所获《书经》,四角已漫灭,且无句读②,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十岁,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取而疾走。父见之,怒,督往田,则携至田所,踞高阜而哦,遂毕身不忘。久之, 返临川,与南英辈③以时文名天下。其为文,敏甚,一日可二三十首,先后所作至万首。经生举业之富,无若际泰者。
节选自《明史》)
【注释】①外兄:表兄。②句读:古人称文词之间该停顿的地方叫‘句”或“读”,相当于现在的标点。③南英辈:指艾南英等三人,与陈际泰被合称为“临川四才子”。④经生举业之富:读书人应试诗文的数量之多。
1.下面句子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借旁近/与之
B.余闻之/也久
C.时取/旁舍儿书
D.于外家药笼中/见《诗经》
2.下面加横线词语。
(1)世隶耕 ( )
(2)不能称前时之闻 ( )
(3)取而疾走 ( )
(4)与南英辈以时文名天下( )
3.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2)自以意识别之,遂通其义。
4.甲乙两文,回答下面问题。
(1)甲文中方仲永自幼天资聪颖,长大后却” “;乙文中陈际泰小时虽“家 贫,不能从师,又无书”,后来却能” “。(用原文语句填空)
(2)方仲永与陈际泰最终不同的结果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
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
我国每个节日都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日里,大家生活的肯定很快乐。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清明节有关知识吧!
①明节主要有那些习俗?
②根据传统节日文化来对对联,要求能表现出节日的特色。
示例:上联:拄杖登山,重阳佳日天增寿。(重阳节)
下联: , 。(用清明节来对)
③请你写出有关清明节的两句古诗:
名著阅读。
家里面一切都是严格地分开的:今天是外祖母出钱买菜做午饭,明天就该外祖父买菜和面包。轮到他买的那天,午饭照例要坏些,外祖母买的全是好肉,而他总是买些大肠、肝、肺、牛肚子。茶叶和糖各人保存各人的,但是在一个茶壶里煮茶,外祖父惊慌地说:
“别忙,等一等!你放多少茶叶?”
他把茶叶放到手掌上,细细地数,说道:
“你的茶叶比我的碎,所以我该少放,我的叶子大些,多出茶色。”
他十分注意外祖母倒给自己的和倒给他的茶是不是同样的浓度,倒在两个茶碗里的分量也要平均。
“喝最后一杯吧?”在倒净所有的茶之前,她问道。
外祖父看了看茶壶,说道:
“好吧,喝最后一杯!”
连敬圣像点的长明灯的油也是各买各的。在共同劳动了五十年之后,竟干出这等事!
看着外祖父这些鬼把戏,我又好笑又厌恶,而外祖母只觉得可笑。
“你算了吧!”她安慰我说,“怎么回事啊?老头儿越老,反倒越糊涂!他八十岁的人了,也同样倒退八十!让他糊涂去吧,看谁倒霉;我来挣咱们俩的面包,怕什么!”
①上文段选自苏联著名作家____的小说《____》
②文段中画线句子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默写。(多字、少字、错字均不得分)
①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
②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
④《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__________。
⑥历代文人与黄河有着不解之缘,悠悠黄河水,拨动了几多情思。请调动你的文学积累,写出两句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选项中短语类型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婉转悠扬 你和我 那根拐杖 学文化
B.赤壁赋 发言稿 经典作品 美好人生
C.会议结束 什么也不懂 成绩下降 天气转阴
D.醒过来 擦干净 跑得快 乐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