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标致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B.匿名 宽恕 翻来覆去 诚谎诚恐
C.器宇 犀利 无可置疑 不可名状
D.迸射 虐待 海誓山盟 盛气凌人
下列加横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逊(xùn) 滞留(zhì) 广袤(mào) 黝黑(yǒu)
B.畸形(qí) 解剖(pōu) 诱惑(yòu) 尴尬(gān)
C.摹画(mó) 眼翳(yì) 颔首(hàn) 脊背(jí)
D.朔方(shuò) 睥睨(bì) 祈祷(qí) 馈赠(kuì)
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
A.愧怍(zuò) 烦躁(zào) (qiáo)翘首以待
B.罗绮(qǐ) 荒秽(huì) 情郁(yù)于中
C.归咎(jìu) 额枋(fǎng) 属(zhǔ)引凄异
D.蟾(chán)蜍 分泌(mì) 铸(zhù)剑为犁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 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2)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_。 (苏轼《浣溪沙》)
(4)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石壕吏》)
(5)常恐秋节至,___________________。 (汉乐府《长歌行》)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7)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语句是“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
(8)《答谢中中书》中 “____________,猿鸟乱鸣;______________,沉鳞竞跃。”写出了晨昏景物变化之美。
(9)中国古诗词中关于清明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的名句很多,请写出有关其中某个节日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
请以“打开窗,让春风进驻”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 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③ 得透露个人的相关信息。
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现代文阅读
捡拾灵魂
瑟瑟的街头,时常有一位肩挑破烂的老人打垃圾桶边匆然走过,衣着朴素,路人们远远地避之而行,毕竟,拾荒者是最落魄的生活角色。
窗明几净的图书室里,老人把他的行囊放在桌下,用刚洗过的双手虔诚地翻看着墨香味实足的书本,如饥似渴。当人们惊奇于这位特殊的拾荒者如此痴迷、求知若渴的时候,没有人关心他的身世,他依旧游离于城市的边缘,当然更不会有人走近,去了解他的生活以及他的内心世界,或许于这看似繁花似锦的世界里,他也许就只是个陪衬。
生活总是那样百变莫测,眼看到的东西往往却不是真的,因为多数人生来就喜欢戴着有色眼睛来观测这个纷杂的世界,以鸿沟般的界尺辨分不同阶层人士的精神修为和他们的生活水准,岂不知这人世间的至美至善却往往掩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也可能是那些最为朴素平常的点滴之间。
一场飞来的车祸,拾荒的老人悲然离世。而在这离去的身后却解密了老人令人高山仰止般的一生。老人原名韦思浩,毕业于老杭州大学中文系,一生教书育人,曾参与过《汉语大词典》的编写。如此的一位文化人,一位智者,何以游走于生活的边缘?每月五千多块钱的工资还要省吃俭用?老人的遗物解答了人们的疑惑——一张张泛黄的捐资凭据,一封封受资助孩子们寄来的令人潸然泪下的肺腑感言,而且捐资凭据用的都是化名,如此的情怀又怎能不让人肃然起敬,慨叹二三。
韦思浩,多美的一个名字,富有诗意的感觉。伟大的情操和胸怀,浩然天地的思想境界,朴素的衣着里掩藏着一颗纯净不染的火热之心,灵魂的深处繁花似锦。他是无憾的!至少我是这样认为。胜者为意苦,劣者从身生。精神高尚的人追求的是灵魂的丰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执着力行的,用“行的高标、做的楷模” 也不足以形容吧,于物欲横流公信力俱下的当今,试问能有几人如此?悲也!
人行于世,可以少些物质,但绝对不能丢了灵魂,不然就无异于行尸走肉。老人走了,谁道好人不长命,好人走的竟如此凄惨,唯留一片温暖,令人扼腕叹息!一路捡拾,一世艰辛,所获何止是那一片火红的丹心,深沉的博爱,更是那一份众多的读书人丢失的灵魂,楚楚丰盈!
老人去了,但愿天堂里依旧有一间舒适静然的图书馆伴他温存,徜徉那诗意般的灵魂。
(选自《散文网》)
1.为什么说老人具有“令人高山仰止般的一生”?
2.“生活总是那样百变莫测,眼看到的东西往往却不是真的,因为多数人生来就喜欢戴着有色眼睛来观测这个纷杂的世界,以鸿沟般的界尺辨分不同阶层人士的精神修为和他们的生活水准,岂不知这人世间的至美至善却往往掩藏在那些不起眼的地方,也可能是那些最为朴素平常的点滴之间。”请赏析这一段话。
3.“人行于世,可以少些物质,但绝对不能丢了灵魂,不然就无异于行尸走肉。”试着分析作者这样写的意图。
4.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